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变化趋势和与预后关系.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海军总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尿毒症患者共13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根据是否出现透析相关急性左心衰竭分为心衰组(30例)和对照组(100例).检测发生左心衰竭后不同时间点CK-MB、cTnI、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总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检测院内和随访期间(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心衰组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心衰组CK-MB和cTnI缓慢上升达平台期,无明显峰值和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心衰组和对照组Scr和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心衰组院内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随访期间LV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心衰组总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0%,77.8%vs.46.7%,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CK-MB和cTnI在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变化明显,与患者预后有关.

  • 标签: 肌酸激酶同工酶 心肌肌钙蛋白I 尿毒症 急性左心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梗死与迷走神经张力异常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陈旧性脑梗死患者1483例,按脑梗死解剖部位将其分为基底节区组1045例与非基底节区组438例。对比分析2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及频域参数。时域参数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之差均方根(RMSSD)、代表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50ms个数占总数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为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结果基底节区组年龄〈69岁患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基底节区组患者(P〈0.05),而基底节区组年龄≥70岁患者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基底节区组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18.4%vs13.9%,P=0.038)。基底节区组仅年龄≥80岁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差异有统计差异(56.8%vs41.0%,P=0.031)。2组心房颤动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基底节区组非PAF患者和非基底节区组合并PAF患者比较,基底节区组合并PAF患者SDNN、RMSSD、PNN50均显著增高、LF/HF则显著减低(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梗死呈增龄发病增加趋势,患者多发PAF,基底节区脑梗死合并PAF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迷走神经疾病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研究降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用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采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进行降Hcy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血清Hcy、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降钙素原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病变血管数目及冠心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接受半年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白介素-6、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降钙素原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能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血清Hcy水平,保护心肌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120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气滞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疗效、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01)。结论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对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理气活血 心肌桥 气滞血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关系.方法随机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8例,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ASE法测定和肽素浓度,持续监测住院7d内有无心房颤动发生.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成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测定和肽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和肽素浓度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1.2pmol/L比9.6pmol/L,P〈0.05).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入院时心率(OR=1.059,95%CI0.999-1.123,P=0.042)、和肽素(OR=4.685,95%CI1.729-12.692,P=0.002)、左心房内径(LAD)(OR=1.204,95%CI1.069-1.355,P=0.002)预测AMI新发房颤危险因素.结论和肽素水平预测AMI后新发房颤有效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和肽素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室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安徽省省立医院就诊AMI并行PCI治疗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心脏康复组25例(男性21例,女性4例),予以早期家庭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25例(男性19例,女性6例),仅接受常规运动康复教育及护理。两组均在PCI后48h内和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通过EchoPac-120软件分析基线与4周随访结束时整体和局部应变值。结果4周随访结束时心脏康复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及死亡各1例。心脏康复组整体和局部应变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心室功能。

  • 标签: 心脏康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观察及分析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90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水平作为依据,分成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三组病例数均为30例。对于全部病例均展开TC、TG、LDL-C、HDL-C、hs-CRP、Scr、BUN、HbAlc、UAIb、WHR、BMI几项指标的检测,同时进行统计是否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饮酒等情况。结果比较UAIb以及hs-CRP、HbAlc,同高血压1组、2组相比较,3组显著升高,P〈0.05;hs-CRP同UAIb以及HbAlc具有正相关联性,UAIb跟HbAlc之间具有正相关联性;通过实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构成微量白蛋白尿独立危险因素具有Scr、HbAIc。结语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UAIb、hs-CRP以及HbAIc具有互为相关联系。

  • 标签: 高血压 糖化血红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122例疑似AMI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h内、3~6h、6~12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在AMI发病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在发病初期3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在发病初期3h内差异无统计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h、6~12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在AMI发病前3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在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在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分为原发组与病毒组,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超声诊断特点。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腹腔琳巴结肿大、肝内细颗粒状回声以及胆管壁增强发生率都大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而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以及肝脏呈现缩小征状发生率小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具有明显差异性,可作为临床上鉴别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超声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与阿托伐他组(56例)。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治疗后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氧化氮(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157.42±30.13)pg/ml比(129.83±27.31)pg/ml]、TNF-α[(25.41±2.67)ng/L比(21.38±2.13)ng/L]、CRP[(19.87±2.78)mg/L比(17.13±2.04)mg/L]、ICAM-1[(81.23±19.83)pg/ml比(64.31±15.46)pg/ml]、ET-1[(1.45±0.34)pg/ml比(0.87±0.23)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NO[(53.27±5.31)mmol/L比(58.72±5.46)mmol/L]水平、LVEF[(52.37±5.38)%比(63.19±5.79)%]和CO[(4.58±0.78)L/min比(5.13±0.82)L/min]增加更显著(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22%比89.29%)、心电图总有效率(66.07%比83.93%)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态,且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炎症因子6 C反应蛋白质 内皮 血管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讨体检人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方法应用日本产欧姆龙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716例体检对象进行检测,分析其baPWV与血液生化检查等临床资料关系。结果716例体检人群中,发现baPWV异常者272例(37.99%),baPWV正常者444例(62.01%)。与正常组相比,baPWV异常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为baPWV危险因素(P〈0.05)。结论作为无创检查动脉硬化指标之,baPWV可以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应该在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中广泛推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动脉硬化。

