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赵新燕

赵新燕(天津体育学院天津301600)

摘要:"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我们国家,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素质水平,更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体育课程。当学生进入高校深造时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相应升高,其中的体育课程也不例外,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但就调查显示,学校的体育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守旧,教学目标不能与时俱进等,及其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因此,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值得探讨,探究其原因,找出应对对策。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身体素质;体育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6-061-01

体育课程改革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任务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生涩难懂,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不能与时俱进,以及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生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没有明显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各项机能没有得到充分而有效的锻炼,所以,当前我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度和身体素质机能水平。

2.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功能的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3.针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思路的对策:

3.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学模式要淡化“竞技运动。在课堂上多让学生习得基本技术的前提下,能够增进他们的团结拼搏意识,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更为重要。

3.2深度挖掘体育课程的综合功能。强身健体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进取,交往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从体育课的小范围吸引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观念。体育锻炼不只在学校这个场所。在体育课中,技能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并且在课上通过设计游戏的形式,锻炼学生积极沟通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适应能力。

3.3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始终把握学生是主体的地位,不要填鸭式和满堂灌式教学。要适时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能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动态。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使得课上的每一位学生受益。重视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信息资源等。改革以往教师的单一分数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应该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情感态度与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定。

4.结论与建议

4.1认真贯彻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拓展知识,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和时效性。

4.2积极配合教师课堂安排的内容,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弃一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其评价[J].云南教育,2004(20).

[2]房宏,化学新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J].化学教学,2005(4).

[3]辛涛,李雪燕.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

[4]李吉会.如何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6(2).

[6]白晋荣,杨翠英.“质疑《纲要》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