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理想课堂,实现有效育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探索理想课堂,实现有效育人

谢昆林

谢昆林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东江源小学342100

当前,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大量学生成绩平平,且厌学、早恋、逃学、群殴等乱象频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哪里?我想,进行有效的教科研,推动彻底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富有吸引力的高效课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

一、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课堂?

那么多学校的理想课堂,都呈现出以下共同的特征:

1.三维教学目标明晰,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快乐、有效地参与学习,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在具体课堂操作中。

3.教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激励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真正成为了主导者。

4.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充分发挥导学功能,体现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具辅助教学,使用科学合理,达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6.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核心性学习。学生既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累活动经验,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在讨论交流与展示中培养学生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充满自信的心理品质,在补充、评价、质疑、争辩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7.教师把现实生活资源和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错误、方法变成学习资源,善于生成课堂教学言行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8.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其教法与学法都有内在特点和规律。因此,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符合学科特点和规律,如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提出:语文教学要以阅读为本,英语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数学要抓住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根本”等。

二、怎么开展“构建有理想课堂”改革实验?

课改以来,各地学校、老师教科研热情很高,改革实验进行了不少,但卓有成效的案例不多。不少改革实验面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深入不下去,中途都不了了之或以失败告终。总结别人的失败教训,我们的理想课堂构建实验探索应该如何进行呢?

1.要明确实验目的。

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成果”为“我”所需、所用是根本目的,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而不是为了宣传做广告、为了让别的学校学习。

2.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早见成效。

学习他人,要专一,不要朝三暮四,今天学洋思,明天学杜郎口,结果哪个也学不深入,哪个也学不像样。别人的经验没学几天,就急于改头换脸贴自己的标签,想弄出自己的名堂来,所谓创特色,结果会画猫不成反类犬。

3.改革不能急于求成。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要先实验后推广。学校可先选择两三个班级进行试验探索,积累方法和经验后,再逐步带动全校其他班级改革。这样先小范围实验,不会因实验的失误而影响大局,等到有了身边的成功例子,大家也更相信方法的可行。有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实验成果推广起来就会减少阻力,才不会造成全校课堂教学的混乱,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在稳中提升。

4.慎重挑选实验教师。

任何一项改革,都有挑战性,尤其是教学改革,难免会遇到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偏差、传统观念、传统习惯与方法等方面的阻力,因此,实验教师的挑选非常重要。应当挑选富有爱心和敬业精神,又善于学习、钻研、总结和不怕困难的业务骨干来承担实验任务。

5.要把握实质,持之以恒。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借用别人的先进经验进行课堂改革实验,往往只学些皮毛就匆忙行动,遇到问题又不去深入学习和思考解决的办法,实验深入不下去,而且搞一段时间就放弃实验,实验者反过来说别人的经验是作秀的,行不通,找各种理由证明某种方法或改革不行,以此推脱自己学习不够、实验方法不对和毅志不坚定的责任,这是不对的。很多时候,不是方法不行,而是因为实验者没有把握别人方法的精神实质,往往还没学透,就以自己的学生和条件不同为由进行自己的“创新”,没有按别人的方法原汁原味地加以落实,结果一遇到问题就全盘否定改革的探索,这不是正确的教科研态度。

6.校长要亲自推动教学改革,营造深厚的教研教改氛围。

要引导老师形成“认真学习、探索、思考、总结几年,以后就教得更轻松”的教科研思想,尤其是年轻、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更应该有此工作理念。学校开展教科研,搞课堂教学改革,要的是探求比较好、比较快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方法,把它总结出来,不管面对什么基础的学生,老师们采用大致可行的方法,都能使他们尽快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扎实,比让老师一辈子苦教、机械地教、枯燥地教,要有意义得多,也不用担心学生考不好。这样的成功例子,全国已经有不少学校做出效果来了,如荆志强所在的江苏丹阳六中就是这样的。这需要校长有这个思想理念,才会引导老师们往这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