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心病患者接受行为护理干预的措施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5例冠心病行为护理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内55例冠心病常规护理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行为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饮食、用药行为的知晓率以及对冠心病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栓塞、乳头肌功能失调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冠心病 行为护理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科病人出走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并做好出走病人的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消除病人出走的念头,使其安心住院。方法采用自设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诊断、住院次数、出走科室、是否为开放式管理等,通过实例调查、收集病案及护理文件中的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得信息。结果2010年01月01日至2011年12月31日,3680例入院患者中有出走行为者19例,占0.516%其中精神科男区2例(封闭式管理)占出走人次10.5%,精神科女区2例(封闭式管理),占出走人次10.5%,心身病区15例(开放式管理)占出走人次79%。结论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患者出走更便利,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1。

  • 标签: 精神科病人 出走行为 原因分析 安全管理 心理护理 开放式管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9-02
  • 简介:摘要:青少年作为未来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因为外界因素或自身性格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障碍,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积极研究其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减少青少年犯罪率。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不断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要进一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就要做好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 行为问题 原因 解决对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促进其自我护理行为的提高。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目前已经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护理行为、心力衰竭相关知识以及自我效能情况并分析。结果所选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得分35.32±8.25分;经过分析,心力衰竭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感对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存在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水平较低,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水平、自我效能与其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水平相关,提高两者能力能促进其自我护理行为水平的提高,进而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飞行员特殊群体对其子女心理行为与气质的影响.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调查儿童行为问题,采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测定儿童气质,对收集的数据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飞行员子女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4,P〈0.01).不同性别男、女儿童行为问题比较各类行为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员子女在气质类型中以难养型居多,高于非飞行员子女的比例(χ^2=9.095,P〈0.05).结论飞行员子女较非飞行员子女更易产生行为问题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 标签: 飞行员子女 心理行为 气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肿瘤患者PICC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103例,对103例患者在我院就诊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肿瘤患者PICC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相关性。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PICC期间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89.22±19.80)分,健康行为评分为(98.16±18.84),大部分患者的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都为中等水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存在正相关。结论肿瘤患者PICC期间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一律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存在正相关,因此在患者PICC期间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内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5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剩余 50 例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心理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结果: 经过健康心理强化护理干预实施,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改变,健康知识掌握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健康心理强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同时遵医行为明显改善,治疗与护理工作开展效果更好,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遵医行为 健康心理强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训练对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方法介绍心理行为训练的概念、目的恶化主要方法,探究心理行为训练对于保障官兵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果经过系统和综合的心理行为训练后,官兵应对挑战和面对模拟战争严酷环境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得到提高,官兵的心理紧张感和忧虑感得到缓解,这对缓解由于焦虑心理引发的抑郁、偏激以及幻想等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积极作用。结论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和保障官兵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行为训练 官兵 心理健康 意义
  • 简介:摘要儿童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人群,他们不同于成人,但亦是有着独立思想的一个群体,在牙病治疗过程中,他们大多数人会产生恐惧,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在进行口腔治疗时不能单纯的将其视为“小大人”,需要更多循序善诱的心理干预。如何使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是医护人员经常要面临的一个挑战。行为诱导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激起对方的兴趣,巧妙的引导对方按照需求的目的完成指定的事情。目前该方法已渗透于儿童口腔门诊日常工作中的许多环节,诸如为患儿提供贴画、气球、沟通采用更“幼稚”的话语或者引导患儿注意力集中在看电视等方面。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17年全年在我院儿童口腔门诊就诊的患儿进行随机抽样,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发育和性格特点,采取行为诱导法对240例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探索更为有效的行为诱导方法从而使各年龄段患儿能够较好配合完成口腔诊疗工作。

  • 标签: 行为诱导 儿童口腔门诊,合作度,诊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如何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抽取1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实验观察,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将患者分为A组(100例)和B组(98例),A组患者针对其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干预指导,B组则给予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A组总满意度98.0%,仅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不满意,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一般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干预1年,观察组身高、体重及头围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观察组智能DQ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智力及行为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护理干预 行为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之下的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度内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按照本次实验标准分为两个实验组别,参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都是55例患者。其中,参照组选择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选择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遵医嘱行为、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最终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饮食占比、药物使用合理性、运动等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参照组的患者,并且FPG、2hPG水平明显要比参照组患者低,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只有1.89%,而参照组则高达15.38%,各项数据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通过使用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遵医嘱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可以把血糖指标降低到规定的范围内,这样可以防止发生并发症的危害,可以在跟大的范围内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嘱行为 影响 研究
  • 简介:摘要:情感淡漠症的人外表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内心没有深层次的感情,感觉和他们做朋友只能走到人际关系的表层,却根本完全走不到内心层次。“我的情人他说爱我,但我感受不到他的爱意”这是与情感淡漠症伴侣相处的一致共同通病,在面向患者进行临床循证研究发现,成长过程均曾经出现儿童期情感忽视的经历,本课题组尝试从情感淡漠症的行为筛查量表与幼儿时期遭受过情感忽视的发展心理进行优先阐述。

  • 标签: 两性 情感 情感淡漠症 情感障碍 儿童期情感忽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应用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疾控中心辐射范围内的400名18岁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参照组200名居民接受常规艾滋病宣教干预,研究组200名居民接受行为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艾滋病预防措施掌握率、传播途径认知率以及临床表现认知率较参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应用行为干预,能够切实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与认识,切实掌握对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并能够正确识别艾滋病的表现,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效果。

  • 标签: 艾滋病 预防控制 行为干预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时间:2021年1月到10月,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50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实施行为护理,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后,饮食、用药、生活、运动等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组间数据对比: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行为护理能够纠正其错误的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行为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0例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某院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行为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掌握、避孕套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艾滋病知识总掌握率为93.00%,较干预前的68.00%高(P<0.05);干预后患者避孕套使用率为77.00%,较干预前的51.00%高(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疾病知识认知,有助于控制疾病传播。

  • 标签: 行为干预 艾滋病 预防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痴呆症是一个不断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主要特征为认知损害,但让患者和照护者更难以应对的是表现多样的痴呆症异常精神行为症状(BPSD)。由于BPSD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方式,非药物干预方案是BPSD的首要选择。良好的照护技能对于有效实施“患者为中心”“照护者支持”及“适应性环境改善”的BPSD非药物综合管理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照护者的躯体及精神心理健康也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就BPSD的治疗进展及照护要点作一综述,旨在为BPSD治疗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痴呆症异常精神行为症状 非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 痴呆症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患有高脂血症的飞行员的饮食习和实施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针对276名患有高脂血症的飞行员进行饮食习惯调查。结果:在患有高血脂血症的飞行员中,和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的共占据68.84%的比例。结论:肠源性TG偏高容易引发高脂血症。

  • 标签: 高脂血症 飞行员 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