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40例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使用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指标及神经功能、认知能力。 结果 治疗,观察组患者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等部位的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N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MMSE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重视。

  • 标签: 依达拉奉 丁苯酞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探索李氏铜砭刮痧干预血管痴呆患者失眠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越秀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与老年病科血管痴呆住院患者,采取随机编号分组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刮痧三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平均值(18.03±1.47),治疗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平均值(15.60±1.03),P<0.05,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值(47.76±2.78)、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值(35.40±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以李氏铜砭刮痧八大理论中通论结合经络辩证为指导思想,通过经络诊察、患者证候特点,以经络气化作用为原则制定个性化刮痧方案,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利用经络功能,刮痧可以促进经络的疏通,经络与脏腑相通,从而达到治疗脏腑的作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优势,结合现在技术的创新,传承中医文化与技术,提升护士的辩证能力和中医技术水平,为血管痴呆患者睡眠障碍提供中医外治适宜技术新思路。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李氏铜砭刮痧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痴呆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依据数字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多项评分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参照组35.00%(P<0.05);治疗前两组评分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后血管痴呆临床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生活能力及痴呆程度,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吡拉西坦 尼莫地平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血管痴呆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因血管痴呆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痴呆程度评分(HDS)、社会功能评分(FAQ)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的MMSE、HDS和ADL评分要高于对照组、FA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升老年血管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管性痴呆 疗效
  • 作者: 陈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 机构: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医院,四川自贡643000
  • 简介:脑卒中康复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和护理手段,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能力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康复手段,使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恢复,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以平等的资格重返社会。康复护理可在发病后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疾病不再发展48h就开始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并且需要长期的康复护理来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现就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内容、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能力,康复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 标签: 脑卒中;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脑小血管病正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常见原因。脑白质改变特别是脑白质高信号是脑小血管病最为常见和典型的影像学标志物。近年来的多项研究发现脑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的下降相关。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白质高信号与认知功能脆弱的关系、白质高信号的大小、部位及动态演变与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的相关。功能磁共振影像研究提示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改变与结构网络连接存在异常。结构网络因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定量分析。扩散张量成像及多维参数的结构网络定量测量研究发现,白质高信号区存在结构网络完整破坏、网络连接效率下降、连接中断的改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能对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白质高信号及结构网络异常做出及早预测。这些研究为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早期白质异常微小改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就近几年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患者磁共振白质高信号与脑结构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是提高对其早诊断,进而促进其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白质高信号 结构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创伤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脑创伤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有效,为早期预测脑创伤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提供临床工具。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收集2021年2—5月于河北省唐山、沧州、承德21所三级、二级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创伤患者(训练集556人),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并收集通过文献研究获取的33个影响因素(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依据认知障碍与否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运用二分类逻辑回归方程构建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列线图可视化呈现模型。第三部分,收集2021年8—10月前述21所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创伤患者(验证集260人)作为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前瞻验证人群,病例组对照组分类同前,比较两组危险因素。绘制代表模型区分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校准曲线图和模型临床适用度评价模型效能等进行模型内外部验证。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创伤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为基底节损伤、损伤程度为重度、受伤失忆经历、受伤经常头痛、受伤后上肢功能障碍、年龄≥6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可视化列线图模型显示症状因素中受伤失忆经历、受伤经常头痛、上肢功能障碍、损伤程度是本模型中影响创伤脑损伤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的贡献较大的因素。预测模型区分度使用ROC曲线下面积的值(area under curve,AUC)显示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分别为R语言分析的0.868和0.885,SPSS分析的0.868和0.901;模型校准度校准曲线几乎与参考线相重合,Hosmer-Lemeshow检验P>0.05;模型临床适用度绘制的两条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高于两条极端曲线,预测TBI认知障碍患者能从预测模型中获益,在Pt为0.1~0.8范围内,在Pt达到约0.1时直至近似1.0复合评价模型均存在净受益率。结论受伤失忆经历、受伤经常头痛、上肢功能障碍、损伤程度等危险因素是创伤脑损伤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贡献较大的预测因子,其预测模型的预测作用良好、预测准确较高、临床适用度较好,可应用于临床诊断。

  • 标签: 脑创伤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应用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在院内共计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80例,通过单双号法分组,分为分析组及基础组,分析组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PSQI、AIS、DBAS评分。结果:护理前,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相比于基础组,无意义(P>0.05),护理,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均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失眠症状。

  • 标签: 情志护理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耳穴贴压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应用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在院内共计在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80例,通过单双号法分组,分为分析组及基础组,分析组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基础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PSQI、AIS、DBAS评分。结果:护理前,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相比于基础组,无意义(P>0.05),护理,分析组PSQI、AIS、DBAS评分均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采取情志护理结合耳穴贴压护理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失眠症状。

  • 标签: 情志护理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 耳穴贴压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推拿+康复疗法的效果进行探讨,评估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观察组接受实施针灸推拿+康复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疗法,各组的病例数均为46例。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运动耐力(6MWT),探讨方案的具体效果。结果:治疗,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FMA评分显著提高程度大,6MWT较远,(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康复疗效,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推拿+康复疗法,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该疗法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面的影响更加突出,是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最佳选择。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针灸 推拿 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评估下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在VFSS评估下对不同时期吞咽障碍进行针对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与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分级及安全、有效测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与V-V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2.46,P < 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64%(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28%(7/25)](χ2=4.00,P < 0.05);观察组误吸程度评分[(1.76±0.6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6±0.62)分](t=2.20,P < 0.05);观察组V-VST安全[88%(22/25)]、有效[92%(23/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15/25)、56%(14/25)]](Z=5.09、5.42,均P < 0.05)。结论VFSS能直观、准确地评估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的吞咽情况,有助于发现吞咽障碍的病因、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代偿情况,为选择有效地治疗措施及观察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误吸 症状评估 碘海醇 造影 误吸 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出现脑卒中现象,患者出现吞咽障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的出现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难以料理,使得患者难以真正恢复自理能力。其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造成较为严重的打击。因此,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导致吞咽障碍,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包括诊断和评估方法、康复治疗策略、护理团队的协作以及未来的挑战和发展方向。通过改进吞咽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促进更好的康复结果。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诊断 治疗策略 护理团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治疗中联用奥拉西坦与多奈哌齐,对认知功能改善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是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脑梗死且伴有认知障碍的80例老年患者,以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的数量均是40例,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观察组联用多奈哌齐+奥拉西坦,比对两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认知功能与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无差异,P>0.05。结论:采取奥拉西坦作为辅助药物与多奈哌齐联合运用,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提升其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同时可具有安全高的优势,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借鉴。

  • 标签: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老年 多奈哌齐 奥拉西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血管痴呆的临床分析。方法:纳入120例(2022.1-2023.1)老年血管痴呆患者,入组序号分组,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丁苯酞 依达拉奉 老年血管性痴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抗VEGF类药物(雷珠单抗、康柏西普、艾力雅)注射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并探讨护理实践的意义。方法:研究选取了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而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视野、新生血管、并发症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新生血管、并发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眼压降至(17.5±2.8)mmHg,新生血管闭塞率达60%;不良反应主要为结膜充血和眼表干燥,在治疗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这些不良反应。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抗VEGF类药物注射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对于降低眼压和减少新生血管数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护士在抗VEGF注射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抗VEGF类药物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