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教学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钳工教学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李宪强 何琳 许晋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山东省 潍坊市 261053

摘要:一直以来,理实一体化教法常应用到工科及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中,这种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般而言,在钳工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相互融合,从而打破单纯理论教学的限制,将实践及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边学边做,教师可边教边指导。将理论与实践操作互相转化,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还能推动学生不断发展与学习,完成教学的预期任务。但是从实践现状来看,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不及时得到改进,必然会影响这种教法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钳工;应用

引言

钳工工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行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缩短教学培训时间、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可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师团队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中职院校钳工一体化教学能力,总结普适性的教学经验,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融合,同步发展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体现了教师“做中教”和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统一。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内化,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推动职业院校增加信息技术在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训练,提高各专业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类专业必修的共享专业基础课,集信息技术学、传媒学、物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于一体并相互融合,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统一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热点以及教育信息化研究等。实践部分占用课时较多(约占总课时的3/4),主要由网络教学与学习、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现代化教学技能和现代办公技能五个实践体系模块组成。师范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掌握基本的现代教学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将来更好地胜任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合格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为主导的教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把学生学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也变为讲做结合、学做结合、分组讨论、个人实操、巡回指导等;教学中将能力目标细化成项目导向,采取任务驱动方法逐个达成目标;教学场所也发生变化,把在教室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实践教学统一到实验室进行,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相融合;评价方式变为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等综合评价方式,期末成绩评定采取“平时表现10%+理论笔记(书面作业)10%+平时实操(上机作业)40%+期末考试(笔试+实操)40%”。

2钳工技能操作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1建立实现评价体系

依据前面所设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合理制定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对每堂课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还要对教学情况给予评价。现实中,许多学校受到设备及器械限制,在教学中可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开展实习操作,并为各小组分配各种操作任务,统一讲解理论知识后,明确理论知识重难点,分别给每位成员分配各种操作任务,而且还要求学生应用所掌握理论知识进行操作,解释操作原理。完成操作后,要求各个小组交换任务再次操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能够从中掌握更多的理论及操作知识。教学中应有计划进行教学评价,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评定,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等不同等级,通过综合理论与实操得分得出学生总成绩。当课程结束时,教师要有目的对学生实操进行评价,指出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再次进行巩固与记忆,帮助与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彻底消化。

2.2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插入适当的教学活动,配合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验和效果分析,不断地对教学流程作出改进,形成一个或多个模板式的钳工工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框架,供该教学方法的推广普及。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虽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有涉及,但在二者的顺序安排上过于死板,通常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进行。该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实操,但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前期单纯的理论教学使学生难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很难将其与具体的操作步骤、操作标准联系在一起,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并没有被有效发挥。因此在安排教学流程时,需要根据模块知识的特点,灵活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保证知识与流程相互匹配。例如,前文提到的划线知识,需要在有一定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在理论讲述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或教学模型,构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辅助学生理解,以保证后期的操作能够顺利进行。而对于锯削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践首先产生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对锯削的理性认识,此时就要选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通过巧妙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操作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探究其原理,为之后的理论总结做好铺垫。

2.3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度

在钳工实训中一般采用小班化教学,即半个班一个任课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进度较慢的同学。每一个讲解完新知识后,教师要多在教室巡回指导,对于学生加工方式、姿势、技巧等方面进行逐一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明并指导学生改正,尤其是针对操作能力差的学生,要手把手的耐心进行讲解、指导、演示、纠正,以便于学生能正确、快速的掌握教学内容。

2.4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教学最为永恒的话题,钳工实训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内工厂、校外企业以及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和优秀校友进行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钳工在机械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转变学生对钳工狭隘的认知;邀请通过参加钳工工种技能高考的学生进行宣讲,让学生认识到钳工工种在技能高考中,只要努力,肯定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通过在钳工实训教室加装空调、加设信息化教学设备等措施,降低学生的劳动强度,增加教学成效。

结语

总而言之,钳工课程实践性极强。而且从技工学校实况来看,钳工教学过于重视理论,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因此,钳工教学应合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实践中抓住关键环节,真正发挥该教法在教改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宁健.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4(6):40-42.

[2]杨波.技校钳工理实一体化指导教学探究[J].中国培训,2016(24):87-89.

[3]宋钊.高职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操作层面若干问题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78-80.

[4]孙建忠.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9):25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