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选取我院76例就诊治疗的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例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运动康复锻炼干预,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评分以及MBI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我院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通过在正常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疗效,可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颅脑外伤 偏瘫病人 肌力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治疗。方法将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A组常规治疗,B组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阻滞(TEA)。结果B组治疗5天后溃疡愈合比例、肠鸣音及治疗效果各个方面优于A组,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治疗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无不良反应,达到消除病灶和保护胃粘膜可行方法。能治疗及处理肠胃应激反应的方式。

  • 标签: 颅脑外伤 并发应激性溃疡 持续性TEA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行微创引流术,对照组30例,行传统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康复出院,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术治疗效果良好,且有恢复快、创伤小、安全性高、预后良好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开颅手术 脑外伤 硬脑膜外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应用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4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患者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微创引流术)和传统手术组(开颅术式),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GCS、血肿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颅脑缺损及输血率。结果传统手术组与微创组患者的血肿量和GCS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微创组的医疗费用更低,住院时间更短,输血率及颅脑缺损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比较,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更具优势,有创伤小、输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开颅术 脑外伤 硬脑膜外血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科手、足外伤创面患者在行VSD引流术后实行多元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外伤创面且需行VSD引流术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进行干预,而实验组采用多元化护理干预,两组手术治疗后,对比其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等情况,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创面恢复情况有效的有19例,术后恢复效果为95%,与对照组的60%相比略有提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为18例(90%),较对照组的55%有明显增加,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多元化护理干预对手足外伤行VSD引流术后患者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元化护理干预 VSD引流术 足外伤创面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外伤急诊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危机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的确诊时间为(33.66±8.76)min,急诊至手术时间为(40.97±10.58)min,住院时间为(16.88±4.63)d,均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无缝隙一体化 急救护理 急诊急救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患者,所涉及的患者一共有96例,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所用的方法是用油纱条或庆大霉素纱布进行湿敷,而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是封闭式负压引流术,针对患者所呈现出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感染发生率等一系列相应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比较,并做出与之相关的评价。结果在对于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的7d时,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及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比较,比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良很多,两者对比差异比较明显,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实有效的真正意义上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对于患者的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成效显著,可以有效的免除换药的繁琐程序,让患者最大程度上减轻痛苦,激发患者的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对于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手外伤感染 创面修复治疗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在重型脑外伤并脑疝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按住院编号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法治疗,实验组此基础上联合天幕切开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脑干周围池的改善程度及术后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82%),且术后21d、42d、56d,2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有所提高,而实验组改善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重型脑外伤并脑疝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脑干周围池,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脑疝 标准大骨瓣减压 天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对比开颅术式用于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中出血量,分析微创引流术的意义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选择120例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硬脑膜外血肿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分别采用微创引流术和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治疗效果等。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90±0.50)d、手术时间(20.35±3.71)min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P<0.05认为差异明显。结论对于硬脑膜外血肿患者的治疗,采用微创引流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费用,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硬脑膜外血肿 微创引流术 开颅手术 治疗效果 术中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再出血和颅脑缺损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80例,根据其住院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术治疗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创引流术治疗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术后再出血患者2例(5.00%),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中,颅脑缺损患者为0例(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接受微创引流术治疗干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再出血以及颅脑缺损情况发生几率,效果明显。

  • 标签: 微创引流术 开颅术 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