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放射性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部分患者在后期可表现为肺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生存期。本文主要从放射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影像学变化、病理学改变及中西医治疗几个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胸部肿瘤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所有癌症中位于前列[1]。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合并有远处转移([2,3]),转移的部位主要是肝和([4]),其次腹膜、脑、骨骼、肾上腺、脾等其他比较少见的部位([5-7]),远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治疗的难点之一。

  • 标签: 结直肠癌肺转移 肝转移 孤立性肺转移 总体生存率 诊治策略 术后辅助化疗
  • 简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症状的机制及治疗之前为人们所忽略,这里不但关注重建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将探讨前切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风险,为了提高人们对前切除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并突出病因的临床研究及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前切除综合征 生活质量 病理生理学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内镜囊肿切除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7例采用经皮内镜治疗的椎管内小关节囊肿患者纳入本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6周以上的非手术治疗。根据囊肿形态不同,分别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囊肿切除和椎板间入路囊肿切除治疗。分析入组患者的住院表,每例均行MRI检查,部分患者行术后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以上。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MacNab改良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经皮内镜切除小关节囊肿后进行囊肿形态观察。平均手术时间为53min。无明显手术出血。依据MacNab标准,2例优,4例良,1例可。在良和可的病例中,术后放射性疼痛和跛行症状缓解较好,而部分患者仍残留腰痛。结论对于熟练的外科医生,经皮内镜手术是治疗椎管内小关节囊肿的一种较好选择。可以避免副损伤和术后不稳定的增加。经皮内镜可视系统为病理结构的切除和良好的椎管减压提供了条件。在行伴或不伴融合的椎板切除之前应该首先考虑经皮内镜技术。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管 骨囊肿
  • 简介:目的:探索肝癌聚集分布和分布特点与遗传的关系。方法:以1988-01/1999-05手切除的318例系列肝癌患者为先证者,对其中二系三代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中肝癌曾患情况作分析,研究肝癌聚集分布特点。结果:318例肝癌先证者中,男254例,女64例。年龄24-75a。有2例以上肝癌的占37.11%(118/318)。118个家族中曾患肝癌224例。包括先证者本人共为342例。即每个家族平均为2.9个肝癌。其中5例以上有11个家族。最多—个家族中出现10个肝癌。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163例,二级亲属(伯、舅、姑、姨等)61例。有80个家族一级亲属连续二代发生肝癌(单、双亲患肝癌后子女发生肝癌);3个家族连续三代发生肝癌;4个家族隔代发生肝癌。结论:研究结果对照文献报告,显示肝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认为肝癌高发与遗传有密切相关性。遗传因素可能是启东肝癌重要的病因之一。

  • 标签: 肝癌 切除术 家族史 遗传因素 病因
  • 简介: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椎椎体次切除钛网植骨融合(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等,在临床广泛开展,其术后感染发生率极低。回顾文献,既往报道多建议积极清创引流。笔者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及利福平治疗了1例颈椎前路C5椎体次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经1年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葡萄球菌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 利奈唑酮 利福平
  • 简介:肺癌脑转移发生率在50%以上,多因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肺癌脑转移最常见症状为头痛,其次为定位功能失常、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升高,另有5%~10%的患者有急性脑卒中表现。脑放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为肺癌脑转移者的常规放疗方式。做好脑放疗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此类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关键作用。现总结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68例肺癌脑转移WBRT患者的护理经验如下。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全脑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好发于涎腺组织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但原发性多形性腺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内外也仅有少数病例报道。2017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收治了1例原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为提高对多形性腺瘤的认识,该研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分析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多形性腺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多原发癌临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占恶性肿瘤的0.4%~0.8%.食管、三原发癌更为罕见,我科于1998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1岁,因食管癌根治术后5年半,咳嗽、胸闷、声音嘶哑,双侧锁骨上肿块1月余,于1998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92年11月行GI检查提示食管中段占位性病变,而行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示:食道中段鳞状细胞癌(Ⅱ~Ⅲ级).术后予以5-Fu与DDP化疗6个疗程.1996年3月患者因咳嗽,痰中带血就诊,CT检查示:左下占位.1996年3月29日行左下叶切除.术后病理示:左下叶中央型、巨块型腺癌,分化较好.术后予以干扰素治疗半年.此次入我院后,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上叶主支气管开口处有一新生物.活检病理证实为未分化小细胞癌.拟行化、

  • 标签: 食管 肺癌 肿瘤 化疗 诊断 手术
  • 简介:1病例报告女性,57岁,于2009年12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肢疼痛伴腰背疼痛,2010年于外院行腰椎CT检查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予针灸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疼痛逐渐加重,只能平卧无法下床活动,体重下降10余公斤。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肺内 腰背疼痛 左下肢疼痛 2009年 椎间盘突出
  • 简介:大肝癌是指肿瘤直径〉5cm的肝癌,而巨大肝癌则是指肿瘤直径〉10cm的肝癌,两者约占临床确诊肝癌患者的75%。以往认为大肝癌和巨大肝癌因病情相对较晚,大多放弃手术治疗,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我们在国内外首先发现并定义了一类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病理与分子病理特征的肝癌亚型,

