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消化内镜诊疗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前处置不足、呼吸道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在急诊内镜检查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 消化内镜 诊疗
  • 简介:摘要:在新冠肺炎的大环境下,我们既要保证避孕失败的患者正常就诊,又要防范疫情在病人中的传播,做好宣讲以及医院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现结合防控要求和部分医院的经验做一总结。

  • 标签: 人工流产 新冠肺炎 预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查询无菌药品生产的相关法规要求及参考文献,对无菌药品的概念、分类以及风险管理理论进行概述,基于GMP相关要求及行业经验,总结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控制策略。结论 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质量风险评估措施、控制措施(构建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概念、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构建管理的执行流程和标准)、质量风险管理跟踪及整改。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主体责任,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产品。

  • 标签: 无菌药品 生产过程 质量风险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护理中运用全过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接收的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实验对象,并通过随机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全过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0,试验组为97.1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过程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切实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加强其肝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运用于临床中。

  • 标签: 肝硬化 全过程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0 例于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产妇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80 例,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80 例,在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共同干预),对比两组初产妇围生期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妇 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第一、二产程时间相比较于常规组明显更短,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 11.25%,低于常规组的 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产妇新生儿 Apgar 评分相比较于常规组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助产士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整个围生期的护理中,对于初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概率有显著降低的作用,并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产程时间,还能促使新生儿更为健康。

  • 标签: 产妇分娩过程 心理护理 效果观察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的活度,并估算年待积有效剂量,分析碘治疗人员的内照射现状。方法选择甲状腺内照射碘测量仪,对山东省6家医院进行调查并进行甲状腺131I活度测量,得出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的检出率和活度值,进而计算摄入量和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6家医院共有63名碘治疗工作人员接受测量,其中有52人甲状腺内检测到131I,检出率83%,测得131I活度大多低于200 Bq。估算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0.23~7.78 mSv,其中有84.6%的人年待积有效剂量<2 mSv。结论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应进行常规内照射个人监测,各医院在辐射防护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内照射 131I 甲状腺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造常规医用加速器实现超高剂量率放疗(Flash-RT)的可行性,了解改造后Flash-RT射线束的物理性能。方法改造Varian 23CX医用加速器,使设备在等中心处的电子线辐射平均剂量率不小于40 Gy/s。设计相关物理测量方案对不同源皮距条件下的实际辐射剂量率、改造后射线束的百分深度剂量(PDD)曲线和离轴剂量分布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使用HD-V2型胶片测量改造后9 MeV电子线的平均剂量率,出束设定时间为3、6 s一组的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7.9、99.27 Gy/s;在源皮距(SSD)为100、80、60 cm时,平均剂量率分别为99.3、168、297.5 Gy/s;改造后9 MeV射束PDD曲线的R100、R50分别为水下2.2、3.87 cm,电子射程Rp为4.58 cm,模体表面最大可几能量Ep,0为9.28 MeV,这些参数值均略高于常规9 MeV射束,表现为表面剂量略增加,高剂量坪区相对变宽;射野离轴剂量分布总体呈现中心轴最高,随离轴距离增加剂量逐渐下降的特点,在20 cm×20 cm,SSD为100 cm射野条件下,横向和径向离轴剂量分布曲线的半峰宽分别为16.6 cm和16.4 cm。结论改造后的常规医用加速器,射线束在等中心处的平均剂量率达到Flash-RT要求,在SSD为60 cm条件下平均剂量率远高于开展Flash-RT所需的至少40 Gy/s的要求。

