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免疫组织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应用,几乎在所有病理科室的日常工作过程中都需做许多免疫组织来辅助病理的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成为了医院病理科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辅助技术,其不但可以让病理诊断的结果更加精确,便于对肿瘤类型进行正确的分类,而且还可以对部分肿瘤预后进行有效的预测、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依据。本文主要就病理科室日常工作中免疫组化组织对照的设计与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使免疫组化在诊断、研究、鉴别工作中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 标签: 免疫组化 组织对照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对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表现特征 病理组织学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7例紫癜性肾炎病理进行分析,探讨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经肾活检确诊的患儿进行临床及病理的对比分析。结果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不完全一致。结论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开展肾脏活检对治疗及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及临床型乳腺线圈对30只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行冠状位及横断位TSE-T。WI/T2WI平扫,经腹腔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信号强度,计算强化率,分析MR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0只裸鼠荷瘤接种成功率为100%,组织学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与邻近组织信号相比,90%(27/30)肿瘤T,WI呈均匀稍低信号,10%(3/30)信号欠均匀;80%(24/30)肿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斑片状更高或等信号区,20%(6/30)呈均匀等高信号。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为228.35±11.71,增强扫描后1.5、3、6、9、12rain的肿瘤信号强度分别为258.20±11.17、301.75±17.09、358.65±25.13、480.05±19.01、558.35±40.49,均明显高于平扫(P值均〈0.01);各时相强化率分别为0.13±0.04、0.35±0.11、0.56±0.10、1.10±0.10、1.45±0.18,各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R强化明显区为供血丰富的肿瘤生长活跃区域,中央无强化区为坏死组织和(或)肿瘤细胞致密且毛细血管较少区域。结论经腹腔注射对比剂后可获得清晰的移植瘤MRI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注射 腹腔内 裸小鼠
  • 简介:目的比较胸膜与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胸膜SFT的CT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胸膜外SFT。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膜SFT和13例胸膜外SFT的CT表现,包括病灶大小、边界及强化方式等,运用三维重建测量两组病变的全肿瘤强化程度并绘制强化直方图,比较两组病变以上指标的差异并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胸膜SFT病灶最大径2.6~13.7cm,胸膜外SFT为3.8~12.4cm,两组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胸膜SFT中8例(36.4%)轻度均匀强化、11例(50.0%)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13.6%)明显不均匀强化;胸膜外SFT中,7例(53.8%)中度不均匀强化、6例(46.2%)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强化程度与大小无明确相关关系。胸膜SFT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胸膜外SFT,但强化直方图的平均偏度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镜下,SFT由比例不同的梭形和卵圆形肿瘤细胞组成,间质胶原纤维丰富伴分支状血管。结论胸膜SFT与胸膜外SFT的CT征象除强化程度外无明显区别,可认为胸膜SFT的诊断标准总体上适用于胸膜外SFT。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病理学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FH)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探讨AFH的MRI特点和诊断价值。MRI能够直观显示AFH的病理特征和淋巴结存在部位的软组织肿块,MRI可显示纤维假包膜、出血性囊腔(液-液平面)或含铁血黄素沉积。T2WI和增强MRI能够较好地显示肿瘤纤维假包膜的完整性及淋巴结信号异常,对病灶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tumoms,PNET)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T的MSCT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内部成分(囊实性及钙化)、强化特点等。参照2010年WHO最新分类方法,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将肿瘤分为G1、G2、G3三级。结果30例患者30个病灶,其中WHOG1-G3级肿瘤分别为16、6、8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6例、体部8例、尾部6例:横断面最大层面横径范围约为1.6-10.0cm;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的16例,以囊性为主的3例,病灶呈囊实混合性的11例;钙化6例。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伴囊变坏死和(或)钙化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脉、门脉及延迟期G1级肿瘤CT值均高于G3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PNET术前分级有一定帮助,肿瘤病理分级越高,强化程度越差。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学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其临床与病理对照的研究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肝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观察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变化情况、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血清HBV-DNA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程度以及纤维化程度之间没有明显联系(P>0.05);患者自身的纤维化以及肝脏病理炎症的发展,患者的血清HA、PCⅢ、Ⅳc数值明显升高,其中以HA、Ⅳc敏感性最高。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来说,血清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能够很好的反应患者肝脏病理的情况,因此,肝组织病理检测能够很好的反应患者的病情情况,能够明确诊断。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 病理对照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市中医院及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拟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73例,其中男48例、女25例,年龄(65.3±10.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全腹部多期增强扫描,并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共同分析患者MSCT影像资料,得出术前CT TN分期诊断结论。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评判标准,评价术前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研究MSCT的准确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前T期诊断总准确率为91.78%(67/73),其中T1~2期的准确率为84.61%(11/13),T3期准确率为93.55%(29/31),T4期诊断准确率为93.10%(27/29),T3及T4期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1~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CT T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69,这说明二者一致性非常好。