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端午节》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走进端午节》教学设计

杜影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紫云小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时间和主要风俗、传说及诗词。

2、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节日气氛与快乐,进一步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端午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与中秋节的第三大节日,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等。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节,领略她独特的风采。

二、新授

1、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的由来,说法很多。端午节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西晋《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大家更熟悉的节日源头是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相传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百姓纷纷到江边凭吊。也有人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官被越国收买,谗言陷害伍子胥,致使夫差赐死伍子胥并把其尸体于五月初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还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设。传说曹娥见父亲溺水遇难,也在五月五日投江救父,就此被传为神话。据闻一多等专家的考证,端午是我国古代南方百越的祭祀日。这一天,他们以龙为图腾,以龙舟竞渡,以米投水祭龙,便是粽子的雏形。

2、端午节的传说。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孝女曹娥》的故事。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渔人盼大水又怕水,涨了大水鱼虾多,但洪水汹涌危险大。有道是“混水好抓鱼”,这是一年一度的渔汛,怎么能错过。曹娥他爹思来想去决定出江去捕鱼。爹走后,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上江堤上去望,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的渔船。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声招来几个她爹的伙伴,他们见了曹娥都叹气,说他们看见一个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爹爹”,拔脚朝下游追去。曹娥一连找了七日七夜,第八天,忽见江水中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好像她爹在跟水搏击。曹娥一阵惊喜纵身向江水扑去救爹爹。“曹娥跳进水里了——”人们呼天抢地,纷纷奔去抢救。但见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人们热泪满眶,围着江堤怨皇天。又过了三天,人们却在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人们满怀希望赶过去,果见一男一女,背贴着背,女的反剪双手紧负着男的,原来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曹娥虽然死了,但她却能找回父亲的尸首,把他负到江堤边,人们都说这是她的孝心感动了天。曹娥的孝心感动了天,更感动了四周的乡亲,他们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称她为“孝女娘娘”,还把渔村叫做曹娥村,把这条江改名叫曹娥江。

3、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自古延续至今。我国各地,在端午节这一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4、端午节的诗词。在端午节的习俗中,数赛龙舟最为热闹。唐代的诗人卢肇还为此作《竞渡诗》。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日子里,诗人们不禁都要提起手中的笔,挥毫泼墨,尽情的吟咏抒怀。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记一记这几首诗词。(课件)

5、端午节的饮食。食物和节日总是密不可分的,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代时,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明清两代,粽子更是作为一种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细长像毛笔的粽子,称“笔粽”,取其谐音“必中”,为讨吉言口彩。另一说法,这种“笔粽”吃到肚里,考场答卷,可妙笔生花。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粽子发展至今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在不同的地域,人们还会吃什么应景的食物来庆祝端午佳节呢?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还必吃黄鳝。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这一天会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河南、浙江等省的农村,在端午这天都会吃大蒜蛋,早餐吃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吃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吃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三、作业

端午节时,我们不但可以自己动手包粽子还可以佩戴自己亲手做的香包、五彩绳等庆祝节日,感受节日的喜庆。

四、总结

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传入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并对他们的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同学们,让这些令人骄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大放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