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亲和力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0
/ 2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亲和力之我见

任晓霞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绥山中学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必须抓紧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升其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更能够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合法权益,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然而由于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在日常课堂中无法融入教学当中,从而使得道德和法治教育成为一纸空谈。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亲和力提升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旨在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变成了应付考试的知识学习。教师和学生往往更加注重考什么。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变成死记硬背和知识灌输。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课堂亲和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兴趣,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分析。

  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个人思想进行教育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为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路上做出正确指引和帮助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要求人们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对学生進行个人思想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并认真对待学习,在与周围人们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时刻紧守诚信友善的要求。初中生大多比较叛逆,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诱导。因此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对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

  自古以来,人类都不能脱离社会,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身心发育。脱离社会很难使人类得到发展,甚至是倒退。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社会层面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于初中生来说,则要使他们能够全面认识并做到这八个字的要求。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法治观念,承担起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

  (三)树立正确的国家政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法律意识。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内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情,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则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因此需要加强他们的国家政治意识,让他们能够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从小学开始,学生的主要学习科目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很多初中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都存在着学生不认真学习的情况,而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是状态懒散,精力不集中。深入分析其原因,这与长久以来的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思想有关。正如前面所言,道德与法治学科并不是学生主要学习的科目,再加上很多学生和教师认为学习更多的是获得更高的分数,而道德与法治占中考分数比例较少,要掌握的知识点又很多,这与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相符合。

  (二)传统教育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因此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投入到学习当中。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学习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教师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变。目前很多教师仍然无意识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三)课堂气氛枯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道德水平,增加其法制知识,为学生之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然而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由于过于严谨和枯燥,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多的大道理和规则制度,让学生感觉道德与法治内容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

  三、 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亲和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提升教师亲和力

  亲和力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一项要求,教师具有亲和力,更加容易被学生亲近和接受,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为道德和法治教育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很多授课教师平时也是比较严肃的,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不苟言笑,使学生觉得难以亲近,给学生带来压迫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在日常多加练习,积极融入学生当中,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学生往往更加愿意亲近并效仿他们身上高尚的师德品行、渊博的学识储备、深远的眼界见识都能都感染学生,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做到努力提高其学识见识、理论水平和教学功底,不以教师身份压迫学生,而是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在平时课堂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放松思想上的紧绷感和警惕感,更加舒心的融入学习当中,则更加容易促使他们接纳相关的道德和法治知识内容。

  (二)师生互动提高课堂亲和力

  新课程标准改革后,要求教师从原来的知识学习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而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好的课堂氛围绝不仅仅是学生认真聆听,而是应该时而安静听讲时而激烈谈论,既要做到认真聆听教师讲解,又要进行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问答。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充分激发课堂的亲和力。

  (三)精选教材内容,授课语言更接地气

  教材内容是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做到充分利用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道德与法治教材基本上每年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而教师就要做到结合教材内容,将其中最新的道德觀点和法治理论教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其中理论性、政治性比较强的内容运用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形式表达出来,更容易增加课堂的亲和力。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提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亲和力,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愿意学习相关的道德知识和法制知识,从而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并能够终身践行。

  参考文献:

  [1]于晓见.构建和谐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8(30):124.

  [2]徐影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9).

  [3]康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互动教学[J].名师在线,2018,61(24):30-31.

  [4]宋雪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2019,571(3):72.

  [5]梁志超.巧用体验式教学,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学,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