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结核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和方向的选择。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应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8~65岁,平均53岁。结核病灶位于L39例,L57例,L3~L45例,L4~L53例,L1~L21例;均不伴椎旁脓肿、窦道形成,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术中根据具体影像学结果选择恰当固定节段和椎弓根钉方向。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39个月,平均29个月。手术时间1.8~2.5h,平均2.2h;出血量500~1200ml,平均800ml。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均未出现结核播散,植骨在3~6个月后均获得牢固愈合,后凸畸形得到矫正,无侧弯畸形,Cobb角术前平均为12.3°±5.4°,术后为2.0°±5.3°。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无结核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创伤小,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内固定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新生儿静脉采血方法存在的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易致患儿死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我院采用了新生儿手背静脉采血技术。方法于2012年选取出生年龄30分钟~28天、胎龄33~42周、平均体重2900克的100例新生儿进行手背静脉穿刺采血,采血量为2~5毫升,采用常规采血容器,选择患儿充盈的手背静脉进行消毒、采血。结果发现一次采血成功98例,一次成功率为98%,其中两例因血管太细针头滑脱和针头刺穿导致失败。结论经研究发现该法具有诸多优点,如穿刺难度小,易掌握,采血成本低,易操作,能有效降低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该技术实用性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型。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采血 手背 头皮针
  • 简介:对Mitchell手术进行改良,临床应用29例40足,随访结果表明改良Mitchell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针对拇外翻病理基础进行了较全面矫正;②骨愈合快,恢复期短;③矫形后患足外形自然,保留了第Ⅰ跖趾关节功能。

  • 标签: 改良Mitchell手术 治疗 拇外翻 X线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此术式在操作过程中可保留胸肌,对患区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较小,术后不易发生远处转移与复发,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手术主要方法为:分离皮瓣,沿胸大肌筋膜浅层进行游离,采用由内下至外上,顺胸肌纹理方向,一直分离到腋部,保留胸长神经、胸壁血管及神经,完整切除乳腺组织及腋窝组织。止血、冲洗后在腋下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完成手术。该视频详细展现了这一病例的手术过程。

  • 标签: 乳腺肿瘤 改良 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虎口挛缩行虎口开大皮瓣修复术同时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病人分别用食指近节背侧皮瓣、鼻烟窝皮瓣、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同时用环指指屈浅肌腱、尺侧伸腕肌腱+拇短伸肌腱、尺侧伸腕肌腱+掌长肌腱,行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配合训练.结果12例病人皮瓣全部成活,经6~15个月随访,拇指内收得到彻底或部分矫正,对掌和抓握力获得了很好的恢复.结论重度虎口挛缩在行虎口开大皮瓣修复同时一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好,操作技术容易,值得推广.

  • 标签: 虎口挛缩 手术修复 掌功能 背侧皮瓣
  • 简介:摘要:黑膏药是我国古代传统剂型之一。目前,膏药的生产大多仍采用传统方法,制剂工艺存在不少弊端,如炸料提取不完全、环境污染、火毒问题等。近年来,制剂工作者针对黑膏药制备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和变革,如优选提取方法、改良膏药基质、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等。本文在对黑膏药制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黑膏药制剂工艺改良研究的现状加以整理和探讨,并对黑膏药的制剂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黑膏药的制剂改革和发展。

  • 标签: 黑膏药 传统制剂工艺 制剂改良 发展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手术治疗腋臭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2022年05 月 - 2023年10 月,对80例中重腋臭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采取改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相应的治疗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腋臭患者采取改良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手术治疗 腋臭 临床研究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湿性疗法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对1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式湿性疗法进行伤口护理。结果18例患者伤口均痊愈。结论改良湿性疗法能加速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伤口的愈合,避免了植皮手术,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湿性疗法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皮瓣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oave与改良Swenson术治疗儿童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ieschsprung disease,H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短段型HD患儿63例临床资料,并以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A组(28例)与B组(35例)。A组行改良Soave术治疗,B组行改良Swenson术治疗,对此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术中、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排便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37.22±25.63)min、(11.32±6.84)ml,均低于A组(182.64±47.82)min、(26.56±12.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切除肠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24±2.96)d,明显短于A组(13.53±3.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排便频率、便秘、污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自主大便率为88.57%,明显高于A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A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短段型HD而言,改良Swenson术总体临床疗效优于改良Soave术,具体表现为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儿童短段型巨结肠 改良 Soave术 Swenson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索治疗完全型TCS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分期手术重建面部轮廓,包括:颅骨外板移植重建上面部骨骼;下颌骨牵引延长联合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小颌畸形;脂肪充填矫正面部凹陷。结果对2例完全型TCS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分期重建手术能有效矫正TCS的特征性畸形面容。

