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新定义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数学教学中的新定义问题

孟占彪

关键词:数学;新定义;新概念

作者简介:孟占彪,任教于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

新定义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题中的新亮点,试举例共赏析。

一、与概率有关的新概念

例1:“上升数”是一个数中右边数字比左边数字大的自然数(如:34,568,2469等),任取一个两位数,是“上升数”的概率是。(2008年山东省)

分析:试题可用列举法,对照“上升数”的定义统计两位数中“上升数”的个数。

解:两位数共有90个,其中12~19,23~29,34~39,45~49,56~59,67~69,78~79,89共36个是“上升数”。所以“上升数”的概率是。

二、与一次函数有关的新概念

例2:定义[p,q]是一次函数的特征数。

(1)若特征数是[]的一次函数为正比例函数,求的值;

(2)设点A,B是抛物线轴的交点,其中m>0,且△OAB的面积为4,O为原点,求图象过A,B两点的一次函数的特征数。

分析:求一次函数的特征数其实就是求出解析式。

解:(1)因为特征数为[]的一次函数为,因为它是正比例函数,所以=0,得=2。

(2)因为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A1(-m,0),A2(2,0),与轴的交点为B(0,-2m)。

若S△OBA1=4,则;

若S△OBA2=4,则;

所以当时,满足题设条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与轴的交点为(-2,0)(2,0),与轴的交点为(0,4),一次函数式为。

故特征数为[-2,-4]或[2,-4]

三、与方程有关的新概念

例3:在实数范围内定义运算“☆”,其规则为:☆,则方程(4☆3)☆的解为=。(2008年湖北省孝感市)

分析:根据运算规则,将(4☆3)☆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原方程可化为:

7☆=13

即49-2=13

所以1=6,2=-6

四、与探索规律有关的新概念

例4:有一个运算程序,可以使:

现在,已知11=2,那么20072007=。(第19届(08年)“希望杯”初二第1试)

分析:由新定义的运算程序:,,则有于是有=-1=

五、与四边形有关的新概念

例5: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

(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

(2)如图1,已知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O(0,0)、A(3,0)、B(0,4),请你画出以格点为顶点,OA、OB为勾股边且对角线相等的勾股四边形OAMB;

(3)如图2,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得到△DBF,连结AD、DC、∠DCB=300。求证: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解:(1)正方形、长方形、直角梯形。(任选两个均可)

(2)答案如图3所示,M(3,4)或M(4,3)。

(3)证明:连结EC,因为△ABC≌△DBF,所以AC=DE,BC=BE,又因为∠CBE=600,所以△BC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EC=BC,∠BCE=600,因为∠DCB=300,所以∠DCE=900所以DC2+EC2=DE2,所以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

六、与点有关的新概念

例6:四边形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上的点,如果到这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不相等,但到另一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则称这点为这个四边形的准等距点。如图4,点P为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点,PD=PB,PA≠PC,则点P为四边形ABCD的准等距点。

(1)如图5,画出菱形ABCD的一个准等距点。

(2)如图6,做出四边形ABCD的一个准等距点(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3)如图7,在四边形ABCD中,P是AC上的点,PA≠PC,延长BP交CD于点E,延长DP交BC于点F,且∠CDF=∠CBE,CE=CF。求证:点P是四边形ABCD的准等距点。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四边形的准等距点”这个新概念,实质上这个“准等距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在这种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上;二是它必须到所在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不相等,且到另一对角线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抓住这两条,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七、与三角形有关的新概念

例7(2005年四川):在如图8所示的方格图中,我们称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根据图形,解决下面的问题:

(1)图中的格点△A1B1C1是由格点△ABC通过哪些变换方法得到的?

(2)如果以直线a、b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A的坐标为(-3,

4),请写出格点△DEF各个顶点的坐标,并求出其面积。

解析:(1)方法较多,如:先向右平移5小格,使点C移到点C1,再以C1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0得到△A1B1C1;

(2)D(0,-2),E(-4,-4),F(2,-3),S△DEF的面积等于一个距形面积减去三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得4。

例8(2004济南):在一个单位为1cm的方格纸上,依图9所示的规律,设定点A1、A2、A3、A4……An,连结点A1、A2、A3组成三角形,记为△1连结A2、A3、A4组成三角形,记为△2,连结点An、An+1、An+2组成三角形,记为△n,(n为正整数),请你推断,当△n的面积为100cm2时,n=。

解析: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识图,全面捕捉相关图形信息,寻找普遍性规律。

△1的面积为

△2的面积为

△3的面积为

△n的面积为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

邮政编码:450000

OnNewDefinitionsinMathematicsTeaching

MengZhanbiao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somenewdefinitionsinnmathematicsteachingbasedonspecificexamples,hopingitwillhelpstudentsperformwellinentranceexaminationforseniorhighschool.

Keywords:mathematics;newdefinitions;newconce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