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解剖结构变化的病理学和超声诊断,以提高对卵巢变化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卵巢手术病例,分析其术前超声图像、超声诊断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超声判断卵巢变化可出现各种误诊和漏诊,尤其在卵巢生理性改变方面。卵巢生理性改变的超声符合率为23.1%。结论:超声对卵巢病变的发现有一定帮助,但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卵巢病变 超声诊断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团块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分析超声成像基础。方法采用线阵高频探头探查皮下团块57例,详细描述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CDFI观察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信号,手术后送检病理科做组织学分析。结果超声所见团块大小0.5~5.0cm,多呈椭圆形、低回声、边界较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血流信号。提示表皮样囊肿3例;囊肿伴囊液粘稠10例;皮脂腺囊肿9例;皮样囊肿2例;纤维瘤1例;脂肪瘤3例;血肿1例;脓肿4例;实性结节5例;囊实混合性结节3例;不确定结节15例。病理组织学结果57例均诊断表皮样囊肿,其中破溃伴感染15例、淋巴组织增生3例。结论当皮下团块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较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无CDFI血流信号时要考虑表皮样囊肿可能。

  • 标签: 皮下团块 线阵高频超声 表皮样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学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检查符合率以及不同类型甲状腺癌检查符合率。结果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者1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癌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为91.1%,对髓样癌、滤泡状癌和乳头状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89.3%和92.3%;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边缘、纵横比、回声和钙化等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癌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合超声影像图和内部回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减少误诊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病理学检查 超声诊断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乳腺肿瘤切除术的48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行手术切除的新鲜乳腺标本分别制成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对比两种切片方式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情况,把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结果定为判断标准,分析冰冻切片的确诊率、假阴性率以及延迟诊断率。结果冰冻切片对48例乳腺肿瘤患者的确诊率是95.83%,假阴性率是2.1%,延迟诊断率是2.1%。结论乳腺肿瘤患者术中进行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均能获得较高诊断准确率,是判断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能够给临床医师为患者选用合理术式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但冰冻切片诊断方法仍有少量延迟诊断,术中需注意制片操作,以此改善冰冻切片质量。

  • 标签: 乳腺肿瘤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表现,同病理对照。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断经我院及院外术后病理证实的、CT影像学表现50例患者(肺部孤立磨玻璃结节)为观察对象,分析其CT表现。结果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皆多见为是纯磨玻璃结节、边界清晰、为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性腺癌则多见为不规则形、内部空泡和胸膜凹陷。结论针对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临床诊断虽有一定困难,但结合以其CT表现,是可以有效提示病灶性质的。

  • 标签: 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 CT表现 病理 高分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及其病理的诊断结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回顾性分析,对病变处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将其内镜下的表现进行分析对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明确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内镜下的表现,将其与比病理检查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后,胃镜下出现粘膜皱襞变平或是消失,其粘膜表现为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并且其血管透见的有11例患者,而胃镜下表现为粘膜颗粒状或是结节状的患者共有20例,胃镜下两种表现情况兼具的患者共有29人,其中,在胃镜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时,均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径诊断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两者的符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还需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内径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相结合,为医生的诊断奠定辅助基础,从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提高。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表现 病理诊断结果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学诊断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到2017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胃镜检查分析结果均考虑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患者胃镜下表现情况分为1组和2组,并对患者进行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分析。结果1组通过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分析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占38%,2组通过胃镜下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分析结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占30%。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诊断分析病理学诊断及胃镜下的表现两种方式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当结合二者之间的差异来进行病理学诊断分析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理学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及联合检查表现,计算三种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式的临床符合率。结果胃镜+病理诊断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2.00%)明显高于单一胃镜(42.00%)、单一病理(79.00%),且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同样明显高于单一胃镜、单一病理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单一胃镜或单一病理检查虽可获得一定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通过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有助于增加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病理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比较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86例在我院接受医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病情均经手术病理获得证实,所抽取患者入院12小时之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对患者病变阑尾进行多角度以及多方位观察。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81例患者阑尾直径超过6毫米,占94.19%,67例患者可见明显邻近筋膜增厚以及阑尾周围炎,占77.91%,69例患者可见肠壁以及阑尾水肿、增厚现象,占80.23%,52例阑尾积液患者,占60.47%。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共50例1级及2级患者,占比为58.14%,没有患者出现阑尾穿孔现象。共36例3级、4级以及5级患者,占比为41.86%,22例患者出现阑尾穿孔现象。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有效预测术后病理结果,可为临床医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性阑尾炎 病理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症。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3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消化系统神经鞘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本组31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显示,发生部位与病理完全一致;可见清晰边界。肿瘤形状以类圆形为主;最大径为8.5~83.2mm。肿瘤内部呈低密度,动脉期患者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轻度)。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钙化4例胰腺病变可见钙化,病变位于胃、十二指肠,仅2例见点状钙化征。结论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影像学征象典型,可用于术前诊断。

