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课堂问题行为研究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6
/ 2

小学低段课堂问题行为研究及策略

石小红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小学低段课堂问题的不断出现,不仅导致轻松愉悦、互敬互爱的课堂氛围难以构建,还深深影响着师生关系,严重阻碍着小学知识的学习进程,如何应对低段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部分小学教师不得其法,本研究通过对课堂中的问题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以供小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堂;问题行为;策略

Abstract:The constant emergence of low-level classroom problems in elementary schools not only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nstruct a relaxed and enjoyable, respectful and loving classroom atmosphere, but also deeply affects th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everely hinders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knowledge, and how to deal with low-level pupils'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s Som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re not allowed to do the sam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blem behavior in the classroom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the refer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Classroom ;behavior problems;Strategy

小学知识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处理好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规则,不仅能让学生在趣味、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知识,更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因此,建议小学教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在课堂中不遵守行为规范,干扰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行为,通常称为课堂问题行为。不同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课堂问题行为不同,在小学低段的课堂学习中,主要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显性的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

当前,在课堂问题行为中将出现的相互争吵、大声喧哗、顶撞教师等攻击性较强的行为归纳于显性的外向型问题行为。当出现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若是处理不当,其将直接破坏课堂秩序,进而严重危害教师威信,最终导致教师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其表现行为主要有:由注意力匮乏与外向多动引起的上课交头接耳,未经允许擅自离开座位随意走动或制作噪声等的破坏性行为;当教师对其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暗示性指导时出现的不顺从的抵抗行为;由多方因素导致个别小学生带有攻击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显性的外向型问题行为直接展现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小学教师应从其根本上发现问题,找出矫正问题行为的方法,尤其在小学低段,教师若是处理不当,会引发“破窗效应”,不仅将破坏以往建立好的课堂规则,同时也将阻碍班级学生的学习进程。

(二)隐性的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

相对于显性的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程度,隐性的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小觑。由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普遍注意力较短,教师不宜进行长时间的教授知识,而隐性的内向型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人身上,其主要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做小动作,上课睡觉,不参与课堂活动,一直做与课堂活动无关的事情等。由于这种隐形的内向型课堂问题并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师一般对此关注程度较小,但长此以往,对该学生极其不利。

二、小学生课堂行为的原因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不仅仅只来自学生本身的生理因素,还包括了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就有家庭环境因素,教师管理不当,学科教学方式没有吸引力等。

(一)生理因素

对于在生理方面上存在身体疾病或缺陷的部分学生,其在课堂表现上与正常学生相比会有比较显著的差异。譬如,患有多动症的学生在课堂上与同龄人相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在参与班级活动中,常见的是独树一帜,很难跟随集体进行行动。但是这类学生通常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却很难通过自身进行改变,长年累月,还会对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

除开自身的生理因素,环境因素作为潜移默化的第一要素,影响改变着每个人的发展进程。对于每个人而言,家庭生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境。学生的一言一行通常离不开其背后家庭环境教育的潜移默化。因此,学生若是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规范性的意识与行为,其在学校将会很难适应规则与规范,这就导致课堂问题行为以不同的方式不断产生。

(三)教师管理不当

在小学低段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问题行为与部分教师管理不当有着较深的联系。譬如,在专制教师的课堂下,教师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导致学生模仿教师处理问题时的方式,最终也将变得简单粗暴。也有部分教师因学生年龄小,成绩差等对其歧视,不公平对待,这将让学生逐渐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不同的管理方法会造成不同的效果,如何才能有效的管理,这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

(四)学科因素

学科因素也是影响学生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一,譬如在小学低段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笔算除法时,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技能,这个过程,若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学技能,不注重课堂创新导入,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学习变为被动学习,从而走神、做小动作等课堂问题行为随之产生。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改善策略

(一)设置校内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校内设置心理室,定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检查,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保证每个学生在心理方面能健康成长,尤其对于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的学生更需重视其心理健康。若是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医生与教师也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疏导。

(二)家校合作,为学生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当学生在课堂中多次反复出现显性或隐性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对其出现的问题行为原因进行分析并共同探究改正策略,最后利用家校合作具体落实实施,以此预防与规避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教师学习管理机制

对于新教师而言,经验的缺乏,导致其面对课堂问题行为发生时,不知如何处理,甚至有可能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学习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针对课堂问题行为有关培训及讲座等,以此为教师提供学习经验的机会。

(四)以创新课堂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小学生的特点往往对新鲜,贴近生活且具有生动形象是事物充满兴趣与好奇。因此,对于学科中部分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贴近学生喜欢的卡通动漫或者新奇不常见且具有生动富有儿童色彩的事物进行教学设计。譬如在设计人教版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时,选择学生喜欢的“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为主角,创设情境:熊大想盖新房子,让熊二去采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的物资,可是熊二不认识这些图形······最后熊二经过学习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终于成功买回物资。低段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十分的短暂,想要学生紧跟课堂,情境创设必不可少,而选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创设情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结语

小学课堂问题行为在教学中是常见的问题,教师若是不及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将会逐渐影响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进程和身心发展。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教师和学生都呈正向作用,不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它还促进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形成一个有效的课堂。最后,教师在处理问题行为时应注重灵活应用管理与沟通艺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启瑞.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及应对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10:18-19.

[2] 孙畅.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2017:39-40.

[3] 于玲.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策略[D].山东:鲁东大学,2014:18-18.

[4] 赖秀琴.基于矫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改善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