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治疗中,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颅脑外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62例,分别给予尼莫地平单一用药和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连续治疗2周,观测两组格拉斯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与治疗效果。结论实验组治疗后G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OS预后评估良好率为83.87%,对照组GOS预后评估良好率为66.13%(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6%(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治疗中,依达拉奉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方案疗效确切,且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布特点及流行趋势,分析意外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分布规律,给政府决策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方法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结果2008-2009年高密市意外伤害死亡762人,占全部死亡的6.98%,死亡率为46.0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是有必要的。

  • 标签: 意外伤害 死因 去死因期望寿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52例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治疗的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外伤性牙齿脱位患者104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金属丝结扎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8%,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于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临床上可优先选择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进行治疗,其固定作用更好,对自洁有利;还具有不对周围组织进行损伤的优点,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伤性牙齿脱位 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对肢体外伤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肢体外伤骨折手术患者134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统计两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自术后12h开始,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自术后24h疼痛明显改善(P<0.05);术后48h,两组患肢肿胀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为2.9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1%,高于对照组的88.06%(P<0.05)。结论在肢体外伤骨折术围术期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缓解肢体疼痛,促使肿胀尽快消除,有利于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风险,改善护患关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骨折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居家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而对照组不进行电话随访。结果两组患者家属3个月和6个月后护理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居家护理中,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能够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依从性,且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电话随访 脑外伤 持续植物状态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经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应用情况,来评价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可行性,以提升疾病的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3月88例发生脑外伤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被观察患者均符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指征。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时同时开展颅骨修补,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基本情况(颅内压、心率、血压等),并及时做好记录。结果在所有的被纳入研究的患者经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后,其一般情况较好,经复查CT后发现患者颅内恢复情况较好,各脑室形态正常(略有缩小),颅骨修补形状较为满意,患者入院的不良临床反应有很大的缓解,甚至消失。颅内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在处理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使颅内升高的压力降至正常,并且保持正常水平,对于其临床意义十分重大。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很适合此种紧急情况的处理。

  • 标签: 颅内 分流术 手术治疗 脑外伤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术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重症脑外伤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7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气管切开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治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脑外伤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中选取7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所有患者的分组工作,对照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在认知功能评分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特重型脑外伤 鼻饲并发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外伤伤口患者处理中采取传统缝合方法或者医用胶粘合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伤口缝合法,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医用胶粘合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优良率为100.00%,较同期对照组患者的66.67%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处理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短(P<0.05)。结论对于急诊外伤伤口患者采取医用胶粘合处理方法效果优于传统缝合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并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急诊外伤伤口 传统缝合方法 医用胶粘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围术期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增强临床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颅内血肿清除术 围术期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X线平片与CT检查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我院骨科治疗的外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普通X线平片与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普通X线平片检查确诊率比螺旋CT检查确诊率低,漏诊率比螺旋CT检查高(P<0.05)。结论CT检查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率显著高于普通X线平片,可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 标签: 普通X线平片 CT检查 骨科外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开胸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胸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胸外伤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术式方法分组,传统组(27例,传统开胸术治疗)、胸腔镜组(31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比较其临床结果。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手术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传统组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术治疗胸外伤比较,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传统开胸术 胸腔镜 胸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38例设为对照组,将采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的38例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植物生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 常规手术 重型脑外伤脑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脑外科收住的66例特重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是给予预防性护理,通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结束时其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给予特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特重型脑外伤 鼻饲治疗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外伤皮瓣移植术 舒适护理服务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54例颅脑外伤的患者,将其根据不同的护理参与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的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角色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58,5.7452,4.5282,4.174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47;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的患者实施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总体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降低了在临床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 标签: 风险管理护理 颅脑外伤 应用效果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外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6例脑外伤患者,且所有患者均存在脑积水和颅骨缺损情况,选取时段为2013年3月-2015年3月,以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8例采用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而28例先脑室腹腔分流后进行颅脑修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值在0.05以下,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在脑外伤患者治疗中采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脑室腹腔分流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新型“L”型胸引管在外伤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将77名外伤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L”型胸引管与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比较及术后胸部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明显低。结论新型“L”型胸引管在外伤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在肺复张时间、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术后疼痛指数明显低。

  • 标签: 外伤性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术 在肺复张时间 胸腔积液无残留时间较对照组 术后疼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n=55)和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n=55),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前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变化情况,以及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知识认知优良率分别为94.55%和80%,P<0.05;组间护理前后GOS评分及ADL评分相互比较,观察组较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延续性护理联合实施对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外伤手术 健康教育 延续性护理 康复效果 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