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5
/ 3

地方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

王红芳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摘要: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双轮驱动,实验实习融合联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双轮驱动

一、问题的提出

休闲经济时代,旅游业正朝着大众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常态发展,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饭店业呈现出产业提档升级、市场细分深化、产品持续创新、新技术应用广泛、经营管理品牌化、集团化、全球化等特征。我国饭店业在全球饭店集团化的进程中更是百花齐放,海外扩张、“走出去”的脚步明显加快,国内三、四线城市布局力度加大,全国性扩张势头明显,饭店品牌谱系趋于完善,市场微细分态势显见,依托互联网技术的非标住宿等新业态崛起壮大,在国际舞台上的硬实力彰显、软实力短板凸现(谷慧敏等,2016),亟需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精神的高质量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注入新鲜动力。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是酒店高级管理人才的后备军,就业前景广阔。然而,在旅游院校供需比已达1:7就业缺口的情况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行业就业率仅为59.07%(谷慧敏等,2016),表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较为严重,因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建立适合自身现状与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成为地方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自2004年创办至今,已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国设有酒店管理专业院校233所,实践教学模式大致归纳为三类,即:订单式培养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和“3+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李丽霞、刘贤明,2019)。订单式培养模式,以酒店企业需求为导向,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产学研相结合模式,将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教学过程中,酒店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学校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并针对酒店经营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酒店问题的解决中。“3+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把大学四年制的培养分成“3年+1年”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大学前三年,学生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阶段为第四学年,统一安排学生至酒店综合实习,接受酒店的服务与管理训练。

(二)我国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相比较而言,民办本科院校较多应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其次是“3+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公办本科院校则较多应用“3+1”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其次是产学研相结合模式。不论是应用哪种模式,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以下共性问题:(1)校企合作双方教学培养目标不统一,人才培养定位不一致,校企合作程度不足,形式化严重,校外实训基地的高度变动性及管理中存在大量简单用工的问题;(2)产教融合具有一定的难度,企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校专业理论知识构架不能无缝结合,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同,一方面高校教师不适应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非专业教师的企业师资因为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等原因不能适应高校教学;(3)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缺失或不足,实践教学经费受限(郑向敏等,2016);(4)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5)实践教学目标含糊不清,缺少具体规划方案,教学考核与管理方式不完善;(6)实践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内容以认知性为主,或仅注重操作技能,滞后于市场需求,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邓敏,2016)。

三、地方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复合型与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智技能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任务(王相惠,2017),而建立紧密联系市场、立足学校教育和酒店管理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力保障。因此,地方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需要充分整合与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围绕培养目标,促进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地方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

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供给者,需要时刻追踪并与行业保持同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酒店业发展需要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探索适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财经类院校具有较为雄厚的经、管、法学科优势,课程设置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学生综合素质较强。依据对酒店行业和同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调查,地方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大致可以表述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系统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理论和方法,精通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酒店业及相关行业的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咨询、教育等工作,富有国际视野、好客服务精神和成长潜力的复合型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依据培养目标,提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即: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教学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以能力培养为基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实事求是、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缩短学校到酒店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适应环境、开展工作,满足社会需要。

(二)“校内+校外双轮驱动,实验+实习融合联通”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地方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基础较为深厚,基础实验设施较为完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要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优势,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面向酒店业发展需求,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打造“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校内+校外双轮驱动,实验+实习融合联通”的创新型、发展型和开放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5ebe10c04c149_html_6f093286a829ce95.gif

图1 酒店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双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引企入教、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设计思想,围绕“教”与“学”两个层面展开实践教学,将课程学习、课程实验、实训、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创业竞赛、毕业实习等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拓展和完善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等多元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既能够正确理解掌握理论,又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专业素养。

