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心理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心理学

孙秀玲

孙秀玲(麦盖提县刀郎第一中学新疆麦盖提844600)

摘要:素质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实行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由此,把在物理教学中怎样运用心理学为教学的高效服务这一课题作一些研究,对物理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兴趣;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129-01

学生要爱好物理学,他首先要知道这门学科的意义,于自己有何益处,这是一种共识。

什么是物理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义务教育阶段,除了应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还要以科学成就(古代的及最新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对初中学生来说,从生活中的物理入手,培养学习兴趣,要比单从理论了解物理要有效得多。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什么?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指向,它是由人们对物质或精神的需要而产生的,如饥饿时对食物感兴趣,无聊时对玩手机感兴趣。兴趣按起因说,又可以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眼前的情景刺激所产生的兴趣。如一幅好的画面,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急需的物体,一则生动的讲解等等。

间接兴趣是由事物的结果产生的。比如某人对学习物理并无兴趣,但物理是升学必考科目,而且在将来的事业中离不开物理知识,所以开始对物理有了兴趣。要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就要去发现这两种兴趣的来源。生活中的物理便是能直接引起兴趣的东西,把学生引入生活中的物理可以培养直接兴趣。生活中的物理又是与科学理论相联系的,它又能把学生的视野引向长远的将来,从而激发他们树立远大抱负,生活中的物理又起到了培养间接兴趣的作用。有个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探秘心。他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世界第一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世间真有“轻功吗”等等。这些问题促使他对物理学充满神秘感与崇拜感。于是他立志长大要当一位科学家、发明家或工程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除了学好物理课本知识而外,还搞起了业余发明。他发明的机械捕鼠器效果不错,自行设计制作的防盗门比工厂里制的防盗门更保险。

从认知规律来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正确规律。但怎样才能提出问题呢?那就是以“发现问题”为起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没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一切后续研究活动都是空谈。所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细微处发现问题,对于学习物理不仅能激发兴趣,还有深化认识的作用。

怎样培养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发现能力呢?可以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搜集。如从自然现象中找出自己不理解或不甚理解的现象。

无论天文地理,光、电、声等方面的现象都可以去发现。实践证明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搜集到不少东西。如“水为何只往低处流?”“为什么静止的水面没有坡度?”去污能力为什么热水比冷水强等等,不一而足。

通过了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心情是快乐的,思维是活跃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发挥。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老师不可能对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因为这不是活动的目的。活动目的是培养他在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一步。因为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创造力。

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老师不能束之高阁,怎样处理也要从怎样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考虑。比如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知识悬念吊起学生的味口,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解决。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作些解秘,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有个学生看了一个自称是硬气功表演的节目后问老师,那人的背上放了三层石板,又用铁锤猛砸而身体不受伤,真是气功的作用吗?老师笑了笑说,假如没有那些石板,一锤砸下去,他的身体会怎样呢?学生的探究兴趣被老师的活激发起来了。通过反复请教,他终于弄明白了铁锤砸下的力大部分被石板吸收了,所谓硬气功原来还有骗人的成分,我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揭露世间的伪科学。

激发直接兴趣,关注生活中的物理只是方法之一,课堂教学还大有用武之地。在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模式是违背心理规律的,只有素质教育才是遵循心理规律的。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根据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促进其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呢?那就是“以学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好比导演,学生便是演员,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十分活跃,课堂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这种氛围下,知识学得好,记得牢,会运用。

(1)小故事增强趣味性

课堂上,如果平铺直叙,则学生的脑海里也就波澜不惊,反应迟钝。如果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进一点小插曲,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光的反射规律时,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于是讲了一个小插曲。说是抗日期间有一支抗游击队来到一座寨子前,想进寨子住宿,不料守寨的人要他们猜出门前的灯杆的高度才能放入。他们没有任何测量仪器,怎么办?队伍里有位知识青年站了出来,在地面上放了一个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原理,用几何公式计算出了灯杆的高度,游击队顺利入住了。这时课堂顿时如死水里投下一块石头,激起了欢快的浪花。当学生们急于知道具体解法时,老师卖一个关子,要知怎么解法,且听学了光的有关知识后就会知道。然后,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2)培养敢于发言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对知识似懂非懂,怕说错受人讥笑;二是对别人的错误意见不敢争辩,怕被戴上不谦虚的帽子。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不活跃的局面。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要制定有力的鼓励措施,无论发言正确与否,只要敢问敢争辩,就要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勇于发言,畅所欲言。这样,教师就会直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给学生查缺补漏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中,只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韩安.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