  • 标签: 超高剂量率放射疗法 超高剂量率 医用加速器 加速器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蛋白饮食对超重肥胖患儿人体测量指标及血脂的影响,为超重肥胖患儿的饮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Meta分析,分别以“child”“adolescent”“obesity”“overweight”“pediatric obesity”“weight loss”“dietary protein”“dietary carbohydrate”“caloric restrict”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膳食蛋白质”“膳食碳水化合物”为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1月19日发表的有关高蛋白饮食对超重肥胖患儿人体测量指标或血脂指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具体包括随机化过程偏倚、偏离既定干预措施的偏倚、结局数据缺失的偏倚、结局测量的偏倚、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偏倚等。利用Review Manager 5.4和Stata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算合并的均数差(95%CI)、检验异质性、评估发表偏倚。结果从检索的4 836篇文献中,最终纳入8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样本量为14~120名。相对于标准蛋白饮食组,高蛋白饮食组干预后的体质指数(均数差=-0.66,95%CI -1.76~0.44)、体质指数Z评分(均数差=-0.09,95%CI -0.23~0.05)、脂肪含量百分比(均数差=-1.07,95%CI -2.88~0.74)、高密度脂蛋白(均数差=0.02,95%CI -0.02~0.06)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数差=0.04,95%CI -0.08~0.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0、0.220、0.250、0.360和0.48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干预的情况下,两组饮食间干预后的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1.60,95%CI -3.14~-0.06,P=0.040)。结论短期高蛋白饮食干预能够改善超重肥胖患儿的体质指数状态,但尚未发现高蛋白饮食干预对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及血脂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论证。

  • 标签: 儿童 超重 肥胖 高蛋白饮食 人体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探讨肥胖患儿腹部脂肪分布和含量并分析其与体格测量及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及内分泌科就诊的60例肥胖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性别、年龄,测量身高、体重、体成分、腰围、血压,空腹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以及肝脏B超,并计算体质指数Z评分(BMI-Z)、腰围身高比(WHtR)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腹部MRI扫描图像计算腹部皮下脂肪(SAT)含量、内脏脂肪(VAT)含量及腹部总脂肪(TAAT)含量,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肥胖患儿腹部脂肪组织含量与体格测评及其代谢紊乱指标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腹部不同部位脂肪预测其代谢紊乱的准确性。结果60例患儿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9.2±1.4)岁。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均与其BMI-Z(r=0.60、0.46、0.59)、体脂百分比(r=0.64、0.67、0.68)、WHtR(r=0.60、0.57、0.61)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SAT和TAAT均与收缩压(r=0.47、0.49)、甘油三酯(r=0.33、0.35)、HOMA-IR(r=0.33、0.28)等呈正相关(均P<0.05)。为校正各变量间的混杂干扰作用,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均与体脂百分比(β=0.59、0.66、0.65)及WHtR(β=0.53、0.63、0.59)相关(均P<0.01)。ROC曲线显示,SAT对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评估性能更好,VAT则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评估性能更好(曲线下面积=0.68、0.69、0.69,95%CI 0.54~0.82、0.55~0.84、0.53~0.85,P=0.017、0.014、0.019)。结论肥胖患儿腹部SAT、VAT及TAAT含量与体脂百分比及WHtR密切相关,随腹部脂肪含量的增加,发生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增高,并呈现部位差异。临床评估肥胖患儿腹部脂肪预测代谢风险时,应在BMI-Z基础上,结合腰围和体成分分析。

  • 标签: 肥胖症 儿童 磁共振成像 腹部脂肪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一种基于区段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测量的动脉僵硬度超声自动测量新方法——AMAS(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系统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1-30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高血压组,招募同期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由两名独立观察者分别采用传统手动法和AMAS系统对60例受检者的颈-股PWV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测值的一致性。结果经AMAS系统自动测量的颈-股PWV与传统手动法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3(95%CI=0.922~0.971),Bland-Altman分析亦显示两种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差值均值:-(0.08±0.40)m/s;一致性界限:-0.87~0.71 m/s]。AMAS系统较传统手动法可节省约70%的测量时间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结论AMAS系统测量动脉僵硬度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快速、可靠的动脉僵硬度评价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脉搏波传播速度 动脉僵硬度 自动测量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测量对焦虑症心理护理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心理状态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盲选的方法,将我院自2022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4例焦虑症心理护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测量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应用价值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结论: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测量的护理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应用价值和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测量 焦虑症 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测量对焦虑症心理护理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心理状态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盲选的方法,将我院自2022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4例焦虑症心理护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理测量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应用价值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结论:护理人员采用心理测量的护理治疗手段,提高了患者的护理应用价值和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测量 焦虑症 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因其高度安全性及可预测性已成为白内障术中矫正散光的首选方式。角膜散光包括角膜前表面散光(ACA)和角膜后表面散光(PCA)。既往多根据ACA估测角膜散光,会导致一些顺规散光眼的过矫及逆规散光眼的欠矫。PCA对总角膜散光(TCA)的影响不可忽视。IOL Master、Lenstar 900在角膜曲率测量方面有高度预测性与可重复性。可直接测量全角膜曲率的设备理论上更准确。模拟角膜曲率(SimK)散光与TCA一致性良好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Barrett Toric公式搭配IOL Master或Lenstar的SimK;两者一致性差的情况下的选择仍有争议。若PCA≥0.8 D,推荐使用实测的PCA。目前,眼科医生应根据不同设备的测量结果,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做到个性化选择及搭配,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术后的残余散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37-442)

