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与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及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血浆抗凝血酶(AT)、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PA)、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AT、t-PA的活性显著降低,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AT、t-PA、PAI-1、D-dimer的活性或含量水平亦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及活性亢进。

  • 标签: 冠心病 抗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1例急性肺栓塞呼吸困难明显且部分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结果31例中21例显效,占67.74%;6例有效,占19.35%;4例无效,占12.90%。结论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治疗肺栓塞(rt-PA)静脉栓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而且安全。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肺栓塞 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HTSS〗评价重组人组织型酶原激酶衍生物(商品名瑞通立)与国产尿激酶(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二者的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重组组织 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源性 非心源性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栓治疗,观察组应用rt-PA静脉栓治疗,均治疗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RS评分及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6%和75.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5.22&#177;1.83)分和(7.29&#177;1.4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24&#177;1.31)分和(10.19&#177;1.52)分(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分别为5.4%和2.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6.2%(P<0.05).结论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织型酶原激活物(rt-PA)经皮静脉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1月01日至2020年03月01日在本院就诊的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划入参照组与研究组(n=17)。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组织型酶原激活物(rt-PA)经皮静脉栓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4.12%,参照组的症状恢复率是76.47%,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4例并发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蛋白(a)及系统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8例为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48例,选择健康人20例为健康组作为对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蛋白(a)、酶原、血浆组织型酶原激活剂(t-PA)、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同时分析脂蛋白(a)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UA患者脂蛋白(a)、PAI-1水平较冠心病组SA患者和健康组明显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t—PA水平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冠心病组SA患者t-PA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sA患者体内脂蛋白(a)、PAI-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组间酶原水平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与PAI-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90,P〈0.01),与t-P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87,P〈0.01),而与酶原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20,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脂蛋白(a) 纤溶系统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病并高血脂症患者储备功能的改变及血脂康的影响.方法:40例冠心病人[其中12例总胆固醇(TC)升高;10例甘油三酯(TG)升高;18例TG、TC均升高],于入院第1天采集静脉血测定指标后服用血脂康(0.6mg,每日2次);于4周后再次行指标检查,同时做静脉闭塞实验以确定最大内皮组织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并与10例正常者对比.结果:经4周血脂康治疗后,t-PA活性、t-PA/PAⅠ比值明显升高(P<0.01)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储备功能.

  • 标签: 高血脂症 冠心病 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与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在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中的疗效。方法收集了完整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80例,在规律抗结核治疗下,对比胸腔内注射酶和尿激酶相同聊城下的疗效。结果酶治疗组胸膜肥厚5%,不良反应少。尿激酶治疗组胸膜肥厚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治疗组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纤溶酶 尿激酶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70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加上与治疗组等量的0.9%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酶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管理血糖、血压、稳定斑块及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均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液黏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基线值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示所有剪切速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剪切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血液黏度作用效果显著(P<0.05)。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3%(12/35)比25.7%(9/35)、88.6%(31/35)比71.4%(25/35)]。结论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液黏度,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 标签: 纤维蛋白溶酶 阿司匹林 梗塞,大脑中动脉 血液黏度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分娩前后外周血中几种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水平及意义。方法检测60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为妊娠高血压病组,又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12例,子痫前期轻度组18例,子痫前期重度组30例)及35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分娩前后血浆组织型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活性,α2抗纤酶(α2-AP)及D-二聚体水平,并以35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作对照。结果与正常非孕组比较,正常妊娠组与妊娠高血压病组血浆t-PA活性显著下降(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非孕组、正常妊娠组及妊娠高血压病组各组间血浆PAI-1活性、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呈逐渐升高趋势,妊娠高血压病组血浆α2-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正常妊娠组与正常非孕组(P〈0.01),而两对照组之间α2-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系统功能减低,活性受抑制,检测血浆系统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发现其血栓前状态,预防血栓检塞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α2抗纤溶酶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70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加上与治疗组等量的0.9%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酶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管理血糖、血压、稳定斑块及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均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液黏度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基线值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示所有剪切速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有剪切速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血液黏度作用效果显著(P<0.05)。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3%(12/35)比25.7%(9/35)、88.6%(31/35)比71.4%(25/35)]。结论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其血液黏度,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 标签: 纤维蛋白溶酶 阿司匹林 梗塞,大脑中动脉 血液黏度 临床疗效
  • 简介:收集产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的CHO工程细胞灌流培养上清,经过Streamline扩张柱床和赖氨酸-Sepharose4B柱亲和吸附色谱纯化后,最后产品的比性达到600000IU/mg蛋白,rt-PA总活性回收率在98%左右,经还原SDS-PAGE分析主要为高相对分了质量rt-PA蛋白,HPLC分析达到色谱纯,N端15个氨基酸序列和pI与文献报道的一致。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具有t-P

  • 标签: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纯化 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和rt-PA静脉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起病在24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49例,其中24例行rt-PA静脉栓为栓组,25例行rt-PA静脉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者为桥接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后24 h和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如症状性颅内出血、住院期间及出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等)及次要安全终点事件(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的患者比例,栓组高于桥接组(66.67% vs 36.00%;29.17% vs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32;P=0.023),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效比较:桥接组与栓组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32.00% vs 25.00%;44.00% vs 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桥接组高于栓组(28.00% vs 4.17%;36.00% vs 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χ2=5.384,P=0.020)。安全性比较:桥接组在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上低于栓组(8.00% vs 33.33%;4.00% vs 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9);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住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具有rt-PA栓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指征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rt-PA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纯行rt-PA静脉栓治疗,且两者安全性无差异。

  • 标签: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桥接治疗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静脉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2月本科接诊急性心肌梗死病患7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静脉栓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对照组用尿激酶。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栓后0.5h、1h与2h,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依次是29.73%、62.16%、97.3%,比对照组13.51%、35.14%、70.27%高,P<0.05。针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研究组5.41%,比对照组27.03%低,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物静脉栓疗法,利于血管再通率的提升,及心血管事件的预防。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再通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