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复视是神经科常见症状.患者常以视物双影、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就诊。头部CT或MRI扫描已成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而眼眶冠状CT扫描并非常规检查,但该检查对一些特殊疾病诊断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下面报道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神经内科并行此项检查典型病例。

  • 标签: 冠状CT扫描 眼肌麻痹 眼眶 检查手段 MRI扫描 常见症状
  • 简介:目的总结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MDT)在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诊治应用经验。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46例复杂疑难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式,其中MDT组23例,围手术期进行MDT诊治,对照组23例,围手术期治疗按常规手术模式进行。结果46例术后无呼吸困难、甲状腺危象等短期并发症。对照组平均麻醉时间(52.0±11.5)min,平均手术时间(159.0±38.1)min,平均住院时间(11.0±3.5)d。术后发生出血5例,声音嘶哑5例,饮水呛咳7例,一过性低钙血症8例,永久性低钙血症6例,术中气管软化行颈段气管切开术2例。MDT组平均麻醉时间(37.0±8.5)min,平均手术时间(134.0±28.5)min,平均住院时间(7.0±1.5)d,术后发生出血0例,声音嘶哑0例,饮水呛咳1例,一过性低钙血症2例,永久性低钙血症0例,术中气管软化行颈段气管切开术4例。2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诊治应用MDT可缩短术前麻醉插管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复杂疑难甲状腺肿瘤 多学科协作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胰腺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但恢复胰腺细胞功能研究进展缓慢。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群,具有特殊生物学特性和肿瘤趋向性。它在治疗胰腺疾病和糖尿病方面的体内外研究成果显著,为干细胞治疗应用于胰腺疾病和糖尿病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此本文综述了BMSCs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胰腺肿瘤 胰腺炎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巴胺5~20μg/(kg·min)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24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水平以及用药期间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组,多巴胺组重症医学科(ICU)死亡率、治疗24h后HR水平和用药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28d、6个月、1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MAP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有效降低ICU死亡率,减慢心率,减少心房颤动发生,但不降低长期死亡率。

  • 标签: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guidedcoreneedlebiopsy,US—CNB)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US—CNB甲状腺结节778个,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778个结节均穿刺成功。排除21例不能诊断结节,病理诊断结果恶性结节占16.4%(124/757),良性结节占83.6%(633/757),恶性结节微小结节所占比例为12.1%(15/124)。US—CNB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124/124),94.8%(600/633)和94.8%(717/757)。良、恶性结节超声特征统计,2者间在血流多少、边界情况、结节内部情况及钙化情况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长径各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能安全、有效地获得甲状腺结节组织,有利于甲状腺疾病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粗针穿刺活检 超声
  • 简介:目的检测社区正常人群血浆激肽释放酶(TK)含量,并研究其与血脂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检测1881名社区人群血浆TK含量,绘制TK含量分布图并用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来评估血浆TK含量与血脂相关关系。结果社区人群血浆TK含量服从正偏态分布(Skewness=1.297,SE=0.058,Kurtosis=3.896,SE=0.115)。血浆TK含量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成正相关关系(r=0.069,P=0.003),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成负相关关系(r=-0.051,P=0.030)。结论血浆脂蛋白水平可能与血浆TK含量有关。

  • 标签: 人组织及肽释放酶 血脂水平 社区人群 组织激肽释放酶 血浆脂蛋白 负相关关系
  • 简介:随着院前急救"120"体系深入发展,原发或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要求急救接诊数量不断增多,而急诊科护士接诊精神障碍患者机会也随之增加,因此,提高急诊科护士精神科急诊医学处置能力显得日益迫切。

  • 标签: 情景模拟教学 精神障碍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正>124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在一般疗法(疗程6周)基础上加用果胶铋四联疗法,疗程开始时加用果胶铋100mg,每日4次;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阿莫西林0.5g,每日4次;甲硝唑0.4g,每日2次;治疗1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9%,偏头痛治疗有效率83.9%,对照组为51.6%(P<0.05)。随

  • 标签: 果胶铋四联疗法 根除率 甲硝哇 奥美拉哇
  • 简介:B型脑钠肽是心室在容量或压力负荷下分泌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临床试验证实,它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其血清浓度变化可以预测药物和器械治疗疗效和预后。基于BNP生理作用开发药物一奈西利肽,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失代偿期心衰治疗,其短期疗效已由诸多临床试验证实,但能否改善远期预后以及对于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肾功能影响等方面,仍然受到质疑,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究。

  • 标签: B型脑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奈西利肽
  • 简介:随着医学发展,气管切开术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我院艾滋病科成立于2005年,需要治疗患者逐年增加,应用机械通气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也越来越多,保持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吸痰必不可少,我院于2009年1月开始实行密闭式吸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封闭式吸痰管 艾滋病 气管切管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各个脏器功能衰退及合并慢性疾病,在以肺部感染和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刺激下更易发生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目前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MOFE最重要基础机制,也是并发MOFE过程核心环节。现代观点认为,对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微循环功能监测及以微循环为靶点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治疗MOFE新策略。

  • 标签: 老年多器官衰竭 微循环功能
  • 简介:SAP为消化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改善肠道功能,控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利于控制SAP发展。我们从2004年1月起在综合治疗SAP基础上加用了大黄、柴胡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78例SAP患者,探讨大黄、柴胡保留灌肠疗效。

