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参与兴趣,构建乐学课堂——高年级语文课堂“不活”的背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激发参与兴趣,构建乐学课堂——高年级语文课堂“不活”的背后

保承堂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阿干镇中心校730050

摘要: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大多数是比较沉默的,以往探寻课堂沉默的原因都是从学生层面入手的,本文尝试从教师层面来探究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使高年级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调动兴趣参与有效性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状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自问自答,声情并茂、口若悬河,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昏昏欲睡、毫不领情。教师陷入了令人尴尬的课堂沉默中。我想,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看得到,老师们也因此烦恼不已。老师们使出浑身解数:语言提示,语言鼓励、思想教育、甚至动怒,但晓之以理,晓之以情的一番努力都付诸东流,过段时间课堂还是恢复到这种波澜不惊的状态,我想这时候的老师只能仰面叹息了。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造成课堂沉默首要原因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其次是“语文基础不好”,缺乏自信;还有一些原因,如性格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等也不容忽视。现就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来谈一谈打破课堂沉默的对策。

一、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有话说

打破课堂沉默,还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思考,有感悟,有所得,有话说。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巧设饶有兴趣的导入、巧设贴近生活的探究、巧设锦上添花的小结等。试想,一节精彩纷呈的课上,有几个同学能耐得住寂寞?课题组的王老师在教《杨氏之子》时,提问:“杨氏之子的聪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假如当时的客人和你的姓一样,你会怎样说呢?”这时,同学们立刻开始激烈地讨论:姓焦的同学说“未闻香蕉是君家果。”姓马的同学说“未闻骏马是君家兽。”……前后桌之间,同桌之间,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指导学生写一次活动中,我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上课铃一响,我面带笑容走进教室,问同学们想放松一下吗?大家异口同声说想,接下来,我又说,今天,咱们举行一个活动,你们猜是什么活动?同学们有的说唱歌,有的说成语接龙等等,我神秘地摇摇头,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我迅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熊猫头像,但没画鼻子,学生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要举行贴鼻子比赛,我宣布了比赛规则之后,比赛开始啦,那堂课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上台,教室里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比赛结束,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我快速指导写活动文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活动按顺序说一说。因为学生亲自参加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说起来得心应手,生动有趣。可见,只要有了精彩的课堂环节,就没有沉默不语的学生。

二、亲其师而信其道——愿意说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打破课堂沉默,首要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语文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所以我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应,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三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我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因而我也受到了所有学生的尊敬和喜欢。我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热爱学生的激情来影响学生,把期待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温和、恳切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例如,检查《匆匆》的课文背诵时,课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字数少且意思好理解,就让基础差的同学(语文成绩总不及格)背诵;而第二部分内容多,且运用了许多生僻的字词,这时我就让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背诵,结果如我所料,课文背诵的都很熟,再加上老师在班里对他们的表扬,同学们背课文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都争先恐后地找我背诵,在讲完这一课时,下一课背诵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会背了。在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所以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三、恰当激励的课堂——争着说

孩子们都喜欢比赛,教师要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我首先应给予肯定,至于回答正确与否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我们几位课题组的老师都尝试着在课堂中开展。“争优活动”。具体方法是:只要在课堂中积极发言一次,就可得一个“优”字,5个优,就会有一次自主安排课外作业的机会。别看这个活动很简单,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老师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课堂,给每个学生机会。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课堂上,也出现了很多精彩的生成。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标课堂沉默:原因及对策.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8)。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