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阎晓林(重庆市忠县乌杨镇曹家小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施教方略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迫使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过时的教学观念,往往会阻碍时代的进步,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早在1953年罗杰斯就提出: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面对新课改,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尽快从旧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把学习的舞台主动让给学生。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的设计等都要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授渔,少一些授鱼。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多思考、多讨论、多归纳、多质疑、多发问、多实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我采取了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的办法。我先让学生回忆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研究圆的面积公式,最后由小组向我汇报。有的小组把圆拆拼成平行四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周长的一半,高是圆的半径;有的把圆拆拼成近似长方形,得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尽管方法不同,但结果一样:都初步概括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归纳得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舞台上参与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发挥,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所以,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愿对老师说,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参与自由表达的机会,有参与自由思考的机会,有参与自我评价的机会。只有教师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法导入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同学们,这个双休日,我们班准备和希望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前我们要准备好赠品,联欢活动的奖品和胶卷,另外还有同学们来回的车票等,这总共花费将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节课来算算!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小数乘法的学习中来。可见,数学课堂应该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活动。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玩”的天性,更有利于孩子们在“玩”中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学会交际,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不要让孩子去适应教育,而是让教育来适应孩子。”

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设计了一个“专家门诊”的游戏。我出了一些有错误的笔算试题,请学生当“小专家”,改正不正确的题,还要说明“病因”。另外,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我相应采用像钓鱼、送信、打电话等多种游戏。这些游戏穿插在教学中,有的让学生集体参加,有的启发他们分组研究。我们从课堂上那兴奋、愉快、大方、自然的表情与活跃积极的表现中不难看出:尊重了学生的“玩”后,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孩子觉得学习着是快乐的。

四、正确使用学具

正确使用学具是促进课堂活起来的工具。学生心理发展的内涵既包括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兴趣、自信心和数学观等)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的,而后者我们却往往不够重视。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时,让学生使用学具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而运用多媒体,不仅能优化数学课的导入,节省板面。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总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观。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已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唤起他们的好学,发挥他们的才智,使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个性得以发挥,能力得以挖掘,从而使他们成长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21世纪合格公民。

作者简介:阎晓林,男,1962年生,重庆市忠县人。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县级“骨干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