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谈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祁国华

关键词:引导;学习过程;教师

作者简介:祁国华,男,1978年生,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生物教师兼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陶行知先生曾经从“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出发,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他认为,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样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在主体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知识的重点,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成功的引导,可给学生以拨开迷雾、豁然开朗之感!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引导出最佳思维路径,但不代其达成结论。在教师有效地引导下,学生可尽情地在生物知识海洋中遨游,在生物课堂上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总结了在不同课型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在学习经典实验时的引导

布鲁纳指出:“所谓知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于书本上讲到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做的经典实验,我们更应重视的是科学的过程和实验设计的理念,而不是单纯记住实验的结论。例如: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作实验材料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验证了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介绍此实验前,笔者简要介绍了水绵和好氧细菌的生理特征后,提出问题:此实验设计有何巧妙之处?请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实验过程”,然后通过思考和讨论:①为什么选用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作为实验材料?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②为什么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可以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气的影响)③为什么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④为什么进行黑暗和曝光的对比实验?(明确实验结果是由光照引起的)这样学生就自然得出氧是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结论。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分析,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清晰实验思路,了解了实验过程往往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做出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些步骤恰恰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从科学的角度看生物学教学的实验,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其科学素质的目的。

二、在介绍抽象概念时的引导

在新授课中,会碰到很多学生未接触过的抽象的新概念。我们既可以采取从抽象到具体,也可以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

1.从抽象到具体

引导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地学习新概念,必须引导他们发现概念中的要素。例如,在学习有氧呼吸时,可以通过请学生阅读教材或教师板书等形式,让学生先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的要素,从概念中的关键词(氧的参与、彻底氧化、释放大量能量)入手,就可以让学生明确概念的要素,然后再具体介绍有氧呼吸的过程,使学生找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从具体到抽象

引导学生由具体的抽象的学习新概念,必须引导他们感受事物的具体特征或该生命活动的具体过程,从中发现要素,总结概念。例如,在学习了有氧呼吸之后,又将接触无氧呼吸的概念。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考虑:细胞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待其回答之后再举例,如苹果在箱子中放久了有酒味;长跑之后会腿酸等等。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从而找出无氧呼吸的关键词:无氧或缺氧、不彻底氧化、释放少量能量,接着将这些词组合起来,得到无氧呼吸的概念。

三、在讲解练习时的引导

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有时思路会过于狭窄,对问题的思考有时只看表面或字面意思,过于肤浅,教师讲解练习时旁敲侧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防止浅尝辄止。同时引导学生使其思维辐射,拓宽思路。

1.导深

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内容的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把洋葱表皮细胞分成2份,一份放入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另一份放入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结果如何呢?学生往往回答的都是质壁分离。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哪一种可为植物细胞吸收呢?学生思考后得出正确结论,即放在硝酸钾溶液中植物细胞先质壁分离,随着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吸收进入细胞液,细胞浓度变大,细胞由失水变成吸水,细胞又逐渐自动复原。

2.导宽

如练习中问到“核糖体是合成什么的场所?”,在学生回答“核糖体”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蛋白质种类繁多,如各种酶、各种抗体、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等,动物肌肉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这些物质合成都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四、在复习整理时的引导

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由面到点,总结规律,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学习生物进化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地质年代表,提醒学生注意表中动植物细胞数目、生活环境、结构及出现早晚等特点,自己总结出生物进化是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规律。

总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引导,要启发,学生要质疑,要创新。而这些都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前,在教学中,为提高”效率”,往往简简单单给出结论让学生记住,毫无引导。孰不知,这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长此以往将使学生不善于思索,更谈不上创新,泯灭了学生本身所固有的创新思维。作为教师,应设法引导以唤醒、激发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中的快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切不可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冷落或忽视发现和探究。

然而,无论在哪种课型中,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教师的引导都应注意要接通学生思维,保证思维延续。引导学生思维时应注意:(1)抓住最佳时机。如当学生通过思维可得出结论的,要给学生充分思维时间,不可越俎代疱;否则会使你的引导显得苍白无力。(2)掌握好力度。不可一语导破的,切不可太急,要旁敲侧击,设置问题有难度梯度,层层递进。(3)语言应明白清晰。要把问题准确清晰地暴露出来,切不可含糊不清,使学生无所适从。

师之道——善教者,善导也。

参考文献:

[1]余自强.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要注意学科思想的发展[J].生物学通报,2006(3).

[2]冯彦丽,王成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J].生物学教学,2006(1).

[3]程世潮.互动式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07(2).

作者单位: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215104

OnTeachers’GuidancetoStudentsinBiologyTeaching

QiGuohua

Abstract:Curriculumreforminnewroundpointsoutthatstudentsarethesubjectivityinlearningandteachersplayaleadingroleinteaching.Therefore,howtoeffectivelyleadstudentstodiscoverproblems,analyzeproblemsandsolveproblemshasbecomethereflectionofsuccessfulteaching.

Keywords:guidance;learningprocess;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