(三)校内实验与实训

校内实验与实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培养方案中安排有实践学时的校内通识课、学科共同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实验,这些课程设置在大二学年和大三的第一学期,主要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同时辅以酒店现场调研、实地参观与体验等多种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将实践活动与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提高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的直观认知和理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二是学生的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项目竞赛,素质拓展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四)校外实践实习

校外实践实习也分为类:一是专业课程的实践,二是暑期实习和毕业实习。

专业课程开设在大三学年,包括与酒店岗位相结合的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

管理、康乐管理、安防管理、营销管理、收益管理等课程,每门课程的实践学时为16学时。由校企共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形成校企合作研发的专业知识体系,学校教师讲授理论部分,酒店管理人员在酒店现场讲授运营管理实践部分,这样有助于学生体验酒店的运作,同时,让学生深入酒店一线进行岗位实践,通过“做与学结合(体验、服务性实践、参与、观察)、研究型实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习、提拔见习主管、打造一个产教融合专业知识的平台”等方式(杨结,2019),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结构化企业培训体系、拓展学生自主知识获取场景、建立全记录和能力导向型的实践学习评估体系,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为行业培养更多留得住的高质量人才。

暑期实习在大一、大二、大三的三个暑假,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城镇社区、酒店,聚焦社会和行业热点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专题考察和参观访问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策划、执行、团队合作、归纳总结、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年级学生结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主题为“观察改革变化、体验基层岗位、调研基层课题”的社会调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专题调查报告,旨在使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国情,体察社会现状。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安排组织下赴酒店进行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调查酒店的经营模式、管理现状,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与运用,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调查报告。三年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在指导教师的安排组织下深入了解酒店经营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学年论文,为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做准备,为将来就业和创业探寻方向。

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学年,时间约半年左右,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充分融合,较好掌握相关岗位的基本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年10月底,学院与提前签约的有志于培养本科毕业生的国内外知名酒店合作举办双选会,大四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与会酒店双向选择,到自己喜欢的酒店与感兴趣的岗位进行实习。实习期间,酒店负责实习生的工作安排、劳动安全、劳动纪律教育、考勤记录和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学院辅导员及本科生导师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实习情况,协助酒店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此外,毕业生也可以分散到自己家乡的酒店或者应聘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这样有利于将毕业实习与将来的就业紧密结合。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增加了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了解了自己的潜力和定位,有助于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保障

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进行全程化的管理,并有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应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院级实践教学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实践教学委员会要求院长挂帅,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教研室主任参与其中,才可能在学院形成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的氛围,使全院上下形成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委员会的工作职责至少应该包括四项内容:(1)负责校外基地教学实践方案的制定和组织落实;(2)组织建立特色实践教学模式;(3)组织探索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及路径;(4)教研室制定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委员会的工作要求为:(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明确责任,精心组织;(3)严格管理,确保实效;(4)年级辅导员加强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严格遵守纪律。

2.委员会下设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联络,负责课程实践内容与酒店的对接与安排,负责教师挂职锻炼与观摩酒店、以及酒店需要解决问题的联系与反馈,为教师投身实践、促进校企合作创造条件。

3. 对教师实施激励,对学生严格考核,完善人才培养的衡量和评价体系。通过计算课时、创造便利条件等方式鼓励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对酒店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促进产学研的融合发展。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加以考核,以促使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激发学生不断学习、巩固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科学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发现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谷慧敏,李彬,贾卉,黄伟.中国酒店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分析报告[A].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6[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184-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3]郑向敏,殷杰.问题与思维:变革时代的旅游教育[A].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6[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242.

[4]李丽霞,刘贤明.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基于校企合作视角[J].智库时代,2019(37):164-165.

[5]邓敏.供需错位下酒店管理本科生实践能力教学与提升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07):208-209.

[6]王相惠.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5):256-257.

[7]杨结,饶勇.产教融合中的校企双主体“目标—行为”差异与对策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9,9(04):19-24.

作者简介:王红芳(1970-),女,山西万荣人,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山西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酒店管理理论和方法》;2019年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酒店管理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