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由于对实体模型100%还原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血管外科的临床教学领域。3D打印模型在解剖结构、手术方案制定、模拟器技能培训的教学应用,使得不同层次和阶段受培训的血管外科医生获益。目前3D打印模型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的应用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就现阶段3D打印模型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局限性及未来的前景作一论述。

  • 标签: 3D打印 血管外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D和2D辅助功能在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经口腔镜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3D组和2D组,每组各30例。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采用McNemar配对χ2检验。结果2组在人口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2D组术中指标比较,包括手术时间(118.20±19.50 vs 123.90±18.20)min、术中出血量(8.00±3.00 vs 8.90±2.60)ml、清扫淋巴结数量(8.20±3.30 vs 8.40±2.90)枚和淋巴结转移率(40.0% vs 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返神经麻痹(0.0% vs 3.3%)、暂时性低钙血症(0.0% vs 3.3%)发生概率3D组要略低于2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指标比较,包括术后住院时间(2.90±0.85 vs 2.87±0.82)d、术后24 h引流量(58.00±19.50 vs 61.50±16.10)ml、疼痛评分(1.30±0.60 vs 1.20±0.60)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8.90±0.70 vs 8.80±0.60)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辅助运用于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切实可行,熟练掌握后可能有益于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3D辅助 腔镜甲状腺 甲状腺癌 经口 随机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骨科技术在脊柱肿瘤手术设计中的指导意义以及3D打印人工椎体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骨科中心将3D打印人工椎体植入2例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岁,颈椎神经鞘瘤;女,27岁,腰椎骨巨细胞瘤。通过Mimics软件三维重建肿瘤及周围解剖关系,规划手术设计,模拟截骨范围,3D打印疾病模型及手术导板,并个体化设计相匹配的金属人工椎体,包括钛合金椎体直径、孔隙率及重建固定方式。按照术前计划完成病灶切除和假体植入脊柱完成重建。术后定期观察患者颈或腰椎活动功能、肿瘤复发情况及脊柱重建稳定性。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按计划完成手术,分别获得21、13个月随访,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3D打印人工椎体与周围椎体匹配良好,重建稳定未见松动及周围骨溶解,肿瘤切除完整未复发,颈、腰椎活动良好。结论数字化骨科技术在脊柱肿瘤治疗中可给予精准化指导,3D打印金属人工椎体设计需结合局部生理解剖个性化设计,其临床应用为脊柱肿瘤切除和脊柱重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 标签: 脊柱 肿瘤 假体设计 3D打印技术 人工椎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眼眶爆裂性骨折13例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CT扫描的数据行三维重建,获得患侧眶壁骨折区的模型,依照对侧正常眶壁形状,通过镜像技术,获得患侧眶壁骨折区的解剖修复形状指导片模型,使用3D打印机打印眶骨折区和修复形状指导片模型。以此为模板,在手术中指导修复材料的塑形,使之契合骨折区,修复眶骨折。术后观察效果。结果本组13例术后CT显示骨折修复效果满意,修复材料与骨折区契合,术后无视力下降,术后3个月双眼球突出度之差为(0.54±0.78) mm,5例术前复视者中1例残留轻微复视,其余4例恢复良好。结论3D打印技术用于指导修复模片,能使眼眶骨折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骨折,眼眶,爆裂性 模片,可吸收,生物 打印,3D
  • 简介: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00多万例骨移植手术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牙科手术中的骨缺损。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人、动物或合成来源的移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自体移植是目前的黄金标准。然而它的数量是有限的,需要创建第二个伤口(供体部位),并且感染、疼痛和发病率的风险也随之提高。近年来,组织工程与3D生物打印的兴起,为治疗患者骨缺损提供一种新思路。3D生物打印是"增材制造"在生物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分支,能对细胞进行精确控制,并按需实现个性化构建宏观及微观的结构,能在骨再生运用中得到运用。其中成骨细胞支架的建立是3D生物打印的基础,具有适宜骨和软骨生长的水凝胶是支架研究的基础,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多种水凝胶支架的开发与研究,发现由多种生物材料混合的水凝胶比单一材料水凝胶更具有优势,如以羟基磷灰石或藻酸盐或透明质酸为主体混合几种或多种生物打印材料,结合所需细胞后最终形成的3D打印骨支架,比传统支架更能够促进骨成长分化。随着打印结构变厚,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扩散越来越困难,这在骨组织的重建中尤其如此,需要制造互连且有效的血管网络,因此支架中血管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主要综述了3D生物打印中骨打印支架材料与血管网络形成的逐步探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宗旨在强调保证根治前提下尽可能保护肛门及生殖功能,以及减少病人的创伤。随着科技的进步,成熟的3D技术改善了视觉疲劳等缺陷,并因其特有的立体感和纵深感使3D腹腔镜在结直肠外科微创手术中得到普及。正因为3D腹腔镜特有的高清的手术视野和立体的视觉效果,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对于骨盆腔及盆底结构的三维解剖认识更为清晰,术中对重要结构及解剖层次的辨析度更为精准。因此,3D腹腔镜不仅能缩短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标本质量,还能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加速术后恢复、减少远期性功能障碍。本文将从如何减少盆腔植物神经的损伤,保护输尿管及提高标本病理学质量方面等方面探讨3D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对解剖层次显露的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解剖 3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钻孔导板建立的腓骨通道用于韧带解剖重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l0月至2015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资料,男4例,女11例;年龄18~42岁,平均26.3岁。均采用3D打印个体化钻孔导板建立腓骨通道,通过腓骨通道进行韧带解剖重建。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7.1±3.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8.3±4.7)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8±1.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6±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良11例,可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个体化钻孔导板建立腓骨通道用于重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韧带时可以精准化、个性化,且疗效肯定。

