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缺损修补术在临床中治疗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遵照随机分配的法则,分为对照组( n=35)、观察组( n=35)。予以对照组行常规颅骨缺损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术后颅脑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能够减少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并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可观。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脑室腹腔分流 颅骨缺损修补术 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髌骨外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7月至2017年9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骨科医院手二科收治12例膝前软组织缺损髌骨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4~60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碾轧伤3例,烧烫伤2例,髌骨骨折术后2例。创面范围6 cm×5 cm~8 cm×7 cm。切取面积为7 cm×6 cm~9 cm×8 cm的隐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观察术后效果,并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评价皮瓣感觉功能。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均无术后并发症。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观较佳,皮瓣厚薄适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瓣感觉:2例S3+级,6例S3级,4例S2级。结论隐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恒定、切取方法简单,皮瓣血供丰富,可切取皮瓣面积较大,对皮瓣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髌骨外露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隐动脉 穿支皮瓣 膝前软组织缺损 髌骨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氯丁胶胶粘剂是氯丁橡胶胶粘剂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所配成的胶粘剂可以实现室温冷固化,并且具有非常强的初粘力,因此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要想实现良好的胶粘效果,还需要实现对氯丁胶的正确使用。氯丁胶有非常强的表面处理功能,能对设备表面进行除油和去绣等。本文主要针对氯丁胶胶粘剂的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氯丁胶胶粘剂在外露骨架油封外表面防锈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氯丁胶胶粘剂 外露骨架油封 外表面 防锈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大鼠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取10~12周龄,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24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将所有SD大鼠前头盖骨区域1.5 cm×1.5 cm皮肤全层切除及并去除颅骨表面的骨膜。PRF组创面覆盖PRF;脂肪移植组创面覆盖等量脂肪颗粒;对照组创面覆盖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4、7和11天对创面换药。使用Image J软件对骨外露面积进行量化评估。应用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评估创面新生血管和胶原沉积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随机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第4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57.99%±11.29%;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45.92%±9.55%;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77.73%±5.57%。第7天时,PRF组大鼠骨外露比例为4.29%±2.28%;脂肪移植组骨外露比例为29.52%±6.33%;对照组骨外露比例为36.90%±8.43%。第11天时,仅PRF组的骨外露创面完全被肉芽组织覆盖,脂肪移植组及对照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外露,分别为10.15%±1.49%和21.69%±2.40%。PRF组在各时间点创面骨外露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7天和第11天时,PRF组的骨外露比例显著低于脂肪移植组,但是在第4天时,脂肪移植组的骨外露比例却低于PRF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1天时,HE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新生微血管密度为(10.37%±0.49%)显著高于脂肪移植组(4.86%±0.83%)和对照组(2.91%±0.31%)(P<0.05),马松三色染色结果显示PRF组的胶原纤维最丰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提示第11天时PRF组的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与脂肪移植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作为一种取材方便的治疗手段,对修复创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加快骨外露创面愈合。

  • 标签: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愈合 脂肪移植 肉芽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瘢痕治疗过程中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外露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应用扩张器行皮肤扩张术的患者45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扩张器外露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有10例(22.22%)发生扩张器外露,其中,颈部发生率为28.57%,显著高于躯干四肢的16.67%(P<0.05);发生原因包括切口选择不当(30.00%)、手术操作不当(10.00%)、切口感染(30.00%)、血肿(10.00%)、切口张力过大(10.00%)以及囊折叠(10.00%)等。结论瘢痕治疗中头面部扩张器具有较高的外露发生率,主要受手术解剖层次、切口选择、扩张器放置等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降低外露发生率。

  • 标签: 软组织扩张术 扩张器外露 并发症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改进分型面设计和封胶环设计并采用热装的方法,将外露骨架式轴唇圈的模具由四开模结构改为两开模结构,硫化时可更好地适用于机械和手工起模,起模时间缩短2/3,由于取消了四开模结构的尖点封胶环,改为骨架厚度过盈的方法阻断胶料外溢,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磨损比较轻微,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

  • 标签: 外露骨架式轴唇圈 橡胶模 工艺 骨架式轴唇圈 型面设计 模具
  • 简介:摘要针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切口感染,植入体外露一例患儿,进行详细的整体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使用新型敷料进行换药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经过28天16次换药及健康教育,幼儿喂养指导等,实现了患儿切口愈合人工耳蜗正常使用。新型敷料的使用与有效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避免了人工耳蜗植入体取出手术失败,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护理水平与应对能力。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术 术后切口感染 植入体外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accumsealingdrainage,VSD)在开放性胫骨骨折固定术后骨外露中的疗效。方法25例开放性胫骨骨折固定术后骨外露(Ⅰ—Ⅳ)患者清创后测量骨外露面积,将封闭负压吸引材料按创面积大小和形态剪裁并将其与创面周围正常组织间断缝合固定,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维持负压40KPa;7天后对外露骨质表面处理,再次使用负压吸引材料覆盖。

