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班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3

“生本”班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刘晓阳

刘晓阳(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广东广州510091)

摘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使德育管理工作真正朝着这三个“一切”的方向去发展,是每一位德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探索的问题。生本教育的思想给了我们一种新的启示,近年来我校德育规范管理机制不断的健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指导学生结合学校每月德育主题及班级中心工作,收集信息,策划班级主题活动或制作多媒体软件在班级中展示,以实施生本教育,既促进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定向、自我规划和自我反思”。

关键词:生本教育规范管理班课创新能力自主发展

所谓“德育规范管理”是指抓好学生道德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严格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谓“学生自主发展”是指学校通过学生“自我定向、自我规划、自我反思”等方式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进而成为主体性的社会成员。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德育规范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学生自主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德育规范管理的实施。

要促使德育规范管理的制度内化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好地实现自主发展,那就必须有“一块主阵地”,在那里可以不间断地进行宣传和发动,使规范管理的观念生根、发芽,从而能开花、结果,进而能促成德育规范管理和学生自主发展之间实现更好的良性循环。而这块阵地,结合我校的实际,应该是每周一课时的班课和每天15分钟的午读课。

那么,在班级德育规范管理机制中,是否可以尝试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充分利用班课和午读课的导向、引领作用,好好地占领这块德育的制高点呢?

一、在班课中实施生本教育的迫切性

“德育管理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教师们自己如何变得聪明睿智、能管得住所有学生,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聪明、变得智慧。”生本教育能达到这种效果。何谓生本教育?简言之,就是依靠学生、为学生自主发展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是相对师本教育而言的。我们过往的课堂和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都是为了教师好教、学校好管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和以学校为中心的班级,“一步一个脚印”都是教师和学校事先设定好的,学生只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跟着就可以了。就好比导游领着一群游客,从一个景点到下一个景点,紧跟上,甭掉队,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游玩,容易了无生趣。

学校教育中德育地位不可动摇,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千头万绪的班级德育管理中,作为核心之一的中心(主题)班课教学实效如何,更会给班级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中心(主题)班课与一般的文化课、专业课相比,中心(主题)内容必须与时与事与人俱进,时效性、针对性强,没有具体可循的本本。是一门“人人认为可上,却非人人都能上得好”的科目。由于没有具体的教材内容可供参考,而思想性、理论性又都很强,且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容易导致说教、可信度不高等问题。在师本教育中,班主任唱独角戏,感觉无话可说,了无新意,学生厌学、受压抑,是产生中心(主题)班课实效性差的一个重大根源。反之,当学生对班课的内容充满热情、意气风发、努力向上时,我们的中心(主题)班课就有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基础。因而,生本教育在班课中的开展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班课中实施生本教育的可能性

在生本教育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在这种教育中能更大限度地恢复学生的学习天性,回归学生思维的主权。那么,在班课中有没有实施生本教育的可能性呢?

首先,要找到一个切入口。

我们知道,教书育人中更多的是“架桥”的艺术,就是说,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从未知未能的此岸到达已知已能的彼岸,这就是教育的实质。当然,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此处所说的“架桥”,应是架四通八达的“高架桥”,而不应是“独木桥”。譬如我们职中的班课教学,要架四通八达的“高架桥”应是更为便利的。相对来说,来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学习能力较弱,行为习惯不良,但动手能力普遍较强,没有普通中学那么大的升学压力,故开展创新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充裕。我校的班主任教师队伍,近年来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班主任专业能力研讨活动,探寻着一个在班课中实施生本教育的切入口,那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越条件──电脑平台进课室,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班课上来。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教师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在使用,无疑这使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们变得更聪明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呢?教育的要义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变得聪明、变得智慧呀!我们能否把这个切入口切得更深入,让学生尝试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到德育教育的活动中来呢?具体到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条件,集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教学设备环境已相当成熟,这样便为教育是为学生架设“高架桥”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其次,班课内容分析。

虽然中心(主题)班课内容或午读课的内容不像学科教材内容那样严谨,必须与时与事与人俱进,但学校已健全了从职一到职三的德育教学计划,而且每月均有学校的德育主题,把握住大的原则和方向,紧密结合班级热点,有很多内容都是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的。学生对日常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内容已有一定的熟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若继续沿袭师本教育的教育方式,仅“以教者和本本为全部资源的设计”,必然扼杀学生的学习天性,一个讲得累,一个学得苦,费力不讨好。中心(主题)班课中的许多内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辅以多媒体技术来充分展开。例如,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所管理班级的特色、专业和职业教育的侧重点,结合学校总体的德育教育计划,在学期初初步设定好整个学期的中心(主题)班课或午读课的内容专题,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学生提供活动建议和参考选题。

常言道,人生在世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以新生班为例:我们可以围绕“学做人系列”和“学做事系列”来展开德育教育。以下附“两个系列”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活动建议:

以上所提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活动建议仅提供了一种思路,不能囊括所有的班课内容,仍需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坚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注意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最后,学生分析。

生本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教育的关键是如何调动这一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资源的问题。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接触和使用过计算机,特别是二、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软件的使用能很快掌握,完全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动手实践,有比较厚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把他们的学习天性和现有能力,辅以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有机地整合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完全是可行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班课中实施生本教育的探索

英国培根曾经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生本教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从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把培根的观点和生本教育的思想结合起来,带来这样一点启示:班级德育活动的开展,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要从依靠班主任教师一个人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要发动起来,同老师一起认识事物。这样的班级德育管理才可能有生命力,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想的班级管理应该是“自愿军”而不是“拉壮丁”,班级德育管理要能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一是要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二是要有实效。