  • 标签: 外侧韧带,踝 关节不稳性 3D打印 快速成型 钻孔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肝泡型包虫病(HA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HAE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9例;平均年龄(39±1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3D腔镜组(12例)和开腹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等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D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88)ml、4(1)d、6(2)d,明显低于开腹组的400(300)ml,7(4)d,9(4)d(Z=-3.568,-3.956,-2.675;P<0.05)。3D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3/12),明显低于开腹组的68%(27/40) (χ2=6.831,P<0.05)。结论3D腹腔镜技术在HAE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具有精准、微创等优势。

  • 标签: 成像,三维 腹腔镜 棘球蚴病,肝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颅颌面畸形,主要采用以颌骨牵引成骨和外耳再造为主的综合治疗,3D打印技术的应用使得半侧颜面短小患者的治疗更趋个性化、精准化,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尤其是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将实现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颌骨、耳软骨的精准再生修复。

  • 标签: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数字化技术 3D打印 3D生物打印
  • 简介:摘 要: 本文主要对学校通用技术课程模块教学中,融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 3D 打印高中创客课程的实施及教学实践进行叙述,从课程实施目的、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成效与不足几个方面总结两年来课程的实施与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借鉴。

  • 标签: 3D 打印 少数民族文化 创客课程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T1加权序列可变翻转角度快速自旋回波(3D T1-SPACE)技术联合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由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应用Pipeline Flex FD行血流重建术后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20例(25个颅内动脉瘤)。所有患者随访时均行3.0 T 3D T1-SPACE序列、3D-TOF 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价动脉瘤瘤腔的闭塞情况,采用4分法评价支架内的管腔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0±0.8)个月(4~7个月)完成随访,随访中DSA评估结果显示,OKM分级D级18个,C级2个,B级5个;3D-TOF MRA结合源图像评估结果显示,OKM分级D级19个,C级2个,B级4个。3D-TOF MRA与DSA OKM分级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8.0%(22/25)。20例患者共使用23枚Pipeline Flex FD,以DSA为金标准(均为4分),3D-TOF MRA评价结果显示,3分的16枚,2分的6枚,1分的1枚,无一枚与DSA结果完全符合;而使用3D T1-SPACE技术的评价结果为4分的21枚,3分的2枚。3D T1-SPACE与DSA的总体符合率为91.3%(21/23)。结论初步观察结果显示,与DSA比较,F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3D-TOF MRA能较好地评估动脉瘤瘤腔的闭塞情况,3D T1-SPACE序列显示支架内管腔较清晰。两种序列可联合用于FD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的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随访研究 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随着 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于教育的水平得到不断的升高,并且 3D打印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将 3D打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是大势所趋。本文基于此,对 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进行相关探讨,分析了目前 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课堂的困难,结合实际的课程开发的现状以及教学实践,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

  • 标签: 3D打印技术 中小学课堂教学 困难与对策
  • 简介:摘 要: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对桥面变形的影响作为影响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而高铁沿线抽水井的随意开采又是影响土体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利用 PLAXIS 3D对高铁沿线局部抽水导致的桥梁沉降影响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抽水结束后土体会因地下水补给而出现回弹;饮水井与灌溉井在沉降特点上有所区别,但最终沉降会趋于稳定;改变抽水频率对最终沉降结果影响不大;基于 PLAXIS3D所建立的模型来分析抽水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其计算结果可靠。

  • 标签: 高速铁路 地下水开采 桥梁结构沉降 PLAXIS 3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骨科和郑州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20~55岁,平均37.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8个月;均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5.5周)。末次随访时患者胫股角173.2°±2.0°、胫骨平台内翻角85.6°±1.3°、后倾角11.9°±1.1°,较术前(154.1°±5.0°、76.0°±1.8°、18.9°±1.6°)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1.2)分较术前(52.0±4.4)分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行走困难,最终行膝关节置换术。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平面截骨治疗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可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