  • 标签: 消化系统神经鞘瘤 影像学表现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分析11例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细胞内有无黏液、分布形态(多发细小囊泡、较大黏液湖、较大黏液湖伴印戒细胞)及细胞外黏液与细胞面积比值(<30%、30%~90%、>90%),并对照研究超声内部回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图像上肿块均呈实性团块,5个肿块为高回声,2个为等回声,4个为低回声;8个形态不规则;8个边界模糊;10个见中等或丰富彩色血流信号。8例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5个弹性超声评分为2~3分。病灶细胞内黏液为多发细小囊泡时,超声均表现为高回声;病灶细胞内黏液为黏液湖或无细胞内黏液时,超声表现为等回声或低回声。超声内部回声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均诊断为BI-RADS4类。结论: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高回声,血流丰富,弹性评分低。其内部回声与细胞内黏液有关,与细胞外黏液无明显关系。超声有助于乳腺富细胞黏液腺癌的术前良恶性诊断。

  • 标签: 乳腺黏液腺癌 富细胞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骨纤维性结构不良(FDB)影像学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四肢长骨FDB患儿的临床资料.32例患儿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4(9.2±3.1)岁.其中32例行X线检查,30例行CT平扫及3D重建,14例行MRI平扫.在X线、CT及MR图像上观察FDB病灶的形状、位置、边界,有无合并病理性骨折等,并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描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患儿共35个病灶,其中单骨型27例,病灶累及股骨15例,胫骨7例,腓骨1例,肱骨2例,尺骨2例;多骨型4例中,病灶累及同侧股骨和胫腓骨2例、左股骨和枕骨1例、尺骨和桡骨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病灶累及右股骨、髂骨、耻骨.1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骨折部位:股骨近段7例、中段1例,胫骨2例,肱骨中段1例.术后病理学显示正常的骨髓组织被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替代.影像学呈磨砂玻璃样改变时,病理表现以成熟坚韧的纤维组织为主;影像学呈囊状膨胀透亮改变时,病理表现以生长活跃的纤维组织为主,伴间质黏液样变性、囊性改变;影像学呈丝瓜瓤样改变时,其病理表现多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及新生骨小梁分布混杂.结论儿童四肢长骨FDB,好发于股骨及胫骨,影像学表现以囊状膨胀性改变和磨玻璃样改变为主要特征,病理特征为正常的骨髓组织被大量的纤维组织替代.不同特征的影像学改变有其相对应的病理学特点.