  • 标签: 肝肿瘤 大肝癌 肝切除术 技术
  • 简介:随着人们对肝癌手术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肝癌切除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解剖性肝段/半肝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2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肝区段无微转移;3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4尽可能减少中及术后创伤。

  • 标签: 肝癌手术 肝切除 解剖性 肝脏储备功能 切除术式 肝段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次髋关节置换(totalhiparthroplasty,THA)中优化鸡尾酒疗法(罗哌卡因配伍氨甲环酸切口周围局部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行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次THA患者80例,根据中鸡尾酒疗法方案,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缝皮前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mg+氨甲环酸80ml混合溶液100ml)和对照组(40例,缝皮前切口周围局部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00mg+生理盐水80ml混合溶液100ml)。主要指标为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总失血量、输血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次要指标为补救镇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及术后2周血栓发生事件。结果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试验组(24.3±9.9)g/L,对照组(24.1±10.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试验组(737.4±399.0)ml,对照组(730.1±40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髋关节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试验组分别为(4.5±0.7)分、(1.7±0.5)分、(1.6±0.6)分、(1.2±0.4)分;对照组分别为(4.5±0.7)分、(1.5±0.5)分、(1.6±0.6)分、(1.1±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试验组为12.5%,对照组为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1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日:试验组为(2.5±0.6)天,对照组为(2.4±0.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1例输血,术后2周彩超检查无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初次单侧THA术后失血少、疼痛轻、康复快,中优化鸡尾酒疗法虽然是安全的,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康复 鸡尾酒疗法
  • 简介:支气管肺癌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一般容易诊断.但临床以外表现为首发的肺癌并不少见,由于缺少呼吸道症状,首诊常涉及多个科室,极易漏诊误诊.本科于1995年5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其患者3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肿瘤 肺外表现 诊断
  • 简介:淋巴回流遵循一定规律,各肺叶淋巴回流通路是淋巴回流的解剖学基础。大量回顾性分析表明,原发肿瘤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其转移途径基本遵循淋巴回流通路。由于、纵隔间淋巴回流通路复杂,交通支广泛,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跨区域、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因此,为保证完整性切除,推荐采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随着对纵隔淋巴结的功能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对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及适应证亦出现了争议。NSCLC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为既保证完整性切除又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纳米活性炭是一种新型淋巴示踪剂,有望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深入对淋巴回流规律的认识,可以加深对NSCLC淋巴结廓清及NSCLC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的理解,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手术,既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又避免盲目廓清所带来的损害,并能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指导术后合理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回流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安全的穿刺对肺部病变取得病理诊断,从而更正确有效的冶疗.方法应用介入性B超技术,以活检枪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结果穿刺了58例,一次确诊57例,确诊率98.28%.结论以活检枪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损伤小,安全性好,确诊率高,是比较好的活检方法.

  • 标签: 活检枪 肺穿刺 诊断 肺部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评价cT导向穿刺标本检测的临床应用新价值。方法65例占位病例穿刺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影像学诊断均不能排除肺癌。采用单排螺旋CT导向作病灶活检,所有标本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52例病理诊断为肺癌,其中26例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10例突变,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穿刺标本检测不仅能明确诊断肺癌,结合EGFR基因突变检测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符合个体化治疗原则。

  • 标签: 肺癌 活检标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个体化
  • 简介:脑胶质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切除程度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已得到公认。然而,在侧裂区的胶质瘤,由于血管与肿瘤密切相连,侧裂血管往往贯穿于肿瘤中,所以,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时多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因而此部位胶质瘤病人的预后大多较差。近年来,我们对侧裂区的胶质瘤如何最大限度的切除进行了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共享。1.侧裂血管解剖学:侧裂血管主要由大脑中动脉及大脑中静脉组成。大脑中动脉进入外侧裂沟内,分出若干皮层支并随此沟向后外方,供应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额中、额下回、中央前、中央后回的大部、顶叶下部、颞上回及枕叶一部分。大脑

  • 标签: 脑胶质瘤 侧裂区 手术切除 大脑中动脉 肿瘤 外侧裂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型听神经瘤的切和功能保留对神经外科来说仍旧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微骨窗手术显露、内听道磨开及囊性肿瘤切除等技巧。方法:总结41例大型听神经瘤经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切口长6cm,骨窗直径约3cm)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中的技巧操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切除39例(95%),次切除2例(5%);面神经解剖保留36例(88%),最后一次随访时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7例(17%),Ⅱ级15例(37%),Ⅲ级5例(12%),Ⅳ~Ⅴ级9例(22%),Ⅵ级5例(12%);耳蜗神经解剖保留9例(22%),保留有效听力7例(17%)。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骨窗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听神经瘤 微骨窗入路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