  • 标签: 截骨术 膝关节 骨折 不愈合 3D打印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随着设备及技术的进步,微创理念的普及,目前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已经成为直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3D腹腔镜的临床应用弥补了二维图象在辨认解剖结构方面的不足,使得直肠癌根治术中视野更清晰、层次更分明、操作更精准,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不断提高,同时也缩短了学习曲线。本文结合本团队经验及文献对以上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3D 全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复杂骶前脊膜膨出,因骶骨缺损严重,缺损部位累及多个骶前孔和多支骶神经,修复难度高,为行钛网修补,术前制作患者骶骨3D打印模型,演练手术入路及过程,充分准备后行后正中入路骶前脊膜膨出修补,术后恢复良好。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骶前脊膜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治疗的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跟骨骨折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跟骨骨折手术中联合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分析两组患者跟骨、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半年跟骨及踝关节康复优良率(67.86%,19/28)高于对照组(39.29%,11/28),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足踝关节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1%,3/28)低于对照组(39.29%,11/28),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跟骨及踝关节功能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跟骨 骨折 3D打印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一微挤压一次性3D打印皮肤组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从人皮肤真皮层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以成纤维细胞和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用明胶、透明质酸和纤维蛋白原组成支架材料,通过微挤压法打印真皮层和表皮层,凝血酶交联支架材料。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3D打印皮肤组织的细胞分布。用活/死细胞染色试剂盒检测3D打印皮肤组织内细胞的活性。采用甲苯胺蓝渗透试验检测打印皮肤组织的屏障功能。结果分离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阳性细胞占98%以上。当支架材料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在真皮层和表皮层分别为5 mg/ml和1 mg/ml,成纤维细胞(4×106个/ml)打印8层,HaCaT细胞(5×106个/ml)打印1层时,制备的3D打印皮肤组织气液培养7 d后,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表皮层和真皮层分层良好,表皮层厚度为(63.5±3.5)μm。3D打印皮肤组织浸没培养2 d和气液培养7 d,细胞活性分别为(90.2±0.9)%和(95.3±0.8)%。3D打印组织皮肤气液培养7 d后和正常皮肤具有类似的屏障功能。结论我们建立了单一微挤压一次性3D打印皮肤组织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结构、表皮层厚度和屏障功能类似于正常人皮肤组织的组织工程皮肤,有可能成为未来批量生产组织工程皮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皮肤 成纤维细胞 HaCaT细胞 微挤压打印 组织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3D打印个体化模型技术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科 2017年 04月 -2019年 04月运用 3D打印个体化模型指导下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的 43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 CTA检查,并采用 CTA数据建立 3D个体化模型,指导动脉瘤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模拟,并分析患者预后。结果 43例 3D打印颅内动脉瘤模型所属动脉瘤大小、位置、毗邻关系与术中所见一致,手术入路设计与术前模拟相同,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好,随访 12个月动脉瘤均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3D打印个体化模型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手术方案、手术入选择路及手术过程模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且安全可靠。

  • 标签: 3D打印 颅内动脉瘤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在胸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对33例胸腰椎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男25例,女8例;年龄15~76岁,平均58.0岁。病变部位:胸椎29例,腰椎4例。累及节段:单节段30例,双节段2例,三节段1例。肿瘤类型:原发恶性肿瘤6例,转移性肿瘤27例。27例转移性肿瘤患者术前Tomita评分2~5分,平均3.9分;修正的Tokuhashi评分9~15分,平均11.1分。依据全脊椎切除术中重建方式不同,将33例胸腰椎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组(21例,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前柱重建)和钛网重建组(12例,采用钛网植入同种异体骨进行重建)。主要观察指标为脊髓神经损害和疼痛恢复程度,肿瘤局部控制率及假体下沉发生率等。术后24 h、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前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0.9个月。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组术中出血量(3 255.6±1 981.9)ml(t=2.042,P>0.05)、手术时间(5.6±1.4)h(t=0.591,P>0.05)、术后引流量(655.6±223.6)ml(t=0.118,P>0.05)与钛网重建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3个月VA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和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中31例(97.0%)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有至少1个等级的改善。随访期间钛网重建组12例患者中5例(41.7%)影像学显示不同程度的下沉,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组21例患者未出现假体下沉表现,两组下沉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3,P=0.013)。结论3D打印技术制造的多孔钛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可以用于椎体切除后的重建。

  • 标签: 脊椎肿瘤 脊柱融合术 假体和植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