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偏头痛重要危险因素,但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故本研究旨在讨论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明确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47例,对照组54例,通过碳14呼气试验检测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结果在偏头痛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38.3%(18/47)而对照组为20.3%(11/54),两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偏头痛 头痛 H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院收治并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84例,所有患者经证实H.pylori感染,并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每组42例。结果序贯治疗组Hp根除率为92.9%(39/42),治愈率为95.2%(40/42),标准治疗组Hp根除率为71.4%(30/42),治愈率为85.7%(36/42),两组Hp根除率、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6/42)、19.0%(8/42),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较标准三联疗法安全有效,其费用-效益比更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与洛赛克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中医综合治疗,主要措施有中药汤剂治疗、中医情志护理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未缓解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治疗有效率。

  • 标签: 中医学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员5128例,行尿素(14C)呼气试验,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受检者中男性HP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HP感染率差异显著,其中≥50岁体检者Hp阳性率最高,30岁以下体检者Hp阳性率最低,31~49岁体检者Hp阳性率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嗜辣、嗜生冷食物、食用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对HP感染影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于健康体检中开展幽门螺杆菌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健康体检 感染率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紫癜性肾炎的相关性及抗Hp治疗对紫癜性肾炎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Hp检测;对观察组Hp呈阳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抗Hp治疗。比较两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碳13呼气试验阳性49例,Hp感染率为62.82%;对照组患者Hp感染22例,感染率为28.21%,观察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患者经抗Hp治疗转阴后,肾脏损害减轻。结论紫癜性肾炎与Hp存在明显相关性,抗Hp治疗有助于提高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紫癜性肾炎 幽门螺杆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在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90例术后伴发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5),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非手术疗法,包括如禁食、抗感染、补液、持续胃肠减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疗效确切,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炎性肠梗阻 中西医 复方大承气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X线与CT诊断肠梗阻的效果对比。方法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给予CT诊断)和对照组50例(给予腹部X线诊断),对两种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行不同的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后发现,观察组不管是诊断准确率,还是原因以及梗阻数量方面的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开展CT诊断其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X线诊断,且CT诊断还能观察到梗阻部位,并对梗阻原因做出准确判断,因此临床要及时对梗阻患者进行CT诊断,以防延误治疗时机。

  • 标签: 腹部X线 CT诊断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本院实施腹部手术后产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恢复效率。结果经过手术并配合综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优质,二组患者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早期炎性肠梗阻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腹部手术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护理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35例腹腔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33例保守治疗,2例再次手术后而治愈。结论腹腔手术后实施预见性、精心而全面的护理可以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手术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收治9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腹腔镜组按照腹腔镜手术要求操作,开腹组根据开腹手术要求和流程操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比开腹组短,且手术切口长度也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物使用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来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所具优势明显,创伤小且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可积极运用。

  • 标签: 治疗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检查技术在小儿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XIOM机型,对130例患者进行DR检查。分别拍摄少儿患者仰卧、常规站立时的前后位片。在拍摄的过程中结合患儿自身的情况及时的进行拍摄调节,将获取的影像资料交由2名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知,采用DR技术进行检查,共成功检查出124名患儿患有小儿急性肠梗阻。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知,DR检查技术的准确率为95.38%(P<0.05)。结论DR检查技术在小儿急性肠梗阻中的检测中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 标签: DR检查技术 小儿急性肠梗阻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