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蒋玉宝李杨张英姿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职业素养评价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本文对在校高职生关于职业素养的研究并结合职院校学生自身素养的现状,从学生的思想、心理、专业、行为、社交等方面的素养分析了各方面的要素内涵,提出了评价的指标与观察标准,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研制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成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予以评价尚未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体系和评价体系构建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1.职业素养界定。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即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素质的体验与反应。

2.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构成。

高职学生属于专科层次,培养过程应该达到职业意识强、职业道德水平高、团队意识强、能吃苦耐劳、负有责任担当意识的个性品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立足于学生就业,从思想、心理、专业、行为、社交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严格教育与疏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

1.思想素养。

(1)政治素养。

(2)品德素养。

(3)职业理想。

2.心理素养。

(1)进取心。通过各种课程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意识,树立人人能成才的观念,使他们振奋精神,充分发展自己的良好个性,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和热爱。

(2)抗挫折能力。高职教育要通过心理疏导、各种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抗挫折能力。

3.专业素养。

(1)专业基础。

(2)专业技能。

(3)创新能力。

4.行为素养。

(1)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反映的是组织活动中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活动的高效率运转。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后从事的职业多是团队行为,工序之间联系紧密,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效益的最大化。

(2)敬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要在未来职业活动领域中工作和生活,必须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并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调控职业行为。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对上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将它们建构起合理而较为科学的评价系统是关键所在。本文对职业素养从重要程度和教育成本考虑确定权重分布,提出以下建构设想。

1.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是表示某一指标项在指标项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权重系数的大小与目标的重要程度有关。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包含的思想素养、心理素养、专业素养、行为素养等四个方面所形成的一级指标,我们根据高职院校办学依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按因素百分比给每个因素的最高等级配分,然后再按等差级数、等比级数或不规则级数给各级配分,权重系数分布为:

思想素养(15):政治素养(6)、品德素养(5)、职业理想(4)。

心理素养(15):进取心(5)、抗挫折能(5)、意志力(5)。

专业素养(55):文化(10)、专业(15)、技能(25)、创新(5)。

行为素养(15):团队合作精神(5)、敬业精神(5)、责任心(5)。

2.评价要素的优化与统计。

构建完成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后,按照社会调研、毕业生反馈、企业访谈等因素,对一级指标进行更细的分类,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优化分值、权值。依据不同的学院、不同的学科专业调整指标与权值使得更为科学。应用过程可以结合网络平台实施动态调整。职业素养分值的统计按照网络小程序进行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析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