  • 标签: 封闭负压吸引开放性胫骨/固定术后骨外露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蒂皮瓣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后骨及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蒂皮瓣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后骨及钢板外露10例。结果10例采用双蒂皮瓣术皮瓣均己成活,并覆盖成功,消灭感染,无一例再出现骨外露及钢板外露。结论双蒂皮瓣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后骨及钢板外露操作简便易行,损伤小,很实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已在我院较多应用。

  • 标签: 双蒂皮瓣术 骨及钢板外露 临床研究
  • 简介:第一跖骨头的位置重要,该部位皮肤软组织抗压耐磨,缺损后需用类似的组织修复,才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我科于2000年8月成功利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创面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足底 岛状皮瓣 手术 跖骨头 皮肤
  • 简介:黑翅土栖白蚁属土栖性白蚁。这类白蚁群体大,巢居完整;危害农田堤坝,取食树木杂草、落叶枯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等省。湖北省内主要分布在大悟、通山、成宁、蒲圻、宜昌等市县。武汉市内则主要分布在武昌珞珈山、狮子山、汉阳沌南水库、汉口东西湖、吴家山、柏泉农场等地。

  • 标签: 土栖白蚁 蚁巢 分布 落叶 农田 取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跟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6年6月选取14例跟腱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跟腱外露患者,应用足跟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缺损修复,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I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患者对疗效满意。结论应用足跟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简单,皮瓣内携带穿支血管、血供可靠,术后恢复较快,减少了患者痛苦,适用于足跟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跟腱外露患者。

  • 标签: 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足跟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 跟腱外露
  • 简介:外露式钢锚箱锚固结构受力方式明确、施工方便、张拉空间大,能有效解决中小跨径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受力复杂、截面尺寸小等问题。结合曹妃甸工业区1号桥索塔锚固区的设计,对外露式钢锚箱结构特点进行介绍;并利用Ansys建立索塔全真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焊钉连接件、钢锚箱腹板及混凝土塔壁等锚固区主要结构的安全储备进行评估,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索塔锚固区 外露式钢锚箱 有限元 连接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的原因,总结相应护理对策,以提高对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 对我科3例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输液港港体外露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举措。结果 3例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患者经过积极干预、妥善处理,2例保留静脉输液港继续使用至治疗结束,1例经清创缝合处理后无改善至手术室取出。结论 通过对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港体外露并发症原因分析,医护人员应加强合作,注意提高操作技术,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输液港的操作护理规程,并认真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让输液港安全有效的长期使用,减轻患者血管穿刺的痛苦,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植入式输液港 维护 港体外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骨外露患者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80例下肢骨折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收治起止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比对照组更优,对比结果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临床上收治的下肢骨折骨外露患者,可在其接受封闭负压引流术期间给其针对性护理,缩短植皮愈合时长、换管次数较少,创面缩小更快,可推广。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术 下肢骨折骨外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动静脉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需要长期反复穿刺,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点出血,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动静脉瘘引起的慢性失血也会加重患者贫血,导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护理满意度下降。研究发现,穿刺针的长度与患者穿刺疼痛的程度成正比。动静脉瘘的穿刺痛是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疼痛。针刺疼痛与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因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穿刺疼痛,促进患者血液透析舒适度是护理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改变血透瘘管针暴露长度对穿刺点患者疼痛及出血的影响,旨在更精准地改进血透瘘管穿刺技术,从而减少穿刺疼痛,减少透析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内瘘针暴露穿刺法 血液透析患者 穿刺应用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乐清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颅骨脑膜瘤的20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颅骨溶骨性破坏14例,成骨性破坏4例,混合性破坏2例;伴软组织肿块12例,伴辐射状骨针11例。16例患者CT检查示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6例;高密度影8例,等密度影5例,低密度影3例;伴钙化5例。17例患者MRI检查示信号均匀11例,信号不均匀6例;T1WI稍低信号12例,等信号5例;T2WI稍高信号12例,稍低信号5例;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12例,稍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后示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8例;有"脑膜尾征"13例,有瘤周水肿11例。结论颅骨脑膜瘤患者的骨质以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辐射状骨针为主,CT示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MRI示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多有"脑膜尾征"。

  • 标签: 脑膜瘤 颅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颅骨骨膜窦是一种罕见的、靠近中线的颅内外沟通血管畸形,位于眶上外侧者更为少见。2021年3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1例右侧眶上外侧颅骨骨膜窦患儿,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术后随访3个月,患儿恢复良好,包块无复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