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核磁共振检查(MRI)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增强扫描过程中,除了应用先进的注射设备外,可靠的穿刺方法,保证定量造影剂的顺利注入,是增强扫描顺利进行的关键。我室在老年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应用静脉套管针,取得了满意的扫描成功率。现将我室老年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核磁共振增强扫描 静脉套管针 老年 护理 核磁共振检查 穿刺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行急诊CT扫描首诊假阴性漏诊原因,为颅脑外伤急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科学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院-2014年8月31例颅脑外伤行CT急诊扫描假阴性患者的CT存图及复诊存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漏诊原因。结果在不同复诊的时间、复诊次数或其他理化检查中,证实额叶眶回、直回及颞极挫伤漏诊9例,占29.03%;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漏诊6例,占19.35%;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漏诊l0例,占32.26%;轴索损伤漏诊4例,占12.90%,外伤性脑梗死漏诊2例,占6.45%.结论颅脑急性外伤早期征象不典型是漏诊的直接原因,其平扫技术的局限性是颅脑外伤早期筛查漏诊的间接原因。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充分掌握颅脑外伤的病理病机,谨慎“一元化”武断,并建议加强动态监测力度,减少漏诊。

  • 标签: 颅脑外伤 CT 平扫 漏诊分析
  • 简介: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使得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对CT增强扫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同时准确评估病变器官的增强效果、动态增强时间及大剂量的团注等因素也提升了对留置针的使用要求。本研究通过对3种直径的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评估更合理的留置针使用方案。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直径 CT增强扫描 肘前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考虑小肾癌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40~65岁)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比较肿瘤在肾皮质期、髓质期的增强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皮质期11例肿瘤显著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实质期12例均显示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与病理对照,SCT术前正确诊断11例小。肾癌,另1例误诊为良性腺瘤。结论小肾癌的双时相螺旋CT增强扫描的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可在小肾癌的检查中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 标签: 小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剂量CT扫描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为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月期间接诊的早期肺癌患者,均经病理诊断,总计84例。结合CT照射剂量进行对照组、试验组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CT扫描,试验组采取低剂量CT扫描。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早期肺癌诊断患者放射剂量、检查符合率、征象检出率。结果试验组早期肺癌患者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2组早期肺癌患者毛刺、分叶、钙化等征象检出率以及检查符合率比较,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准确率高、有效放射剂量低、安全性高,是早期肺癌的有效检验方法。

  • 标签: 低剂量CT扫描 早期肺癌 准确率 放射剂量 征象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扫描对于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2例,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6例,阴道超声诊断对照组,核磁共振扫描实验组,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准确度97.22%,漏诊率2.78%,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扫描对于诊断子宫腺肌症价值较高,能避免漏诊、错诊,这对于患者的下一步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核磁共振扫描 子宫腺肌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乳腺核磁增强扫描检查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50例乳腺核磁增强扫描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指导。结果通过对乳腺核磁增强扫描病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更好的予以配合。结论护理人员掌握好乳腺核磁增强扫描病人的不良心理,实施有效的护理策略不仅能减轻患者在增强扫描过程中出现的恐惧感,而且对顺利完成核磁增强扫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乳腺核磁增强扫描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原发性肺癌的CT临床表现,并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科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原发性肺癌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西门子16排CT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并进行记录汇总。结果通过西门子16排CT对108例患者进行扫描得出中央性肺癌67例,周围型肺癌28例,弥漫型肺癌13例,其经过西门子16排CT扫描所有原发性肺癌患者显像明显,分辨率高。结论通过CT技术干预肺癌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有显著的指导效果,为医生下一步的施救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肾癌的CT影像特点。方法12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12例癌灶中,平扫8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其中2例伴斑点样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6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6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 肾肿瘤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渗漏特点,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00例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在约2-4天出现局部水肿、疼痛和水泡消失症状,未见组织坏死和无菌性炎症。结论CT增强扫描时为防止对比剂渗漏应做好预防工作,渗漏后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渗漏 预防和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剂量扫描方案的能力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探讨、评价。方法选出80例前门控扫描的病人,并依据体质量指数(BMI)选则相应的管电流、管电压,要将扫描中病人所承受的受射线剂量进行记录,再与后门控扫描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在相同管电压下,前门控扫描剂量的平均值与后门控平均值相比,在数值上前者要远小于后者。结论宝石CT采用的是前门控扫描技术与具有个性化的扫描参数,与此同时加上宝石探测器的应用,AsiR重建技术及Cine扫描模式的使用,有效的改善螺旋的伪影出现的情况,并能够抑制出现钙化伪影的现象,通过此技术获得更加高清的冠状动脉图像。对心脏成像的辐射剂量也有效减少为原来的75%~90%,既保证了检查的准确性又就减少了心脏成像的辐射剂量。