有几点做法可以探讨:

1.从学生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到班课活动中切入

我校计算机科组的班主任,在近年来的中心(主题)班课中尝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自主探究型德育教育活动,这种探究型班课的课型结构如下图:

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们看到,当班主任教师把一个专题任务交给学生,发动他们去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进行课件演示时,他们不但不觉是一份难办的苦差,反而会得到一种开拓感和成就感。生本教育的思想是要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一种充分自由的状态下通过自己“思维的感觉”或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安排,把自己的学习热情、学习经验、既有知识等等发挥到极至。自主探究型班课的实践,恰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它从学生尝试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到中心(主题)班课中切入,以点带面,提高和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共处,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下以电脑三(2)班自主探究型班课系列为例,可窥一二。

电脑三(2)系列班课安排:

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班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升大就业问题展开,主题鲜明而有特色,关键是有针对性。另外,班主任善于调动身边资源,精心打造一些平台,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个人风采,很多时候,学生们的独特见解令人鼓舞,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精髓。

2.以“说课”活动突破

开展自主探究型班课教学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其中有一关键是“说课”,要求每一专题小组在课件完成后,先要与班主任教师一起备课,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把“做、学、讲”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小组成员在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的基础上,先由学生自己谈策划本小组专题活动的思路及其依据,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在此基础上,小组完善原有课件,最后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演示课件并予宣讲。

“说课”不仅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且使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可以此作为推进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职中班课中实施生本教育活动的突破口。

3.探究学习中督导

本课型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但是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如我校开设了三大专业——计算机、电子、机电,另一方面,学生有些来自城市和较富裕家庭,有些则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处学段的不同,因此,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难免参差不齐,班主任教师针对各专题合作小组的情况给予适时指导便尤为重要,如提供资料、提供课件范例、指点途径、介绍技术指导等。

学生中不乏优秀人才,甚至隐藏了不少计算机“高手”,这部分同学能够带动起把多媒体技术整合到中心(主题)班课中的热情。当然,“玉不琢,不成器”,教师督导的关键是如何“琢”。

活动过程的开展中,学生自己会发现:自己可能学习好,但动手能力不如人;也可能自己计算机水平过人,但不会与人相处,不懂如何策划活动,口头表达能力差……问题出现了不要紧,重要的是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大家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找到今后的方向。关键是:德育规范管理的观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播种下去,可以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不但学生变得聪明变得智慧,老师也变得聪明、变得智慧了。

4.小组课件演示中观摩

每个专题小组经过搜集、整理素材进而制成课件这些环节后,最后都要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课件演示和宣讲。这正是一次展示各小组学习风貌、合作精神、能力水平的极好时机,是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尝试的一种导向,是推动面上自主探究学习深入开展的重要形式。其中,有几个成功的界面值得观摩:

(1)团队精神的效应

身处课件演示和宣讲的现场,不难感受到团队精神的效应。因为每一小组素材的搜集、整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进中心(主题)班课中,制成课件并要上台宣讲,常常需要反复推敲、多次尝试,课堂效果才能避免越位或不到位,因而,课堂展示上会折射出小组集思广益的团队精神。

(2)活动设计的创意

由于自主探究型班课活动的开展带有大胆实践、尝试创新的导向性,所以,走上讲台的每个小组在课件演示和宣讲中带来的创意常常激动人心。如:有的小组利用Frontpage软件做成网页形式来设计课件;更多的用Powerpoint来制作,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动感的动画图片;还有的用VB制作,不少小组用Flash来做课件;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更是发挥优势,用刚学会的软件,把Flash和Dreamweaver结合起来制作课件……每每都令人有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的感觉。这样的展示会激励师生们思考:如果不想停留在昨天,就要着眼于明天而不断学习进取。

中心(主题)班课现场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

(3)综合能力的演练

以“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开展的自主探究德育活动,综合了学生“学、做、讲”、“脑、手、口”并举的能力要求,它传播给学生这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如有同学们谈道:“通过做课件、与老师一起说课、上台演示宣讲,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做课件要经过搜集素材、选材、组材、网页的版面设计、联编,经过这一过程的洗礼,自己不但对学做事、学做人、懂规范的要求理解得更深刻,而且在多媒体设计运用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意识到:“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家的弱项,仍需不断强化。”而自主探究型班课活动的开展正为提升学生的这种综合能力、为尽快适应未来职业生活提供了演练场,更重要的是使各项德育规范管理制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自主探究型中心(主题)班课的现场,往往能吸引师生反复体味这些课堂精要。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展的系列自主探究型班课活动只是实施班级德育规范管理的一条主线,还可以辅以形式各样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例如,近年来我校实施的“文明班(先进班)量化考核”、“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文明礼仪之星评比”等正是实施班级德育规范管理的重要措施。在学校整个德育规范管理机制中,我们以自主探究型中心(主题)班课为一个重要载体,综合各级各类实践活动,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影响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个性与才能的机会和环境,促使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定向、自我规划和自我反思。

可以说,自主探究型中心(主题)班课、午读课是“实施班级德育规范管理必要性”的理念引领;而班级日常的量化管理,是这一理念的践行,是体验,是感受;至于班级、科级、校级及校外各类活动(包括日常学生的自治管理、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的开展则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主要的“试验田”,它们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整个校园管理因为学生的参与而充满活力和民主气息,也正因此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规范管理的实施,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沈奋《严抓德育规范管理,力促学生自主发展》.来源: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