  • 标签: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 颅骨外板 牵引成骨 脂肪充填
  • 简介:目的:对开放性骨折进行分期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分期治疗理念进行诊治,其中GustiloⅠ型35例,GustiloⅡ型54例,GustiloⅢA型29例,GustiloⅢB型22例,GustiloⅢC型6例,通过对伤情评估,清创,初步固定骨折,预防感染,终末固定一系列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其中98例患者骨折进行内固定后获得骨性愈合,34例患者因骨不连行植骨内固定术,6例患者因发生感染而采用外固定治疗,感染控制后行植骨内固定术,8例患者因局部软组织条件差而采用骨迁移技术治疗骨不连或骨缺损。康复效果优118例,良15例,可10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91.1%。结论: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难点为防治感染,我们对开放性骨折进行评估分型,清创,固定骨折,闭合创面等一系列分期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分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汤联合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贝尔氏面瘫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就医时间分为2组,40例急性期组和40例缓解期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葛根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结果(1)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贝尔氏面瘫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分别为18.5±0.8分、18.7±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分别为5.4±1.6分、9.7±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针灸联合葛根汤治疗急性期面瘫患者具有较好疗效,避免患者留下严重面部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4月收治的 80例慢性心衰患者资料作为分析对象,依据诊断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分期辨证 用药依从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术前准确的临床分期是决定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胃癌患者术前分期的最常用方法。但其对胃外微小病变转移的判断效果并不理想。腹腔镜诊断适用于影像学检查为T,或T4的胃癌患者,同时适用于经CT检查证实其可能存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有研究报道,45.7%~47%的胃癌患者虽术前判断其适合胃癌根治术,

  • 标签: 腹腔镜诊断 胃癌患者 术前分期 影像学检查 应用 腹膜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盆腔MRI检查对宫颈癌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41例宫颈癌患者,在临床分期后采用盆腔MRI检查,所有患者均于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将两种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盆腔MRI检查宫颈癌分期的价值。结果Ⅰb病理7例,MRI分期Ⅰb7例,符合率100%,临床分期诊断为Ⅰb4例,Ⅱa3例,符合率57.14%;Ⅱa病理分期22例,MRI分期Ⅱa20例,Ⅱb2例,符合率为90.91%,临床Ⅱa17例,Ⅱb5例,符合率为77.27%,Ⅱb病理分期9例,MRI分期Ⅱb8例,Ⅱa1例,符合率为88.89%,Ⅲb、Ⅳa分别为2例与1例,符合率100%;MRI分期符合率大大高于临床分期,两种分期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MRI检查宫颈癌分期及阴道受累、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对病变范围评估的理想手段。

  • 标签: 盆腔MRI 宫颈癌 分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方法: 将 2018 年 2 月到 2018 年 12 月 李院长门诊收治的 3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5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电针仪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分期辨证手法针灸治疗的效果更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分期辨证 手法针灸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MRI分期诊断,术后行病理检查。结果:MRI 分期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流涕浸润肌层深度、 有无宫颈、阴道受累、 淋巴结转移等准确率较高。结论:MRI可精准鉴别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肿瘤侵犯范围 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术前分期具体情况,科学评估病变程度,为诊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诊断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MRI 子宫内膜癌 术前分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癜风病症的中医证型与分型、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文研究分析共抽取206例白癜风患者,对其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并与现代医学分型、分期进行讨论比较,并对比疾病稳定器与进展期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泛发性白癜风中,肝肾不足、风湿蕴热所占据的比重相对较高,脾胃虚弱型相对较低,与局限性白癜风相对比存在差异,P

  • 标签: 白癜风 中医证型 分型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增强CT在肾癌的临床诊断中进行应用,对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为50例,该50例患者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至我院接受肾癌及肾盂癌的诊断和治疗。全部患者在术前均进行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随后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肾透明细胞值相关比较,其中BV/A、ps中整体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值BF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临床中诊断肾癌及肾盂癌时可积极应用增强CT,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螺旋CT   肾癌及肾盂癌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