  • 标签: 骨纤维发育不良 儿童 长骨 病理学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CT表现情况与病理组织检查情况的对比。方法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患者103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观察CT检查结果。结果病理组织检出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阳性患者有103例,检出率为100%,经高分辨CT检出肺局灶性磨玻璃结节阳性患者有102例,与病理组织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对103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之后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观察,不良反应症状主要是消化系统反应、皮肤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与泌尿系统反应等,所占比例分别为1.9%、1.0%、1.0%、1.0%。结论高分辨CT能够显示肺内的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灶,并且对诊断和定性有一定的价值,定性的临床诊断需要和临床资料进行结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肺局灶 磨玻璃 结节 高分辨CT 病理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分布特征,为提升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提供指导条件。方法在2015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将我院确诊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5例选做研究对象,在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条件下,针对患者实施系统化临床治疗处置干预,归纳分析患者实际获取的治疗结果。结果从炎症病理分级的角度展开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G0级患者25例,G1级患者81例,G2级患者47例,G3级患者22例。从纤维化病理分级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S0级患者14例,S1级患者77例,S2级患者55例,S3级患者15例,S4级患者14例。从患者的临床病情严重程度角度分析,本组175例患者中包含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6例,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3例,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7例。借由实施系统化且规范化的临床药物治疗干预,本组175例入选患者中,有164例患者的临床病情和症状实现有效控制和缓解,其治疗有效率为93.71%(164/17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表现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具备复杂性且多样性的表现特征,切实针对患者开展系统化但是药物治疗干预,能支持患者获取的良好优质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 病理分型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B超诊断及肝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的结果,探究B超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收治疑似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诊断以及肝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分别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肝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了120例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当中,阴性例数19例(15.83%)和阳性例数101例(84.17%);B超检查结果显示,120例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当中阳性的病例共71例(59.17%),阴性49例(40.83%)本次研究诊断出了慢性肝炎共93例,早期肝硬化共27例。B超的检查敏感度94.34%,检查特异度为100.00%,检查准确率为75.00%。B超诊断检查与肝活检的病理检查诊断阳性的患者对患者的炎症活动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的乙型肝炎在应用B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相比肝活检的病理检查准确率更低,同时也不能有效的对肝组织内的炎症活动度等进行判断,但B超的诊断却能诊断出慢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有无存在早期的肝硬化以及肝纤维化。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B超诊断 肝活检病理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tumoms,PNET)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T的MSCT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内部成分(囊实性及钙化)、强化特点等。参照2010年WHO最新分类方法,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将肿瘤分为G1、G2、G3三级。结果30例患者30个病灶,其中WHOG1-G3级肿瘤分别为16、6、8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6例、体部8例、尾部6例:横断面最大层面横径范围约为1.6-10.0cm;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的16例,以囊性为主的3例,病灶呈囊实混合性的11例;钙化6例。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伴囊变坏死和(或)钙化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脉、门脉及延迟期G1级肿瘤CT值均高于G3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PNET术前分级有一定帮助,肿瘤病理分级越高,强化程度越差。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学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分析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及病理分级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7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中25例由肝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9例由原发灶病理结合增强CT/MRI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2010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级标准,将肿瘤病理分级分为G1、G2和G3级。G2与G3级病灶间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指标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34例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0例,G2级21例,G3级13例;病灶平均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分别为(16.2±4.7)、(22.0±5.5)和(42.9±23.4)s;在动脉期增强过程中,79.4%(27/34)的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20.6%(7/34)的病灶表现为向心性增强;增强达峰时,61.8%(21/34)的病灶呈均匀增强,26.5%(9/34)的病灶呈不均匀增强,11.8%(4/34)的病灶呈环形增强;门静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退,其中32.3%(11/34)的病灶呈轻度减退,67.7%(23/34)的病灶呈明显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减退。与肝实质增强情况相比,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可表现为"快进快出"、"同进快出"及"慢进快出"3种。其中52.9%(18/34)的病灶呈"快进快出",38.3%(13/34)的病灶呈"同进快出",8.8%(3/34)的病灶呈"慢进快出"。G2与G3级病灶间增强-减退模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强时间、增强方式、峰值表现和减退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病灶的增强-减退模式对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的预测有一

  • 标签: 肝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