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沟封闭预防性树脂充填对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口腔科就诊儿童 200例,其中 100例为未患龋, 100例为可疑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100例)和观察组( 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树脂填充术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窝沟封闭和预防性树脂充填联合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窝沟封闭剂保存情况,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龋齿发生率,并以成本 -效果来评价其经济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龋齿发生率为 2.0%,对照组为 21.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龋齿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成本明显升高( P< 0.05),而两组成本 -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窝沟封闭联合预防性树脂充填对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作用最佳,可大大降低龋齿发生率,不过价格较高,而预防性树脂填充术也有确切预防效果,且价格低,两种治疗方案经济学价值相当,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选择。

  • 标签: 儿童 乳牙龋病 窝沟封闭 预防性树脂充填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联合在中耳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92 例中耳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46 )常规护理,研究组( n=46 )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人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中耳炎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护理有效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中耳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构建新生儿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成立新生儿院内转运小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 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结果评价,对实施转运的 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实施转运。比较流程方案实施前实施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低体温、溢乳、输液管滑脱或堵塞、窒息、氧饱和度下降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均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家属对转运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 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 HFMEA构建新生儿院内转运流程,可以提高新生儿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从2018年5月收治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60例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数据对实施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5%,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同时也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科 危重症患者护理 应用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静脉选择管理循证实践方案应用指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儿童,共 140 例为 D 组,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儿童,共 138 例为 S 组, D 组实施 常规 方法对儿童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维护, S 组根据指南工具书进行策略实施并在实践中实施循证管理,对比两组儿童在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评分和知识水平。 结果 : S 组儿童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 D 组( P < 0.05 ) ,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 S 组儿童就诊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 D 组( P < 0.05 ) ,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S 组儿童就诊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明显高于 D 组( P < 0.05 ) ,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 将世界医疗发布的医学指南应用于我国临床治疗中不仅提高了相应的护理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循证管理,还可以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知识储备。

  • 标签: 指南 儿童 外周静脉留置 静脉选择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静脉选择管理循证实践方案应用指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儿童,共 140 例为 D 组,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输液治疗的儿童,共 138 例为 S 组, D 组实施 常规 方法对儿童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维护, S 组根据指南工具书进行策略实施并在实践中实施循证管理,对比两组儿童在院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评分和知识水平。 结果 : S 组儿童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 D 组( P < 0.05 ) ,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 S 组儿童就诊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 D 组( P < 0.05 ) ,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S 组儿童就诊时间段内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明显高于 D 组( P < 0.05 ) ,且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 将世界医疗发布的医学指南应用于我国临床治疗中不仅提高了相应的护理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循证管理,还可以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及知识储备。

