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

任磊

克拉玛依市第八小学

摘要:无论在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中,教学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对学生的合理评价越来越受重视。对此,以下文章围绕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还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做出对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检测。当前情况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让学生在教师正确有效地评价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注重综合素养的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进行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检测,有利于改进教育教学,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需要改进自身的教学评价,对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并清楚地认识到评价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核心素养培养所提出的要求,美术教师应该强调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基于正确评价观的引导,美术教师还应该从三个维度来多元的评价学生,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一来,在教师的全面评价下,便有利于学生多元智力和能力的良好发展。

例如,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彩墨的世界”时,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对中国画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可以初步的认识彩墨。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展开对彩墨画范作的欣赏,让学生和教师一同进行对彩墨画用笔、用墨等方法的探究。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欣赏儿童彩墨画作品,并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自行创作彩墨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构建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效果,进而使他们充分地了解彩墨画。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将所收获的知识技能转变成为素养。再展开对学生画作的评价时,教师不能够单纯的评价学生画的像不像或者是有没有使用国画技法等,而应该启发式的引导学生:“你喜欢中国画吗?你有没有领会到中国画在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神奇之处吗?”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们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可以就线条运用、布局把握等方面来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评价,以此来促使学生激发自身的创作积极性,并唤醒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突出美术学科特点,关注学生成长的有效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美术本身就是一个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所以教师就应该重视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体验和创意表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视觉形象,并在美术学习中展开理解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促使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还需要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即“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并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此一来,在有效的教学评价下,便有利于美术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另外,美术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个性差异,注重对他们成长过程的关注,强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可以单纯的用成人标准来进行对学生作品的衡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泡泡飞呀飞”这一内容时,这有利于学生对美术造型的体验,并可以促使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为这一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不要过高的要求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侧重性的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创造能力等。另外,通过展开吹泡泡这一游戏,也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到教材中的美,进而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在展开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技能目标和认知目标,然后再去深入的挖掘成长目标。

三、强调基于合作学习展开评价,增强学生合作学习动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展开交流,进而充分的分享和表达自身的意见,最终形成有效的方案,并以此来高质量的完成美术学习任务。基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也需要基于小组合作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例如,在围绕《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展开美术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笔来展现出自己家乡的特色之处。顿时,学生便纷纷展开对自己家乡的讨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商定好作品主题后,又会开始讨论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最后,通过观看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非常生动有趣,而且内容丰富多样,有学生画出了自己家乡的柿子,也有学生画出了稻田等等,而且,这些画作在材料运用和表现形式上都各有特色。总之,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兴趣喜好,而且还可以展现出集体合作的力量。

四、基于差异化教学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兴趣爱好难以得到满足,而且教师的教学也不太符合他们能力的需求。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展开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针对差异化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情况,美术教师也需要做出差异化的评价,以此来保障全体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水墨游戏》时,便可以根据高、中、低三个能力层次的学生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美术学习中的后进生,教师则可以要求他们了解水墨绘画工具,并掌握好不同的画法技巧,而面对中等能力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本上的画作展开临摹,以此来促使他们绘画水平的提升。但是就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引导他们提出对自身美术创作的要求,或者是向他们提供一首唐诗,让学生根据古诗来展开创作。这样一来,基于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教师便可以根据他们差异化学习后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和结果等展开差异化的评价,如此一来,便有利于学生在能力范围之内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促使全体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邵淑娟. 核心素养本位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