  • 标签: 宝石CT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8月接收CT扫描患者400例作为对象,均于CT扫描中借助高压注射液器增强,分析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00例患者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海醇渗漏10例,占比2.5%,其中,中等渗漏者7例,重度渗漏者3例,均于针对性措施后处理。结论临床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海醇注射前期需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渗漏现象后需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以减少患者疼痛度。

  • 标签: CT增强 碘海醇 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安全用药的研究,探讨PDA扫描核对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药物治疗的296例患者进行分组调查,每组有148名患者。护士在甲组用药时切换到常规检查模式,而乙组用药时使用PDA扫描技术来记录和比较不正确用药的可能性和失败的可能性以及病人和医院之间的纠纷。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出现错误用药的只有1例,与A组患者相比,B组护士与护士发生纠纷的情况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在护士与患者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上存在一定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辅助药物治疗,患者意识清晰,且本次是要取得了医院的批准,患者及其家属都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患者自身疾病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1.2方 1.2.1实施之前 在A组实施PDA扫描技术之前的常规方式进行用药安排。医生当天在计算机医疗系统中签发了长期和临时医疗处方。护士经确认后把相应数据输送到药房。配药完成后将药物送回服务后,护士仔细检查后给患者使用。 1.2.2实施后 B组患者使用新型PDA扫描核对技术方法,具体进行如下操作:(1)护士要准确掌握关于PDA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帮助护士加深印象。(2)医生通过在电脑系统中进行医疗处方的配置,护士通过对药物审查和检索,将用药信息传送到药房。(3)PAD系统通过对患者的信息和药物配方的审核,将符合要求的配药信息进行打印和配置相对应的QR码。(4)护士在为患者安排用药之前,需要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和药品是否匹配,通过扫描药品和患者QR码方式,完成后方可进行用药安排。扫描完成后,系统将自动下载用药时间,执行程序和其他信息,以便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检查药物状态。如果手环的QR码与药物的QR码之间存在差异,则PDA扫描仪将发出蜂鸣声以指示药物中存在错误。核对用药过程,避免用药错误。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用药错误率进行观察,了解PDA扫描仪核对技术对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影响。 药物错误有五种类型:提前或延迟周转时间,患者错误,药物错误,药物路线错误和其他错误。 根据WHO的定义,对潜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了评估,即该错误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但最终会被发现或发现。 2.结果 2.1两组中使用错误药物的可能性 与A组患者相比,B组中出现不良药物的可能性更低。因此,两组患者中不良药物的可能性存在一些差异,且p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显微CT骨标本扫描的伪影强度及对周边正常骨组织的影响程度。寻求消减、控制伪影及骨组织有效测试方法。方法选取皮质骨、牙体及不同种类、不同弹性模量的内置钉骨标本为扫描对象,以不同放置条件、不同扫描协议、不同校正选项扫描,观察、测试重建后的伪影程度。结果高密度物质产生的伪影对骨组织形态、密度分析影响较大。选择适当标本放置、360度加强型扫描协议及伪影消减对伪影均具有一定的消减与控制作用,采用校样同扫校正。能够达到周边骨组织的有效分析测试。结论显微CT对含高密度物质标本的扫描分析,应尽可能地消减、控制伪影,重新校正周边骨组织密度后,才能达到骨组织的有效分析测试。

  • 标签: MICRO-CT 伪影 骨形态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