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信息技术对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甘艳

甘艳(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广西桂平537200)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在各中小学校中深入展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广泛、快速、便捷的资源,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美术教育信息,了解最新美术教育动态,查找相关的美术教学资料,依据最新美术教学资源,开发最新教学内容;借助网络的双向、多向快速交流特性,积极开展各种美术作品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通过网络积极与教学权威教育专家进行交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1.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

2.1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的一般定义为: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显而易见,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信息技术所应该突出的是: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2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使得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发挥手段优势,创设动人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在反思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态度。而产生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的因素有①新颖有趣,充满感情因素的学习内容;②丰富多彩的图像世界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③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与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这三个方面都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古老的城楼》欣赏?评述课中,将课本知识进行扩充,提供了数百幅优美图片和数千字的文字资料。学生每人一台微机,进行网络式教学,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到新鲜而刺激。首先我在网上找了一首学生爱唱的动画城主题曲《大风车》flash动画,让学生戴上耳机跟着动画一起放声歌唱。唱完歌曲我问学生:“感觉是不是跟在教室里上课不一样?”学生齐声回答:“是!”“想不想一起上网学美术?”学生声音更大,说:“想!”此时学生由兴趣高涨到极度亢奋,迫不亟待的想上机操作,浏览精美的网页,欣赏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感受网络教学的独特魅力。课中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名楼或民居,或古塔,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第二个环节听《赛马》民乐合奏曲,学生自由欣赏网站;第三个环节师生一起总结欣赏心得与学习方法。学生沉浸在网页之中,乐此不疲的点击着网页上各类建筑的链条,进行欣赏和谈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所创设的艺术情景,成为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使得学生整堂课都处于兴奋之中,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2.利用Internet,构建自学平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因为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知识能力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成为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美术学习中,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①将学生视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人格;②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营造活动空间,增进互动;③尊重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教学规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还是以《古老的城楼》一课为例,我在课前整理资源,精心设计,建立专题性学习网站为的是能架设一个学习平台。有了这个信息技术平台,学生有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互联网专题学习网站中,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掌握学习进度,自由的发表学习感受。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协作能力,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有的学生喜欢名楼,就打开名楼网页,欣赏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各个不同角度,不同时段的图片,了解三大名楼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同时选择同一内容的同学还可以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个别化学习和合作化学习相结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学生:任务驱动——分组合作——欣赏评述——思维拓展,老师:提出问题——指导欣赏——评价激励——创新迁移的双向互动,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运用丰富资源,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一个人已根本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因此,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①创建有益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式的进行活动;②注重教学策略,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不直接告诉方法和结果,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获得学习的结果;③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在美术活动中能力的表现,促使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不拘于课本,广开信息渠道,广开言路,适应于学生个性发展。通过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汲取、整合,搭建信息平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对网络资源的搜集、整理、运用,有利于对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民居在教材中仅仅提到三类,而在网站中有三十多种,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课本上没有的北京四合院,福建圆形土楼等进行欣赏、评述。我们正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在《古老的城楼》一课学习的最后,我提出名楼、民居、古塔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这么有名?让学生自己总结。悠久的历史背景,灿烂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建筑样式。不仅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对知识的获取,而且是运用信息平台能力锻炼的结果。然后我又提出:楼和塔相同吗?现代建筑与名楼、民居、古塔有区别吗?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设计一座更具特色的建筑吗?问题的提出正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课后运用信息技术和今天学到的方法对问题深入探讨和学习,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学生们对专题网站恋恋不舍,迟迟不愿离开微机室,他们还沉浸在璀璨的中国古代建筑当中,通过相关链接进入名楼论坛网,进入中华民居网,进入荷兰风车房……运用百度搜索查阅三影塔、虎丘塔、爱非尔斜塔……连我们都不得不惊叹信息技术中网络的无穷魅力。

4.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主导地位,更不是放任自流。教师是设计者、参与者、协作者,提出问题——协助解决——共同探讨,调控学习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网络资源不是唯一,教科书、挂图、影视广播都是资源,整理、筛选、过滤资源也尤为重要。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美术学科的特性,要始终以美术学科为主,信息技术只是工具。检测方式是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无疑将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对于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美术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