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预测因子的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71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与患者腹部手术史、肌酸激酶水平、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腹膜炎体征、腹部包块、腹痛进行性加重、恶心、非手术治疗时间、高热等多个危险因素相关。成人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与否经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的敏感度为68.9(93/135)、特异度为83.1(113/136),准确度为76.01(206/271)。结论成人急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经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准确。

  • 标签: 肠梗阻 预测因子 手术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检查技术对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收治的46例小儿急性肠梗阻患儿作为临床诊断对象,通过DR检查,分析患儿诊断结果,并同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观察DR诊断确诊率。结果现实中,应用腹部DR检查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患儿的肠道梗阻情况,准确界定患儿梗阻病变部位,且诊断结果同临床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确诊率达93.47%。结论应用DR检查技术实施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临床检查确诊率相应较高,可为急性肠梗阻患儿的预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患儿 DR检查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梗阻性结肠癌46例,均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期、2年期生存率。结果手术治疗后,治愈43例,死亡3例,临床治愈率为93.5%。术后,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2%。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1年期生存患者35例,生存率为81.4%,2年期生存患者18例,生存率为41.9%。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时,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多,应积极预防、合理处理,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 标签: 梗阻性结肠癌 老年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合并后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科2015年11月收治的1例急性喉炎合并III度喉梗阻患儿的抢救和治疗经验。结果经过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住院8天,治愈出院。结论治疗急性喉炎并喉梗阻的关键是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配合足量敏感有效抗生素、雾化吸入,吸氧、镇静剂等综合治疗,能快速有效缓解喉梗阻,降低气管切开率,减小创伤和风险,缩短病程,提高预后。

  • 标签: 急性喉炎 喉梗阻 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 气管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超声、双源CT(DSCT)2种影像检查技术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采集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经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在手术前均行腹部B超、及DSCT2种检查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对比。结果与超声相比,DSCT对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及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明显更高(P<0.01)。结论与超声相比,DSCT虽然价格相对较昂贵,但分辨率较高,可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因而对诊断肠梗阻更为有效,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需综合运用以上2种检查手段,不仅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还能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 标签: 超声 双源CT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引发肠梗阻造成患者死亡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以"氯氮平"、"肠梗阻"、"clozapineANDintestinalobstruction"为主题词检索CNKI、PubMed及CochraneLibrary数据库,选择患者死亡前出现过肠梗阻,或死因怀疑与肠梗阻直接有关的病例,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用药关联性、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有效文献11篇,有效病例19例。氯氮平引起的肠梗阻常见于高剂量长期给药的患者,具有剂量依赖性。79%的死亡患者均为较高剂量甚至超剂量给药。结论:在临床应用氯氮平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有肠梗阻、便秘等症状的患者,氯氮平应减量,给予替换药物、对症治疗,甚至采取肠切除术等措施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氯氮平 肠梗阻 死亡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在发病48h内实施手术,对照组在发病48h后实施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坏死和死亡发生情况、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3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肠坏死率4.35%和死亡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和17.39%,手术恢复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早期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手术时机 急性肠梗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临床护理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8例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肠梗阻缓解时间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术后化疗并发肠梗阻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可增进护患关系,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胃癌 术后化疗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与X线诊断肠梗阻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与探讨。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从我院所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肠梗阻疾病的患者中选取60例参与研究,最终确诊方法均为手术确诊,其中,有30例患者为CT诊断法,设为CT组,有30例患者为X线诊断法,设为X线法,观察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疑似患有肠梗阻的患者来说,采用CT诊断法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CT诊断 X线诊断 手术确诊 诊断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CT特征。方法将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急诊的37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CT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7例患者采用CT检查与治疗结果基本符合,CT检查的准确率达到94.59%。结论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极高的肠系膜及其血管病变诊断应用价值,为患者的急救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资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绞窄性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 CT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急腹症肠梗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或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这60例患者均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此作为CT组和X线组,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检出符合率。结果X线组的检出符合率为83.33%,CT组的检出符合率为98.33%(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60例急腹症肠梗阻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60例急腹症肠梗阻患者中,共有2例结肠直癌患者、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6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3例肠系膜囊肿性肠梗阻患者,1例腹股沟疝合并肠梗阻患者及1例乙状结肠扭转肠梗阻患者,此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肠梗阻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其临床确诊率较高,且能有效辨别疾病分型,为患者接下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故认为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腹症肠梗阻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在临床上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肠梗阻在中医属于“肠结”范畴。临床上病人主要有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触及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和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体征,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个肠拌气液平面。西医治疗肠梗阻多以手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则充分发挥了西医纠正内环境紊乱、营养支持的优势,在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加以中药通里攻下,针灸行气活血的特长,使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故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