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应用

李志芳

李志芳(邯郸县综合职业教育中心河北邯郸056100)

自主学习策略引导是新时期中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师应充分发挥支架式策略、抛锚式策略以及随机进入式策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灵活继承性。

什么是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有研究者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自我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的整体把握,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结合自主学习策略的内容,我们来看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常用的引导策略有三种:支架式策略、抛锚式策略和随机进入式策略。

支架式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这是指教师事先将复杂的学习过程进行分解,是使用线索提供、疑问提示和及时修正等,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我们结合高中历史具体课程谈一下具体方法。①问题支架。这是许多老师都比较熟悉的一种方式,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疑惑性和提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问题支架要求问题要有悬念,并且能够环环相扣,保证学生思考的流畅性。比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有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神农的传说众所周知,神农教会了我们的先民种植农业,所以家家户户过年时会在粮仓前贴上五谷丰登,那么,同学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吗?再比如在学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教师让学生先看一段列宁演讲的视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连续性非常好的问题:影片说的是哪一年的历史?列宁说维持政权要比夺取政权更难,为什么?如果你是列宁,打算如何回答影片中妇女有关粮食问题的提问呢?这些问题就很好做到了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有力支架,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基础,并且连续性的提问能够很好的循着课程内容进行层层深入,就像阶梯一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②范例支架。范例支架不但适合于理科课程,对于文科课程来讲,大量的案例介绍,会给学生提供一种很好的背景参考,通过对典型例子的思考,学生很容易能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比如鲍尔青老师在讲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使用了《发昌机器厂兴衰记》作为材料让学生阅读,并提出四个思考问题:(1)如果你是方举赞,在工厂开业仪式上会怎样向来宾介绍工厂的主要情况?(2)如果你是方逸侣,在九十年代初时,你会如何向方举赞汇报发昌机器厂的情况?(3)发昌机器厂兴起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发昌机器厂面对的是怎样的社会环境?通过上面这个范例支撑,学生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有了很鲜活的认识,让学生在带有故事情节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深入洞察历史规律。③图表支架。这一方法更适合学生掌握了一定历史知识后使用,通过进行图表形式的联结,帮助学生寻求线索进行知识的综合学习或复习,常用的比如概念图、历史发展图、时间规律图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抛锚式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抛锚式策略可以说是对范例支架的综合性扩展,其影响力更大,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都有决定性的“锚定”作用。教师在使用这种引导策略时,需要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归纳并进行有机整合,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案例或故事,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比如在学习农民起义有关内容时,为了更加生动阐述出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时,教师可以选择历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带有故事情节的农民起义题材如《水浒传》,这种学生非常熟悉又非常感兴趣的题材很容易产生锚定效应,这时候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从人物形象分析和起义事件描述由表及里地对这一传奇故事进行剖析,让学生在极大的学习兴趣引导下达到对这一知识的深入掌握。抛锚式策略要求历史教师首先确定题材可以体现的核心问题,这也就是整堂课程的“锚”,既然是自主学习,教师所提供的引导性问题和线索并不是直接针对教学目标的,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在宏观的题材背景下进行自主探索,对信息进行分析才可以得出的。

随机进入式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上面两种策略相比,随机进入式策略更类似于通过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潜力而进行的自主学习引导。虽然这种策略表面上显得更自由,更有弹性,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下,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以满足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如果让每个学生详细掌握每一思想门派的主张与精神,不仅容量过大,而且很可能造成学生无差异接受这些思想所带来的困惑,而通过进行随机策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每组或两组学生针对一个思想门派进行多角度学习和探讨,教师可以准备每一门派的经典主张、视频材料、著名史稽,让他们根据个人兴趣又可进行组内的分工,最后进行小组间的分享,这种策略既满足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又达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