  • 标签: 保留灌肠 综合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黄 柴胡 SAP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痴呆类型,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特异、可靠实验室方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然而,随着人们对AD发病机理研究及检测技术发展,近年不断有相关辅助诊断技术受到重视.如结构磁共振(sMRI)用于评估脑萎缩;功能磁共振(fMRI)用于检测脑血流及新陈代谢减少;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用于评估大脑各区纤维连接程度以及脑脊液Aβ1-42/1-40和tau蛋白及其过磷酸产物检测.然而拉曼光谱因其可检测有机或无机混合物各成分独特优势,使其在AD病理机制研究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该技术对AD诊断可行性及前景做一概述,以期有助于临床医师决策,并为研究者进一步探究梳理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拉曼光谱技术 外周血 生化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形态结构、斑块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大小、长度以及置入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最佳手段.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斑块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目的探讨MTT法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胰腺癌化疗药物选择作用。方法取156例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以MTF法检测吉西他滨(GEM)、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顺铂(DDP)对癌细胞抑制率。按照实体瘤体外敏感标准,以抑制率〉70%为高度敏感,50%~70%为中度敏感,〈50%为不敏感(耐药)。结果156例胰腺癌标本经病理证实为导管癌135例、腺鳞癌13例、黏液腺癌8例。胰腺导管癌对6种药物均高度敏感;胰腺黏液腺癌和腺鳞癌对5种药物(分别除L.OHP和GPT-11外)高度敏感。GEM对胰腺癌细胞抑制率高于MMC、L—OHP及CPT-11(P〈0.05),与5-Fu和DDP无显著差异。其他5种药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胰腺癌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敏感性高低排序不同,导管癌对药物敏感性依次为GEM〉DDP〉5-FU〉CPT-11〉MMC〉L—OHP;黏液腺癌为GEM、CPT-11〉DDP、5-FU、MMC〉L—OHP;腺鳞癌依次为L—OHP〉GEM〉5-FU、MMC〉DDP〉CPT-11。结论MTr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有助于胰腺癌化疗药物正确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比色法 药物监测 肿瘤化疗
  • 简介:目的:探究γδT细胞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宿主早期天然免疫作用。方法:建立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分别设野生对照组、野生感染组、免疫球蛋白(Ig)G感染组、抗γδT细胞受体(TCR)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产白介素(IL)-17-γδT细胞在肺内表达。应用抗γδTCR抗体耗竭小鼠体内γδ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肺内IL-17A、IL-17F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并评估肺内细菌负荷以及病理改变。结果:①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8h后,小鼠肺内产IL-17-γδT细胞表达明显增加。②小鼠在感染8h后,抗γδTCR组小鼠肺内IL-17AmRNA和蛋白水平较IgG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抗γδTCR组小鼠肺内IL-17FmRNA和蛋白水平与IgG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升高:抗γδTCR组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提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③小鼠在感染16h后,抗γδTCR组肺内细菌负荷仍明显存在,是IgG对照组174倍.其病理提示炎症反应依然明显存在。结论: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宿主天然免疫早期,γδT细胞是IL-17A主要来源细胞,且起着协助病原菌清除积极作用。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ΓΔT细胞 肺炎 天然免疫 白介素17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辅以彩色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最终被其他方法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老年患者肝脏超声图像,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腹部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数字和图象资料,找出其内在规律并评价其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应用价值.结果所有23例老年患者腹部超声图象没有一例患者腹部超声图象表现为占位效应,其中Ⅰ型局限浸润型2例,Ⅱ型多灶浸润型1例,Ⅲ型叶段浸润型1例,Ⅳ型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1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示有7例肝内异常强回声或弱回声区(直径均>3.0cm),内部或周边可见正常血管分支走行.结论非占位效应也是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最重要特征,在诊断老年非均匀性脂肪肝具有同样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腹部超声 老年人 非均匀性 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索Tei指数在评价小鼠高血压诱导心脏纤维化和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应用。方法C57BL/6雄性小鼠皮下植入血管紧张素II(AngII)微渗透泵诱导高血压。在第14天动态监测小鼠清醒血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采集二尖瓣血流频谱图像及二尖瓣瓣环运动频谱图像,测量并计算等容收缩期时间、等容舒张期时间、射血时间及Tei指数等参数。心脏取材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石蜡包埋,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AngII组小鼠在第14天收缩压显著增高(159±5.6mmHgvs108±2.1mmHg,P〈0.001),心脏间质出现明显胶原沉积。超声心动图提示AngII组小鼠Tei指数与Vehicle组相比显著增高(0.93±0.07vs0.57±0.04,P〈0.001)。此外,无论给予1%或3%异氟烷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深度和心率水平下AngII组小鼠Tei指数均显著高于Vehicle组。结论Tei指数能够准确、灵敏且稳定地反映高血压状态下小鼠心脏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且该参数几乎不受小鼠麻醉深度和心率影响。

  • 标签: TEI指数 舒张功能 高血压 小鼠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心律失常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其发病率在今后数十年将逐步增加。而房颤作为能引起脑卒中和心功能障碍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发症重要危险因素,已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关注。近几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开展并深化,对房颤发生与维持机制有了比较深入了解,其中肺静脉起源学说被认为是房颤研究方面最具突破性进展,虽然其中仍然存在许多盲区,但这些进展仍给房颤治疗带来了许多积极变革。

  • 标签: 迷走神经 肺静脉 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