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进行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的208例患者,患者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展开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69.72±12.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30±10.38)分,差异显著(t=9.240,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15.4%显著高于观察组2.0%,差异显著(χ2=10.36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指针法对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指针法。两组试验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量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试验前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指针法可改善髋关节置换后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穴位按摩 髋关节置换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4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4例,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4.1%高于对照组76.5%,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术后 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方法就我院在2014年9月—2017年9月行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随机分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记忆合金形状环抱器内固定治疗,20例观察组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对疼痛、功能、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度等临床治疔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负重恢复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跟负重恢复时间等治疗指标也优于对照组患者(t=3.14,P<0.05;t=-2.68,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于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人工胯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关节置换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疼痛、功能丧失等,不仅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还要将所有假体取出。20世纪70年代,人工胯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率高达11%。尽管近年来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选择、手术室环境的改善、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这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然是关节置换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专科报导初次全跨关节置换后的感染率约为0.6%。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胯关节翻修术后为3.2%1。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无菌性松动的治疗方法有很大不同。因此,术前区分假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周围感染意义非常重要。

  • 标签: 人工胯关节置换术 假体 感染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前康复锻炼结合呼吸训练对于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准备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康复组患者予以术前5天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内容包括医疗体操、改善呼吸肌功能的训练、增加肺容积的训练、健康宣教(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相关教育等)予对照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第10天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包括肺功能评定(采用肺功能测试仪测试)、运动耐力的评定(采用6min步行试验)、生活质量的评定(采用SF-36量表)。结果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康复组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样康复组6min步行实验及SF-36量表评价结果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前适当的康复锻炼及呼吸训练有助于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恢复,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瓣膜置换手术 术前康复锻炼 呼吸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P<0.05);术后第1d、第3d时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期间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可以更好的与医生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升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室护理路径 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局麻复合液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于关节置换中对术后镇痛及减少出血量的效果。方法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60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在切口周围及关节囊周围注射局麻复合液及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分成两组氨甲环酸组30例,在切口周围及关节囊周围注射局麻复合液及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入氨甲环酸;对应组30例,切口周围及关节囊周围不注射局麻复合液及关节腔内不注入氨甲环酸。结果与结论本方法操作方便,占用手术时间短,可保证局部药物浓度,并且还可避免经静脉给药可能引起的其它部位纤维蛋白降解受阻,理论上可以减少全身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后早期镇痛效果好,可提前进行功能锻炼。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局麻药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 疼痛管理 减少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30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判定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应用效果。结果30例患者经由术后半年的随访得知,骨折处均为一期甲级愈合,其中,优12例,良1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且术后随访得知,30例患者出院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恢复基本的运动功能,仅少数患者借助拐杖行走。结论临床给予股骨颈新鲜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作用突出,可提高疾病效果,加快康复速度,值得借鉴。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新鲜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效果观察及满意率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行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4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2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评价两组手术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输血量、输液量及耗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针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落实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输血量和输液量,且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7在我院医治的72~94岁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患者(110例)当分析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每组55例。此次研究甲组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乙组是人工粗隆髋关节置换治疗,总结并发症、手术情况、负重时间。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大于乙组,甲组出血量小于乙组,甲组的负重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时间大于乙组,甲组术后引流量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5。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患者中,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内固定,可尽早下地先走活动,安全性高,且预后良好。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粗隆半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家庭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对患者进行系统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出院前康复指导及定期电话随访。结果6月后随访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功能恢复情况,康复组在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3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3)。结论患者通过系统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后,在疼痛减轻、关节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几方面比较,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健康指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家庭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有糖尿病史的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行二期翻修患者4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取中可疑组织行细菌培养,分析微生物种类,结合患者术后探讨有效预防措施。结果本研究病例共43例,其中行髋关节置换患者18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25例。中细菌培养阳性35例,阳性率81.40%,培养结果阴性8例,阴性率18.60%。其中为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占72.09%,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为主)占16.27%,真菌(白色念珠菌为主)占2.33%,混合感染比例为18.60%。结论糖尿病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细菌主要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可根据经验选用万古霉素预防;左氧氟沙星、碳青霉烯类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可用于覆盖革兰阴性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

  • 标签: 髋膝关节置换术 糖尿病 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采取全面、积极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观察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所选取的28例患者中,1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其中2例出现DVT,其余均无DVT的发生。结论针对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通过开展积极、全面、系统化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较好的预防DVT。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关节置换患者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40例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D组、对照C组,各20例。D组于诱导前1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ug/kg/h静脉泵注持续10min,之后予0.5u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min,C组注射等容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小时(T3)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儿茶酚胺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A)的变化,并检测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T1、T2时组间比较,D组患者SBP、DBP、HR、Adr、NE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手术刺激所产生的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波动,起到降低心率和血压效应,发挥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对全麻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三科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方式(PCIA),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侧加用单次股神经阻滞,对比两者术后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d、术后2d睡眠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侧单次股神经阻滞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可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股神经阻滞 全麻膝关节置换术 睡眠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工膝关节置换后伤口愈合不良有效的护理措施,为临床膝关节术后伤口的护理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10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实施精细化专科护理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有4例行关节腔内清创术,更换胫骨垫片,VSD负压引流,6例单纯行伤口局部清创术,所有病例按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伤口常规换药,无一例继发感染,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出院。结论精细化专科护理对伤口的愈合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为伤口的愈合剔除一些不利因素创造一个有利环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患者中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对50例髋关节置换后的患者通过电话、家庭访视、短信、微信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Harris评分优秀47例,其优良率达94%;Barthel指数评定轻度依赖10例(20%),中度依赖3例(6%)。结论患者出院后开展多样化的延续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满意率。

  • 标签: 髋关节 延续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对老年关节置换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采取关节置换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1d、手术后1d、手术后3d、手术后5d以及手术后7d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后1d以及手术后3d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1d(P<0.05),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均会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但硬膜外麻醉术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低于全身麻醉。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关节置换术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