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浅析

赵春红

赵春红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四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积淀;评价方式;写作理论;素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在农村初中如何有效达成这个目标,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不知道如何上作文课,学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布置随意化,教学模式化,语言绚丽化,感情单一化。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距离真正作文教学有多远

1.为了应试的作文教学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作文,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考场上获得高分。老师们为了追求高分,没有对学生进行整体写作的素质训练,仅仅是为考试而写作。主要表现为迎合评卷者的口味,拔高学生对社会认知水平,讲求立意高远;圈定学生的选材范围,讲求正面且无私,忽略了学生年龄特征及个性体验。如在写作内容方面: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等内容是教师首先提倡的,因为这样的内容易得到评卷者的偏爱。然而学生体验最深的爱家、爱校、爱亲人、爱朋友、爱自己却被忽略了。学生有体验的被忽略了,而写的却是自己没有深刻体验过的东西,写出来的自然是空泛无味。同样的,评卷者偏爱那些能词彩华丽、语言散文化的文章。比如:前几年兴起的题记式开头、书信体、病例体等,而这几年比较热火的则是小标题、排比段组成的板块结构式作文,这影响到教学层面表现就是:许多老师拿来作为范本,依葫芦画瓢教授给学生。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考前背范文、背各种文体的几步法,考时套写或照抄。这就很难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心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了。这种作文读来面目可憎、令人生厌。

2.没有指导的作文教学

写作如何指导,有过很多论述,但写作需要指导却是共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写作往往是语文教师黑板上写个题目,提几条要求了事。有的教师能进行一些“指导”,如:“选材一定要得当,中心一定要突出,布局一定要合理,语言一定要流畅”等。至于如何行文才能使文章达到上述要求,其实连教者也说不清。根据我们课题组对本协作区语文教师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教师没有阅读过一本作文教学方面的理论书籍,超过半数以上的教师近五年来没有参加过作文教学研讨会或专题培训会,近半数语文教师没有撰写过一篇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论文。有不少教师连关注作文教学都做不到,更谈不上掌握了足够的写作理论和知识了。没有理论指导的工作犹如没有目标的奋斗者,无助又迷惘。因而在作文教学上,有些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方式,随意布置学生写作文。作文后的讲评跟不上,“中心突出,用词不当”等失之笼统的语言随手可见,有的就是打一个钩记一个分,连里面的错别字也没有圈出。没有指导,没有批改,没有点评,只是完成任务式的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文即可。“写,是一种能力。能力要经过训练才能获得,才能提高。而语文教师写作指导能力的缺失,导致写作指导的缺失。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先生不惑,学生无以解惑。

3.低起点的作文教学

农村初中生的作文起点低。成长环境是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成长的环境造成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没有足够书藉阅读,没有较好的引导。这直接导致他们没有关于文学方面的积累,没有良好阅读习惯,没有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对于作文的认识仅限于写够字数交给教师这样一个层面。据笔者在班级了解,在小学阶段能够完整读过一本文学书籍几乎没有,这一结果让人可想而知,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起点是非常薄弱的。处在这样起点的作文教学需要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措施方法,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及思考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作文教学理论水平

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平时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自然视野开阔、知识结构扩大,真正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学、理论修养。正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若能饱读诗书,气质自然高雅,才华自然横溢。以优雅的气质、高雅的志趣影响学生,以达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文学素养之目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阅读一些关于写作理论方面知识的书籍,比如《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毛荣富的《作文散步》、杨初春的《实用快速作文法》等写作理论方面的书籍,提高写作教学重要性认识,提升作文教学理论素质,强化作文教学理论指导意义。

2.引导学生读书看报,观察思考生活,形成生活积淀,为写作文储备材料

作家茹志娟说:“我在写一篇东西的时候,哪怕是一篇短小的散文,我都在调动我的一切储备,好像这篇写完了以后,别的东西不准备写了似的。”写文章其实就是一个调动思想,调动经验,调动材料的过程。如果积累丰富,可调动的东西就多,文章就会充实,言之有物。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看报,多观察生活,多思考生活,并注意积累。对于名言警句,名篇佳句,能记诵则记诵,能体会则深思,拓展知识面,丰富生活阅历,逐步形成生活积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充实的含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有充实的生活积累,有足够的材料储备,写作之时,自然文思泉涌,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抒我情感之目的,让写作成为写作者抒发情感之所需,是鸣出内心的感兴之途径。要让写作者明白,通过写作,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又为下一步的写作储备能量。

3.运用多种形式,细化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其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写作亦如此,需要兴趣来支撑。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是按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流程来进行。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写前无从下笔,写后听讲评听得厌烦,练得疲惫。教师也教得无趣,改得乏味。这种状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写作之前,教师没有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自己的写作心理。

“MS-EEPO有效教育”理论倡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写前引领尤其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创新训练形式,丰富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形式上以小组合作、限定时间,交流修改完善,分享成果的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让不同基础的同学都有提高,用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提升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内容上,可采用片断练习与成文练习相结合。在片断练习方面还可以细化训练内容,如有针对性的进行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专题训练。在进行专项训练时,注意把课文范本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如在进行外描写专项训练时,可以以鲁迅的《藤野先生》里的外貌描写作为学习范本,提炼鲁迅写人物外貌的观察角度、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写对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进行外貌描写训练。接着小组成员交流,选择较好的进行修改,然后展示成果,分享写作的快乐。从而激发写作的热情,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4.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主要是语文教师一言堂。教师凭借自己的理解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调查,70%以上的教师评价作文的方式是写评语、或打分数、或用等级来评价。而且在真正讲评上,无非又是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内容,放在大框架上来讲,难以覆盖全局,也难以讲得深入,难以谈细致。教师一家之言,看法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思维也得不到有效激活,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对写作失去了兴趣。要改变这种格局,作文评价方式须得改变。

叶圣陶曾经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魏书生的作文教学思想亦提倡学生修改作文,故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根据“EEPO有效教育”理论,我们尝试了以下做法:抛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限定时间写片断(或列举材料)——小组交互——补充修改完善——表达呈现(即成果展示)——同学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评价标准不同,字数、材料收集要求不同,只要有收获,我们都给予肯定,并适时鼓励。这种形式灵活、动静结合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学生参与率较高,激活了课堂。小组合作,分层评价,激励后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扎实的写作理论知识,才能引领学生走进写作的殿堂,享受写作的快乐,把写作当做一种习惯,使自己耳聪目明,反应灵敏,从不会到会,从怕写到爱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周益民编选.怎样写好作文:叶圣陶谈语文教育[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

[2]毛荣富.作文散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周明星.高效写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4]金道行.人人写作[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横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