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马静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1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朗读时间不足,朗读内容不够丰富

新课标下,小学生开设的课程已经相当繁杂,挤压了学生大量的朗读时间,语文朗读时间不够充足,整体的朗读内容不够丰富。就当前的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讲解、学生互动、疑难解析等占据了很多课堂教学时间,朗读教学剩余的时间微乎其微。加之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知不足,认为朗读会耽误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教师根本不愿意过多的进行语文朗读教学。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没有较长的朗读时间,教师不能对朗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研究,限制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降低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谈不到学生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了。

1.2学生朗读兴趣不高,朗读目标不够明确

就当前的朗读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模糊只是阻碍学生朗读兴趣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影响整体朗读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则是学生本身。在目前的整体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愿意进行知识学习,同时由于学生积累的词汇、精句较少,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对于语文阅读来说,学生对朗读的认知根本不够,他们完全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安排的朗读时间学生会尽量完成,部分学生也会放弃进行课文朗读。所以在目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第一忽视阅读重要性,不能深入进行课文阅读。第二就是当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直接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直接受到影响,无法满足实际的发展要求。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1正确认识朗读,延长朗读时间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朗读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朗读计划,来保障朗读教学在课堂中能够有效运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对朗读教学有一个正确定位,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让朗读教学发挥自身价值,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2.2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朗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学会进行适当范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要融入真情实感,读出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自我情感意识,有效促进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学会在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教师引导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进行联想,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加强学生对朗读能力的锻炼。

2.3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朗读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都让学生对朗读感到枯燥,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环节来丰富朗读过程,如:朗读比赛、朗读接力、朗读表演等等方式。教师通过朗读形式多样化把朗读过程变得趣味性十足,让学生感到不再枯燥,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朗诵教学效果。

2.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朗读之前先通读课文,朗读时不确定生字读音时应用字典查找生字的读音,在标注读音后,反复朗读几遍,做到熟读课文,这样才能流利朗读课文内容,学生听讲过程中认识到朗读时对于不认识的字应用字典查读音,从而促使学生朗读时积极查生字读音,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查字典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利用斜线标准断句,学生按照要求边朗读边用斜线标注出语句的断句,并且学生做到控制朗读速度,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朗读速度过快,难以听清楚读音,导致朗读效果不好,从而使学生改掉很多不好的朗读习惯,进而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认真朗读、按照要求朗读,以及正确读音、控制朗读语速、正确断句、认真查生字读音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5制订科学合理的朗读能力培养规划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成长和心智发展特点制订教学计划。低年级阅读以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为主,学会从字到句再到到段、篇的朗读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朗读的目标不能订的太高,让学生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阅读的目标”这个大苹果。高年级阅读的目标就不能仅限于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了,而是要通过朗读理解句子的含义,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理解能力的训练,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能力的规划训练,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养成才能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6传授朗读方法,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之前,应传授朗读方法,使学生意识到朗读时应先拼读生字读音,明确生字读音和断句方法后才能连贯、流利朗读课文。同时,明确朗读要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提高朗读的效果。而学生为了增强自身朗读的感染力,也会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且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也会做到灵活运用朗读方法,进而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朗读能力。

例如:学习《司马光》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区分文中角色,并告诉学生根据文中主人公表述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做到正确发音、连贯朗读,学生明确朗读要求和朗读方法后,灵活运用朗读方法朗读文章内容,朗读时学生流利朗读,逐渐提高学生朗读的连贯性和朗读能力。表明教学中传授朗读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7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纠正学生朗读错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朗读情况。朗读是体现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为直观的一种方式,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会出现读错、发音不准确等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错误。在朗诵前,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过朗诵加深学生对其的印象,朗诵后根据学生实际错误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这种朗读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结论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应运用激励教学法,并展示出学生喜欢的图书,能够促使学生对朗读图书感兴趣,学生的朗读兴趣提升以后,也会积极运用所学的朗读方法认真朗读课文,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增强学生语感和朗读能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思考[J].学周刊,2018(28).

[2]鲍虹.浅谈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