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张琦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载体。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而不枯燥?如何在课堂上充分挖掘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情境教学法无疑能解答以上问题。本文从情境教学法的介绍入手,谈谈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教育情境创设文学素养

汉语是一种美妙的语言,中国文学包含了文言、古诗、现代散文、现代诗等精粹,小学语文作为中国文学的入门课程,应该结合文学的内涵和孩童的天性,为学生打开文学的大门。鉴于文学具有一定的深奥性,并不像数学那样有公式可循,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令学生代入作者创作的思想,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文学“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原理。如何具体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并且令学生主动接受,成了在新世纪人文教育的号召下教师职业从事者应该思考研究的命题。

一、声音创设情境

声音情境创设法适合于故事性比较差但是句子优美的文章,可以采用譬如乐器演奏、朗诵、配乐阅读等方式。音乐是奇妙的语言,可以如潺潺流水沏进人的心脾,也可以如悲壮号角融化人的内心。用声音创设文章的情境,相当于从人的听觉感官入手,音乐能营造氛围,有助于学生较好地融入作者的思想,并且能给学生留下形象的感觉记忆。

二、文学创作扩展情境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一篇文章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作者的深意,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法与思路。但是通过老师的讲授,就算明白了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可以试着尝试续写、改编等方式,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重新创设文章的情境,达到体悟文章内涵与情节安排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具体的锻炼和考察,相较于让他们完成繁琐的课后习题,将实际的文学创作任务交付学生的做法更高级并且有趣。

三、生活感悟情境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强化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因而,构建生活化课堂,是当前对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要求。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印象深刻,也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如果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不断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极大地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春联的认识,说说春联在生活中的意义,最后再让每人试着设计一副春联,大家在一起分享品评。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得其乐融融,既有效地避免了知识的死记硬背,又使学生深刻领会了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

四、表演体验情境

表演能释放人的天性。有趣生动的表演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譬如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令学生自荐进行分角色表演,不仅负责表演的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观看的学生能自然地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度。对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若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互动的主动性,那么对学生的基础语文入门学习将是非常大的推动。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象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象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加深了内心体验。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做法常常有三种:

1.进入角色。可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朗读课文,进入角色时,使孩子们分别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把自己就想像成文中的主人公,使自己身临其境,来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分角色朗读。在课文中,人物分别指定学生以该角色的身份来朗读,旁白身份直接略去,使之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活。这样朗读,学生可以听到教材中各种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虽未见其人,却也闻其声,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到课文中的事好像就发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3.直接表演。有些课文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装扮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方法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生活也更接近。

五、借助媒体再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借助媒体描述展现情境,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则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恐龙》这两篇文章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这两种离农村孩子较远的场景,使学生理解“珊瑚”、“恐龙”、“白垩纪”,体会到神奇之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放大特写图景,为学生创造鲜明的表象,使学生认识到“五光十色的海水”、“庞大的海龟”、“凶恶的三角龙”等。《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映山红”、“油桐”、“新绿”、“明艳”、“突兀森郁”等词语就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图片来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感悟,在联想中理解了词语,领会了内容。

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有方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敢于摸索,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学习,在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能寓教于乐,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85.

2.沙秋平.演绎“节外生机”的美[J].小学教学参考,2008(6).136.

3.龚净.创设有效情境优化课堂教学[J].现代语文,2008(23).

4.王庆明陈晓波.“主题-情境”单元中的知识呈现方式[J].小学语文教学,20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