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曹国印

——◎曹国印/河北省巨鹿县张王疃校区曹辛庄明德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课堂教学也由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模式。这就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以趣入手,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投其所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了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兴趣

课程在改革,素质教育在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必须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教学变“苦学”为“乐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创设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如解答“少先小队6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实际栽树时5人就完成了小队的植树任务。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有位同学提出一种独特的解法10&pide;5=2棵。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马上给予否决并说这位同学“瞎想”。此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引导:这位同学求出的2棵是不是本题答案?这样解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学生们经过认真的检验思考渐渐有所认同但仍疑惑。这时我让该同学说出这样解的理由。因为实际比计划少1人参加植树而完成任务,所以可以把第6个同学的任务10棵,平均分给实际植树的5人去完成,由此可知实际平均每人多栽10&pide;5=2棵。之后我当堂表扬该同学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巧用游戏,开展快乐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用游戏这种方式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所以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秒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跳绳和击掌活动,再来估算用了多少时间,第一次不够准确,而第二次估时间就比较准确了,说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秒”的认识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而这一点正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要发展和提高的。接着我又通过跳绳、写字、画画、做口算题等活动,让学生在简单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了一分种能成功的做完一些事情,在实践中体验了数学知识就在生活、学习中,把一分钟变成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即符合低年级的心理,又把课上活了,上实了,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的学会了知识。

三、注重实践操作,增强求知欲

好动、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教“8+3=()”时,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出现三种情况:①把8根小棒与3根小棒合在一起数是11根小棒。②先从3根小棒中拿出2根小棒放入8根小棒中凑成10根再加1根小棒,也就是11根小棒。③从8根小棒中拿出7根小棒放入3根小棒中凑成10根再加1根小棒,也就是11根小棒。指导: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让大家评议,这样做行不行?在这几种做法中,哪种较好,为什么?经过讨论得出②、③种方法较好。这时再出几道类似9+2=()之类的题,学生就不会停留在操作感知的水平上,通过回忆陈述,再现动手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逐步建立起准确、清晰、完整和稳定的表象,从而促进物化向内化过渡。

四、运用多媒体,调动思维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方向,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现代视听媒体的优势,从图片、视频等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从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回归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例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可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或说出自己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或改写制订新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在练习中兴趣盎然,十分投入。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形象。

总之,“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