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语文课堂的主体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也说语文课堂的主体性

仇全明

仇全明

摘要:语文教学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课堂又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阵地。因此,注重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思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主体性

一直以来,很多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笔者认为:在语文课上,教师要靠学生来激活,学生要靠教师来引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的责任就是“引”。教师要把视角中心由关注自己、关注备课转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上,要认真考虑给学生创设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不要牵着学生走,要学会跟着学生走。教师必须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激活学生的“内存”,抓住他们的“愤”“悱”之处展开教学,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并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使学生在“不会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一一善于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方法,变“被劫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白,出现学习的饥渴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驱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例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在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采取单个读、齐读、小组竞赛朗读等方式,并且每读一次,都要学生针对字音和断句、情感进行点评。起初学生很不以为然。后来,当他们被同伴发现并指出朗读中有很多问题,并且大家都读得很好时,才发现原来读书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有语文专家指出:文言文不要多做,应该多读。诵读不但培养了他们的语感,也激发了他们对古人语言习惯、生活背景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笔者才让学生尝试翻译课文,然后按照准考的评分原则让小组讨论后予以评分。原本以为原文已经基本看懂、翻译小菜一碟的他们看到自己的翻译与考评分要求有较大差距,这才意识到文言文翻译的严格性和直译的难度,此时我再进入到对重点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知识点的讲解,强调其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结果,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了。

二、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当笔者再次仔细品读《语文课程标准》的论述时,有了新发现:这段话既是理论也是方法论,它告诉我们要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在教读当代散文家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笔者在两个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教法,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一个班级按事先备好的教案,采用引导启发式逐个题目讲解。学生也比较配合,跟着笔者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是每天套公式,走程序式地完成教学任务,笔者认为上课特没意思。更主要的是,学生机械地抄写和背诵,思想很僵化,半死不活。笔者不说,学生就找不到方向。总觉得提问题就是为了找答案,自己好像是一个勤劳的农夫,闷着头牵着一头犟牛在耕地,特别费力。而到了另一个班级,笔者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设置了四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新的方式,新的气氛,学生非常投入,讨论热烈。结果,学生自己就能找到答案,而且很准确,甚至还有教师意想不到的理解。比如,在讨论文章的情感脉络的时候,学生居然能概况出:作者是从小我到大我,从物质的家园到精神的皈依。这是笔者在另一个班绞尽脑汁启发引导而不得的一点认识。

另外,在讨论对家的认识时,学生们更是各抒己见、空前活跃。有一位学生受到激发,居然主动背诵起经典文章,情动处眼里居然噙满了泪目花。他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笔者也备受震撼。很显然,后者的教学效果要好于前者。学生认识的其实很透彻,只是我们教师不敢放手而已。这使笔者想到了这样一段活:如果一个教师只知道参考答案,那么他的学生只能做一元化的解读,扼杀了学生的多元化的解读。我们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讨论、分析,学生通过碰撞、交流,就会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课上的也极为轻松。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空间研读文本,讨论交流,说出的都是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并且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文中涉及了很多手法,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概念模糊,希望教师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学生的状态也激发了我,我随着他们的思路,讲了很多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内容。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飞扬神采,非常有成就感。原来在课堂上,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就随之产生了。

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掌握语言,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以达到自觉提高语文能力、终身受益的目的。教师的劳动过程,也应该是通过分享学生成长的喜悦,来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要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掘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潜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靠学生来激活,学生要靠教师来引领。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充满活力与激情,才能是闪耀智慧浪花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初级中学2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