  • 标签: 指南 儿童 外周静脉留置 静脉选择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对消化内镜采用追踪管理法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并进行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本院 2019 年 1 月份到 2019 年 6 月份中接受消化内镜手术的 6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 30 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是最终管理法进行护理,分别观察记录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96.67%>73.33% )。 结论:对消化内镜的护理工作中采用追踪管理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追踪管理法,消化内镜,护理质量,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等相关情况。方法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使其认知行为得到有效改善,真正意义上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规避,消除不安全因素。结果在所有100例研究对象中,发现有3例不良事件发生,其发生率达到了3%,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发现,不同年龄阶段、护龄、职称和学历等相关因素影响下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评分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一些差异,(P<0.05),而不同护龄、职称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评分上也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据此,通过之相对应的更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发现,近两年来所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没有出现护理方面的任何问题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也没有相对应的医患纠纷事件,护患关系更和谐良好,该方法意义重大。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对护理质量的高低造成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要进一步提升护士的安全防范行为和认知行为,为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它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基础所在,对于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正常推进,维护社会治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认知行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心血管病科的护理工作,探究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相关的人为干预,用切实可行的对策减少风险,为心血管病科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是不同阶段来我院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主要选择 180名病人,随机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 90名病人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被称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一组的 90名病人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进行本次研究之前,需经得病人家属的同意才能进行。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心血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进行对比,并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进行不同的护理管理,实验组病人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要比参照组低,实验组病人更满意心血管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更优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心血管病科护理工作中强化风险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同时还能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心血管病科的管理中得到大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心血管病科 临床护理工作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心血管病科的护理工作,探究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进行相关的人为干预,用切实可行的对策减少风险,为心血管病科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是不同阶段来我院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主要选择180名病人,随机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90名病人接受护理风险管理,被称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一组的90名病人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进行本次研究之前,需经得病人家属的同意才能进行。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心血管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进行对比,并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结果两组病人进行不同的护理管理,实验组病人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要比参照组低,实验组病人更满意心血管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更优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科护理工作中强化风险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同时还能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在心血管病科的管理中得到大力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心血管病科 临床护理工作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ICU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护理治疗,关注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ICU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64例,在实施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1小时后为(20.55±1.14)次/min、治疗8小时后为(22.65±2.28)次/min,治疗24小时后为(22.69±1.57)次/min。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化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2.23±0.16)分、(1.66±0.27)分和(1.18±0.19)分。结论采用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ICU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护士认知行为的相关性等相关情况。方法: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意识和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使其认知行为得到有效改善,真正意义上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规避,消除不安全因素。结果:在所有 100例研究对象中,发现有 3例不良事件发生,其发生率达到了 3%,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发现,不同年龄阶段、护龄、职称和学历等相关因素影响下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评分上具有十分显著的一些差异, (P<0. 05),而不同护龄、职称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行为评分上也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5)。据此,通过之相对应的更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发现,近两年来所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没有出现护理方面的任何问题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也没有相对应的医患纠纷事件,护患关系更和谐良好,该方法意义重大。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对护理质量的高低造成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要进一步提升护士的安全防范行为和认知行为,为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它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基础所在,对于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正常推进,维护社会治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认知行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两种方式对老年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收治的 T2DM患者中抽取 18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患者选取 90例,分别设置循证组和常规组,采用焦虑量表评价( SAS)和抑郁量表评价( SDS)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使用医院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 SAS评分和 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评分差异显著( P< 0.05)。比较患者对两组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循证组( 97.8%)高于常规组( 78.9%),两组差异明显( P< 0.05)。结论:使用循证护理方式护理老年 T2DM患者,既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帮助其消减负面情绪,又可以加强对病情控制,提高生命质量,患者的认可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两种方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从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中抽取18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患者选取90例,分别设置循证组和常规组,采用焦虑量表评价(SAS)和抑郁量表评价(SDS)方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使用医院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两组评分差异显著(P<0.05)。比较患者对两组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循证组(97.8%)高于常规组(78.9%),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使用循证护理方式护理老年T2DM患者,既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帮助其消减负面情绪,又可以加强对病情控制,提高生命质量,患者的认可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病情的分析护理治疗,关注成效。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需要实施 ICU 重症监护,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 64 例,在实施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后,关注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气道组织的变化、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从呼吸指数上看,在在治疗 1 小时后为( 20.55±1.14 )次 /min 、治疗 8 小时后为( 22.65±2.28 )次 /min ,治疗 24 小时后为( 22.69±1.57 )次 /min 。此外,在对比患者气道组织的湿化程度、舒适度和耐受程度上,分别为( 2.23±0.16 )分、( 1.66±0.27 )分和( 1.18±0.19 )分。 结论:采用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 ICU 重症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控制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有利于促使起到组织湿润,患者感受到更加舒适的治疗。

  • 标签: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ICU重症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需麻醉手术的患者 60 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进行护理干预,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根据术后观察判断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接受预见性护理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平均为( 96.8±2.1 )分,并发症发生率为 22.9% ;接受循证护理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平均为( 94.1±1.9 )分,并发症发生率为 14.3%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以预见性护理或循证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患者满意度上无明显差别,但循证护理能够减弱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所以在临床上可采用循证护理对手术室麻醉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同时,两种护理措施也可以结合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循证护理 手术室麻醉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5月这一年内收治的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术后 1d、 7d、 15d的疼痛进行评分并且对术后 3个月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术后 7d、 15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评分为( 70.23±7.5)分,而对照组患者活动度评分为( 64.03±6.9)分, p< 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得到改善,疼痛度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 股骨粗隆骨折 疼痛评分 髋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2)和研究组 (n=52),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孕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的空腹血糖( FPG )为( 6.95±0.67) mmol/l、餐后 2h血糖( 2hP BG )为( 10.78±0.93) mmol/l,观察组分别为( 6.03±0.56) mmol/l、( 9.34±0.90)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42.31%(22/52),观察组为 23.08%(12/52),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产妇的顺产率为 36.54%(19/52),观察组为 57.69%(30/52),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饮食护理有利于控制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水平 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