  • 标签: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角膜散光 Toric计算器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MRI测量中国健康成年人眼球后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SD),评估ONSD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分析ONSD测量值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部MRI检查的健康成年人资料。测量每只眼球后3 mm处的ONSD值和眼球横径(eyeball transverse diameter, ETD)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眼球后ONS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BP)和ETD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共413例受检者被纳入研究,男227例,女186例,年龄(42±12)岁。413例受检者磁共振测得的ONSD平均值为[4.76(95% CI:4.72~4.80)] mm。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02)和ETD(P=0.002)是ONSD平均值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也显示性别(P<0.001)和ETD(P=0.001)与ONSD值相关。男性ONSD的平均值为(4.86±0.42)mm,而女性为(4.63±0.40)mm,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进一步评估了ONSD/ETD,其平均值为0.22(95% CI:0.21~0.22 mm)。结论本研究评估了MRI测量中国健康成年人ONSD的正常参考范围。性别和ETD是ONSD测量值的影响因素。不同性别的ONSD值差异表明,男性和女性需要单独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 标签: 视神经鞘直径 健康 中国成年人 颅内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osis,TMJOA)不同分期喙突的形态特征,为临床及解剖学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科并诊断为TMJOA的290例患者,其中男69例,女221例,年龄(35.1±13.7)岁(16~69岁),单侧病变64例(64侧),双侧病变226例(452侧);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TMJOA 的X线表现分期标准将患者的患侧关节分为Ⅰ期(227侧)、Ⅱ期(38侧)、Ⅲ期(164侧)、Ⅳ期(87侧)。筛选26例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普通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34.3±13.9)岁(17~60岁)。将各组“.dicom”格式数据导入Simplant Pro 11.04软件中测量喙突的高度、前倾角、喙突顶点-下颌角点与髁突顶点-下颌角点距离的比值3个形态学参数。采用R 3.6.1分析TMJOA患侧与对照组的双侧、试验组单侧病变患者的健患侧、试验组患侧不同分期之间喙突形态参数的差异性。结果TMJOA组患侧喙突高度[(16.26±2.81)mm]、喙突顶点-下颌角点与髁突顶点-下颌角点距离的比值[0.96(0.92,1.0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15.31±3.03)mm;0.95(0.89,0.99)](t=2.18,P=0.033;Z=2.87,P=0.004);单侧病变患者患侧喙突顶点-下颌角点与髁突顶点-下颌角点距离的比值显著大于健侧(t=-3.46,P=0.001);不同分期间组内分析显示,喙突高度在不同分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P=0.774);Ⅰ、Ⅱ、Ⅲ期喙突前倾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但均显著小于Ⅳ期(PⅠ-Ⅳ<0.001;PⅡ-Ⅳ=0.009;PⅢ-Ⅳ<0.001);喙突顶点-下颌角点与髁突顶点-下颌角点距离的比值:Ⅰ期、Ⅱ期、Ⅲ期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Ⅰ期、Ⅲ期显著小于Ⅳ期(P<0.001)。结论TMJOA患者的喙突高度及喙突顶点-下颌角点与髁突顶点-下颌角点距离的比值均显著大于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受试者,喙突的高度与TMJOA有相关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喙突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学测量
