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1

注重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周淑琴

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730700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而要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很显然,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反思,切实加强学生自主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语文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强调体验和反思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他的不断进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必由之路。

社会的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仅仅依靠语文课堂是学不好语文的,仅仅依靠学校有限的时间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语文学习要突破学科、突破课堂、突破学校的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实践中用语文。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树立主体意识,加强实践观念

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在师生头脑中树立强烈的实践意识和主体意识,加强主体实践观念。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实践观念淡漠,习惯于被动地听、被动地学,部分学生甚至养成了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下大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彻底转变观念,在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按照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创设实践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要给学生主体实践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朗读、思考、答问、讨论、交流的时间,课外要给学生阅读、游戏、活动的时间。

第二,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物质基础。

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各类书籍、报刊等资料,指导课外阅读,组织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等。

第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主体实践的良好氛围。

在班内要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主体实践的条件。教师要理解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选用恰当的活动形式,有效地调控自己的行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三、丰富实践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1.开展读书活动。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示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提供优秀诗文背诵篇目,推荐现当代阅读文选,供学生阅读。要求学生有阅读笔记,提高阅读质量,培养欣赏能力。

2.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游戏活动。

如开展优秀诗文的背诵、普通话演讲、讲故事、诗文表演、诗文书画等比赛活动,做猜谜语、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等游戏,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

3.开展语文兴趣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研讨、演讲、创作等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探索人生的真谛,陶冶高尚的情操,发展个性特长。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参观访问、征集广告词、走进商场当售货员、小记者采访等活动。

二是参观名胜古迹,游览锦秀山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是进行反馈表达活动,让学生将活动的过程、参观活动的体会或收获,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让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欣赏、全面提高。

5.开展各种专题活动。

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某一重点、难点分组讨论、探究,再集中在全班交流;对有情节、对话的课文,可分角色朗读或编成课本剧在全班表演;也可组织“新闻发布会”,交流课外阅读心得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让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童年时代能过上一段终生难忘的语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