  • 标签: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剂量个体化区别,分析CYP4F2rs2108622基因型对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影响。方法入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回顾患者资料、临床资料、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和进入治疗窗时间(INR≥1.8)、超出治疗窗时间(INR〉3.5)。结果本次研究共有769例患者资料齐全,民族均为中国汉族,其中CYP4F2基因型为CC型患者占65.8%(n=506),CT型28.7%(n=221),TT型5.5%(n=42)。按基因型不同分别分析进入治疗窗(INR〉1.8)和过度抗凝(INR〉3.5)时间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YP4F2基因型多态性对于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存在影响。

  • 标签: 华法林 CYP4F2 个体化用药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运用范护理流程降低血栓发生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80例腰椎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针对40例围手术期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规范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护理措施对患者血栓发生率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轻微血栓发生率为2.5%,后经过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患者情况改善;手术前和手术后D-聚体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差异明显;而手术后3天高于手术前,但和手术前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护理满意率为97.5%。同时对照组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高于观察组。结论利用规范护理流程对降低腰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几率分析发现,其临床使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栓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认可,帮助院方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规范护理流程 腰椎疾病 围手术期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在左前分支阻滞(leftanteriorfascicularblock,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釆集并分析两例有代表性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分别用Wilson导联体系和Frank导联体系采集。结果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而心电向量图特征性表现为额面起始向量位于下方偏左或右,然后迅速转向左上,环体向左上展开;离心支呈顺钟向运行,归心支位于离心支上方,呈逆钟向运行。结论心电向量图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明显优于心电图。

  • 标签: 下壁心肌梗死 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向量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国药东风公司总医院心内科住院CTO病变患者15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6例。按Rentrop分级标准对患者侧支血管情况进行分级,Rentrop0~Ⅰ级视为CCC形成不良(n=73),而RentropⅡ~Ⅲ级视为CCC形成良好(n=85)。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R)、白细胞计数(WBC)、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水平。结果CCC形成不良组糖尿病比例、WBC、hs-CRR和多支病变比例高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而CCC形成良好组LVEF和右冠状动脉闭塞比例明显高于CCC形成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CCC形成不良组和形成良好组血浆ET-1水平分别为(81.2±10.1)pg/ml和(67.5±9.4)pg/ml,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Rentrop0级和Ⅰ级患者血浆ET-1水平均高于RentropⅡ级和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ET-1水平升高CCC形成良好危险因素(OR=2.24,95%CI:1.35~3.72;P<0.01)。其他影响CCC形成因素包括糖尿病、hs-CRP和右冠状动脉闭塞等。ET-1预测CCC形成不良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0.72~0.88,P<0.01);最佳截点75.3pg/ml,预测CCC形成不良敏感性为69.0%,特异性为79.0%。结论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中,血浆内皮素-1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且高水平ET-1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内皮素-1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慢性完全闭塞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血栓抽吸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Tp-e及Tp-e/QT影响.方法选取同期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罪犯血管(IRA)内存在血栓负荷重STMEI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PCI)及对照组(单纯PCI).测量两组PCI术前及术后2h心电图中Tp-e及Tp-e/QT,并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血管风险因子、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PCI术前Tp-e及Tp-e/QT等方面比较未见统计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ST回落>70%比率、Tp-e及Tp-e/QT减少幅度均高于对照组[60.00%比40.00%,(22.66±9.91)ms比(15.89±8.24)ms,0.04±0.03比0.03±0.02,P均<0.05];血栓抽吸组PCI术后Tp-e、Tp-e/QT及术后至出院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率均低于对照组[(88.54±13.13)ms比(93.7l±11.00)ms,0.25±0.03比0.26±0.03,16.00%比33.33%,P均<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时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更多地减少心室复极离散度指标Tp-e及Tp-e/QT,降低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血栓抽吸有助于更好地恢复微循环再灌注水平有关.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术 Tp-e Tp-e/QT
  • 简介: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维拉帕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无复流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科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分为硝普钠组(5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普钠)和联合治疗组(51例,在硝普钠组基础上加用维拉帕米)。测定比较PCI术前、术后16h~18h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随访12个月后两组心功能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PCI术后16~18h两组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硝普钠组比较,联合治疗组cTnI水平[(1.31±0.44)μg/L比(0.11±0.02)μg/L]和cTnI〉0.10μg/L比例(94.5%比54.9%)显著降低,P均=0.001。12个月后,与硝普钠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62.29±3.06)%比(65.65±3.94)%]显著升高,左室收缩末内径[(33.29±2.11)mm比(31.00±4.33)mm],左室舒张末内径[(50.24±3.73)mm比(47.60±4.72)mm]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在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脉内联合注射维拉帕米和硝普钠可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出现无复流者心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硝普钠 维拉帕米
  • 简介:目的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合并冠心病(CHD)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HT并CH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83%)和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5.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HT并CHD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deepsternalwoundinfection,DSWI)发病时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胸外科84例心脏手术后DSW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84例DSWI患者分为2组:早发病组(发病时间<14d)和迟发病组(发病时间≥14d)。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ABO血型与DSWI发病时间相关性。结果早发病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及初始手术类型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例均高于迟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虽然早发病组中O血型患者比例(46.7%)高于迟发病组(27.8%),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81)。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初始手术类型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O血型作为参照类别,A血型(OR=8.398,95%CI:1.521~46.370,P=0.015)和B血型(OR=11.913,95%CI:1.944~73.007,P=0.007)患者罹患迟发型DSWI风险O血型患者8~12倍。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血型为A型和B型罹患迟发型DSWI风险增加。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伤口感染 ABO血型 发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