  • 作者: 陈克难 姜俊岐 王珺林 孙玉春 郭传瑸 许向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健康成人下颌髁突运动包络面三维模型参数,为人工颞下颌关节窝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招募健康成年人34名(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包括少量校外人员,均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作为受试者,年龄(25.4±2.8)岁,其中男性9名,女性25名,采用下颌髁突功能面三维运动轨迹的推算模拟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髁突运动包络面,进而分别获取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的三维形态,测量包络面总面积、髁突在下颌不同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将受试者锥形束CT重建的头颅模型与髁突运动包络面模型配准,在Geomagic Studio软件内测量髁突前后径和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横径(前、中、后)以及包络面矢状角(包络面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使用SPSS 24.0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包络面总面积为(760±133)mm2,其中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占总面积的(63.3±15.2)%,前伸运动占(14.9±9.6)%,侧方运动占(21.8±13.3)%;髁突内外径为(19.8±2.3)mm;包络面前后径为(21.2±3.1)mm,包络面横径(前、中、后)分别为(20.6±2.4)、(20.4±2.4)和(22.0±2.6)mm,包络面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面矢状角为6.8°±6.2°,包络面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01;r=0.99,P<0.001;r=0.93,P<0.001),包络面总面积与髁突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呈中度正相关(r=0.64,P=0.002;r=0.62,P=0.004)。结论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在包络面总面积中占比最大,包络面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呈一定角度,包络面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面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年人(19-44)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与常规CT三维重建在测量喉气管狭窄长度和严重程度上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35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包括非气管切开19例、气管切开1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1~73岁,中位年龄40.5岁;以及同期纳入的20名正常人的CT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0~63岁,中位年龄37.0岁。利用Mimics中心曲线测量方法,获取垂直于中心曲线的管腔全段连续截面面积,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甲状软骨上切迹、声门等平面的间断截面面积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在颈段气管长度、喉气管狭窄长度以及气道最小面积等参数的测量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两种测量方法评估喉气管狭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选取其中3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将测量的狭窄长度与手术标本相比较,以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人中,与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相比,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甲状软骨切迹、声门、甲状软骨下缘、环状软骨下缘、胸骨上切迹平面的截面面积更小(t甲状软骨切迹=4.685、t声门=3.791、t甲状软骨下缘=5.621、t环状软骨下缘=6.312、t胸骨上切迹=6.436,P值均<0.05),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的气道长度更长(t=9.79,P<0.001)。在喉气管狭窄患者中,非气管切开组,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最小气道面积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面积更小,狭窄长度更长(t最小气道面积=2.562、t狭窄长度=5.240,P值均<0.05)。气管切开组中,用Mimics中心曲线法测量的狭窄长度比常规CT三维重建方法测量的长度更长(t=2.854,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CT层厚对两种方法测量狭窄长度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5.370,t=-3.306,P=0.004),不同气管前倾角度对两种方法测量最小气道面积差异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b=-0.419,t=-2.208,P=0.040)。对比术中标本,Mimics测量长度与标本差值不足0.5 mm。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提取的中心曲线法能精确地反映喉气管形态,可以更精准地测量喉气管狭窄的长度和严重程度。