术前N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73.97%(54/73),准确率与T期相比明显较低;其中N0期准确率为65.62%(21/32),N1期为79.17%(19/24),N2期为82.35%(14/17),N0期准确率明显低于N1、N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5)。CT N分期与病理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11,这说明二者一致性较好。结论MSCT多期增强的应用能够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后续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结直肠癌 MSCT TN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不明病因胸膜腔积液与病理对照的临床诊断。方法:实验对象为因不明原因胸膜腔积液的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胸片、肺CT扫描、胸液脱落细胞及生化检查均未确诊病因,之后给予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进行检查,并分析其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实验调查后,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活检病理的确诊率为90.24%。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恶意诊断胸腔积液的病因,与胸腔镜的诊断效果相同,且其具有创伤小、价格低廉、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胸腔镜 不明病因胸膜腔积液 诊断 病理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不明病因胸膜腔积液与病理对照的临床诊断。方法:实验对象为因不明原因胸膜腔积液的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胸片、肺CT扫描、胸液脱落细胞及生化检查均未确诊病因,之后给予患者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进行检查,并分析其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实验调查后,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活检病理的确诊率为90.24%。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恶意诊断胸腔积液的病因,与胸腔镜的诊断效果相同,且其具有创伤小、价格低廉、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胸腔镜 不明病因胸膜腔积液 诊断 病理 对照
  •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与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的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的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的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的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32.3%(11/34)的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的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与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及"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的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的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的病灶呈"慢进快出"。G2与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

  • 标签: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的临床表现,记录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或关节镜及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采用MRI进行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症状表现。结果30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均为弥漫性,主要临床症状为滑膜厚呈结节状或绒毛状,存在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MRI表现均有滑膜增厚、关节内软组织结节,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现象;关节内脂肪垫受侵14例,半月板及交叉韧带受累10例;软骨或骨受侵6例。结论MRI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有明显表现,能够显示关节内外组织结构的受侵犯范围及程度,MRI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真实可靠,是理想的诊断方法。

  • 标签: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MRI PVNS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3种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量方法昕得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直肠腺癌的ADC值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直肠腺癌患者行MRI扫描,采用3种不同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取方法测量肿块ADc值。方法1:选择增强序列强化最明显的部位作为ROI,在ADC图相应区域勾勒强化区范围并测量ADC值。方法2:选择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eADC)图上直肠癌病灶内信号最明亮部位,沿其边缘勾勒,测量ADC值。方法3:在ADC图上选择肿块最大层面,并沿病灶边缘勾勒病灶范围,测量ADC值,并对比分析ADC值与其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方法1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718,P=0.000);方法2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37,P=0.000);方法3昕得数据与病理结果有相关性(r=0.643,P=0.000)。结论方法1测量昕得ADC值与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感兴趣区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目的:评价根据海派中医张氏热病理论制定的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6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高热证)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清透达邪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即刻退热效率、退热时间及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3d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为8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即刻退热效率:首次服药后4h,治疗组中的即刻退热患者为53例(66.70%),对照组为54例(68.40%),两组的即刻退热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退热时间: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12.63±17.52)h,对照组为(19.68±16.54)h,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的症状积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头痛、咽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透达邪法治疗外感热病能有效退热,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张氏热病理论 清透达邪法 外感热病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并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76例,术前进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外科病理检查,总结胃镜活检结果,并通过外科病理检查结果判定胃镜活检确诊率。结果本组胃镜活检确诊胃癌59例(77.6%);14例(18.5%)疑似胃癌,3例(3.9%)排除胃癌。结论虽然胃镜活检在准确度上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了一定差距,但是它作为一种术前诊断方法,胃镜活检的准确度比较高,对胃癌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胃癌 胃镜活检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