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徐秀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地理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作者简介:徐秀兰,福建莆田第五中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莆田市地理科教学骨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功能已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但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因此,探索和尝试改变评价功能、评价方法、评价技术等内容,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重任。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发展性评价”,课堂教学实施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途径。尽管每一门学科课程标准都渗透了评价改革的思想,都在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变、评价手段的改变及评价的多元化,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缺乏更多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因此,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总结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评价对象单一,仅评价教师如何教学,不重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在评价者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评价指标过于简单,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教师教学过程以及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结果。具体情形往往是课堂里只有教师在认真地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自己的教学方案能否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质量不高且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

这样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教师的观念中是习以为常的,也是根深蒂固的,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虽然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许多改革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而使结果不够理想。检视这些改革,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验必须找到切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

二、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4)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课堂教学应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丰富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其指导思想一方面是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引导教师依据这一评价标准来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实现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也是为了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随着从关注地理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评价转变,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着力倡导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树立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1.由单纯的教授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新课程是师生共创的生命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改变地理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

2.由地理教师的独白转向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控制,注重学生的接受式学习,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一种失语的状态,没有形成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基础。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并伴随着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的过程。交流的内容除知识信息外,还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在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思维作为一种能力、作为一种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能力对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是极为有用的。例如,“讨论式教学”本应是地理课中极好的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方法。因为它要求教师给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地理教师在这样完全开放性的问题讨论中只能起启发和引导作用,设法鼓励他们发言,而不应控制得太多。教师如果

参与讨论,应以班内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参加,不做定性发言,也不应寻求统一的结论。

3.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要研究主体形成的规律,科学地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其产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教学反馈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这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变学生单向地从教师或书本接受为多维接受,变只有学生接受为师生共同接受,并由此改革教学的传统方法,即变“灌”、管”、“压”为“启”、“引”、“导”。

4.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理知识教育是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础,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轻视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寓能力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因此,教师要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应该从单纯追求知识目标转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地理课堂教学,既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知识上的掌握,同样也要关注教学中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学生达成情感的有益变化和意志水平的提升。

三、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校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评价交流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充分对话,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与要求。

1.要本着对授课教师高度负责的精神,要全面地收集信息,以求系统性、准确性、真实性。

2.课堂教学多元化的评价,实行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和专家点评相互结合等方式。自评通过教师的反思、自悟、自觉来改进地理教学工作;学生评教是比较真实、有效、可行的促教方法;教师互评便于形成互学、互补、共进的教研气氛;专家点评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3.评价要体现民主协商精神,在评价目标、评价计划的确定等方面,要本着校本教研的精神共同发展,授课教师与评课教师都要通过协商来确定,而不应是评课教师强加于授课教师的。在评价过程中,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任务。

4.评价方法应以对话和定性分析为主,评课教师与授课教师进行对话,共同找出问题及其根源、优势及其潜能,所以并不一定必须给出确切的评价分数。

5.评价要着眼于扬长避短,关注教师的发展优势和可能领域,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要发现教师的不足之处,找出其根源所在,以利今后避免和改进。

6.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把改进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

7.评价过程要有一定的周期性,经常进行。

教学评价是课改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通过建立评价制度来规范、引导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以诊断地理教学现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校本教研和地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地理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静.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4).

[2]赵慧.新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J].教学与管理,2004(21).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第五中学

邮政编码:351100

ReflectiononGeographyClassroomTeachingAssessmentin

NewCurriculum

XuXiulan

Abstract:Newcurriculumreformputsforward“developingassessment”,andtheimplementationofdevelopingassessmentinclassroomteachingisthefundamentalwaytopromotestudents’development.Thispaperexpoundstheapplicationofdevelopingassessmentingeographyclassroomteachingandsomepointsworthyofnotice.

Keywords:newcurriculumreform;geographyclassroomteaching;developing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