  • 标签: 喉气管狭窄 三维重建 中心曲线 Mimics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按照碘治疗场所医院的不同类型,在山西省和山东省共选择6家开展碘治疗的医院,采用直接测量法,对76名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的甲状腺131I活度进行了测量,并进行内照射剂量估算。结果共有5家医院的29人甲状腺131I活度高于仪器的探测限,占全部被检测人员的38.16%,其中最高值为2 468.45 Bq,是1名负责手动分装放射性碘的医师。6家医院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动分装131I的医院测量结果高于自动分装的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5,P<0.01),两家手动分装131I医院的12名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测量结果全部高于探测限,中位数分别为324.59 Bq和331.98 Bq,4家使用自动分装仪的医院测量结果的中位数均低于探测限,甲状腺131I检出率分别为32.61%、25.00%、10.00%和0。对于同一家医院,参与分装131I的医生和保洁人员甲状腺131I活度高于不参与分装的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2.12,P<0.05)。结论不同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差异较大,使用自动分装仪可有效降低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内照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碘治疗场所控制区工作人员的内照射监测。

  • 标签: 核医学 甲状腺 131I 内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水堆电厂放射工作人员氚内照射监测及剂量估算优化方案。方法以CANDU-6型重水堆核电机组92名放射工作人员为观察对象,统计出淬灭指数(tSIE)的分布情况,挑选出10个淬灭指数tSIE最低160到最高460之间且分布均匀的样品制作空白尿样淬灭曲线,并与仪器自带淬灭曲线比较,优化尿氚测量体系相关性问题。氚内照射剂量估算方面,通过加拿大算法和国标算法的比较,优化调整剂量系数;通过稀释主热传输系统重水模拟实验,制作死时间校正曲线。结果通过氚内照射剂量估算的分析优化,确定剂量系数优化为4.8;制作了空白尿样淬灭曲线,通过对比发现,tSIE<200时偏差较大,证实了空白曲线的必要性;当测得尿中氚浓度高于2.4×104 Bq/ml时,需要对尿样进行稀释处理,再进行测量来修正死时间的影响。结论通过优化氚内照射监测和剂量估算优化,不仅完善了重水堆电厂的集体剂量管理,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人员非计划摄入氚,对重水堆电厂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内照射 监测 剂量估算 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行常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检查的同时,通过测量碘海醇血浆清除率代表肾小球滤过率,评估适宜的采血时间和计算公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9例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民航总医院就诊的肾功能正常受试者,弹丸式注射标准剂量(5 ml)碘海醇(碘浓度350 mgI/ml),取注射前和注射后9次的肝素抗凝血浆,测量碘海醇浓度。间隔24 h以上,注射增强CT剂量(50 ml)碘海醇并在相同时间采集血液测量碘海醇浓度。以标准剂量碘海醇多点法为参考标准,采用Groth and Aasted公式、Jacobsson公式和Fleming公式3种单点法计算公式,计算0.5~8.0 h内增强CT剂量下单点法的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比较多点法和单点法,以及两点法和单点法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准确性,评估增强CT剂量下单点法适宜的采血时间和计算公式。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比较多点法和单点法以及两点法和单点法的相关性;使用偏倚(均数±标准差和平均偏差95%CI等)比较多点法和单点法,以及两点法和单点法的一致性;使用GFR±5%(P5)、±10%(P10)和±30%(P30)区间的比例判断单点法GFR预测的准确性。结果与多点法比较,碘海醇注射5 h后,3种单点法公式所得的碘海醇血浆清除率偏差逐渐增大(P<0.05)。采用Groth and Aasted公式,单点法仅3 h的结果与多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938,偏差为(-5.2±8.8)ml·min-1·1.73 m-2,P30为100%,P10为77.8%,P5为66.7%。采用Jacobsson公式,单点法2、3和4 h的结果与多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为3 h时,相关系数为0.938,偏差最小,为(1.5±6.2)ml·min-1·1.73 m-2,P30为100%,P10为88.9%,P5为66.7%。采用Fleming公式,单点法2和3 h的结果与多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间为2 h时,相关系数为0.956,偏差最小,为(-4.5±8.8)ml·min-1·1.73 m-2,P30为100%,P10为77.8%,P5为55.6%。与两点法比较,采用Groth and Aasted公式,单点法以3 h时偏差最小,为(-5.3±5.7)ml·min-1·1.73 m-2;采用Jacobsson公式,以2 h时偏差最小,为(1.6±1.6)ml·min-1·1.73 m-2;采用Fleming公式,以2 h时偏差最小,为(-4.6±4.0)ml·min-1·1.73 m-2。结论常规增强CT检查时,采集1次血液可较准确地测量肾小球滤过率,适宜的采血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3 h,适宜的计算公式为Jacobsson公式。

  • 标签: 碘海醇 血浆清除率 肾小球滤过率 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