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写作契机学生情至文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捕捉写作契机学生情至文出

谭正平

谭正平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一个学期的几次课堂作文训练,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捕捉生活的写作契机,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训练学生多角度观察、思维、写作。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悟出写作文是情感的表达,是生活的必须,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作品。

关键词:写作契机;流露真情;学生

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一些教师和家长鼓励学生平时背优秀作文,认为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背一两篇,一到考试信手拈来,虽是别人的大作,但背下来便是自己的,照样得高分。如此“全盘皆收”、“拿来主义”实在不可取。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学会“窃取”,并影响到做人不真实,还会写作文吗?遇到没有见过的题目,他们也只有凭空想象、胡编乱造,又何谈对作文的兴趣,何谈写出富有真情的作文呢?叶圣陶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一个学期的几次课堂作文训练,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捕捉生活的写作契机,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训练学生多角度观察、思维、写作。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悟出写作文是情感的表达,是生活的必须,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作品。

一、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

不少学生感到生活平淡无奇,每天从学校到家里,所谓“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什么事可写。其实是学生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自然界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日月星辰、风霜雨雪……都应是学生笔下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擦亮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眼睛、去以心发现心。

比如春天百花盛开时,笔者会带学生到郊外寻找春天的足迹,引导他们感受小河的清凉,垂柳的婀娜,果园的芳香……让他们在花海中徜徉,在草坪上躺坐,在苹果园里捉迷藏。孩子们回来写的作文充满情感和灵气。秋天硕果累累,笔者会把自家树上结的大石榴带到学校让孩子们观察、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笔者还会让学生抱来一盆盆菊花放在讲台上欣赏。情至文出,孩子们写出一篇篇不俗的作品。冬天飘雪的日子,我引导学生去接些雪花看看、品品、悟悟,放他们到校园里尽情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写出了美的雪,快乐的雪。学校整修花坛,笔者会引导学生去观赏花坛中各色美丽的花,启发他们:是谁悄悄插上爱护花草的木牌?采、议、查,写下来便是作文。因此,作文不要只寻大事情,那些生活中常被人忽略的“小事情”更值得采摘,写出来更真实,更容易打动人。经过这样的引导、训练,学生的作品不再空洞无物,而是真情涌现、富有个性。

二、从生活中捕捉写作契机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和班级会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我爱我家——感悟亲情”、“辩论会”、“选班长”、“小记者采访活动”……对这些活动,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及时抓住契机,让他们享受生活的同时注意品味和感悟,鼓励学生趁热打铁,用心写出真实作品。在“我爱我家——感悟亲情”的活动中,我知道学生用眼看,用心体会,写出了各具特色的家庭乐章。有多篇文章发在我校校刊《马蹄声》校报《马蹄中学报》上。

丰富多彩的生活带给学生的收获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再有活动,学生主动性更强,自觉把握契机,捕捉自己心情的瞬息变化,写出有灵性的作品。由此看出,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装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写作知识及技巧,不只是给学生读范文,而是运用机智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让他们迸发热情,写出感人的作品来。

三、从偶发事件中捕捉写作契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堂内外的偶发事件其实是书本上无法找到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契机、灵活运用、大胆尝试,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绽放异彩,学生会写出更多真实的个性作品来。正如古人云:“好诗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同时,自己更要做有心人,积极关注生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情绪和情感体验,随时捕捉偶发事件所带来的写作契机。

那次,笔者的脚不幸扭伤,只好跛着脚坚持去上课。笔者从教室里安静的气氛,学生端坐的姿势和关注的眼神中,读懂了学生对教师的担心和深深地爱。笔者忍着疼痛站在讲台上时,知道学生心里一定起着波澜,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机会。下课时,我真诚地向同学们的表现说声“谢谢”,没忘记诱导他们:“有什么话要给老师说吗?写下来吧!老师要听听你们最想说的话。”“水到渠成”,学生将自己没有说出的话,没能表达的情感全倾洒在作文上。有的学生写到:“老师,看到您强忍着疼痛给我们上课,我真为您担心。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您本该卧床休息,可为了我们,您一天也不肯歇。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老师,您歇歇吧!”有的学生写到:“老师,看到您扭伤脚,我多想去搀扶您,可您不让人扶;我多想把我的凳子送到讲台上,让您坐下,别讲课了,可我没敢,我知道您不会答应……”

学生的真挚话语让笔者深受感动。笔者更深切地悟到: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时机,与学生心灵沟通,就能触发其内在情感,写出感人的作品。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真教育是信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新的深处。”

参考文献:

[1]申振贤.个性·新锐·思维品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3).

[2]王汉雷.作文创新—我们永远的追求[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6).

[3]李真微.激活作文创意的新思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5).

[4]刘锡庆.作文“个性化”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5).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马蹄镇中学

邮政编码:56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