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

李平芳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第二中学, 674102)

摘要: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们数学知识能力的需要,更是巩固学生学习能力的需求,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灵活地制定教学作业。依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实现分层作业设计和实践中数学课堂高效的教与学。本文基于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通过不断思考、创新,触类旁通,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素养。因此,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初中数学布置分层作业的作用分析

第一,教师布置的作业须与当天新授内容相对应,起到巩固、运用新学知识的目的,做到一课一练、日日清、堂堂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第二,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有一定的维度和创新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维度的作业,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作业后还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规律。传统的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很难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相同的,但因为班级学生存在较大的能力差异,对于相同的题目,学困生做起来可能比较困难,中等生做起来稍显吃力,而优良生做起来又觉得有些简单,这使得给学生布置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传统作业内容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大多情况下,初中数学作业是以反复练习为主。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题目相同,班级中优先完成的学生的作业就变成了答案,其他学生开始传阅、抄袭。当教师查阅时全是相同或相似的答案,作业本身的价值就消失了。传统作业内容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教师布置数学作业时常常担心学生不熟练、容易出错,反复布置相同的题目,一遍遍地让学生练习,使学生感觉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二、设计目标性的数学作业

分层前需要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特点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组为优秀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学困生,所占比例大致为30%、50%、20%,对学习有进步的同学可提升到高一层次的组,以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在确保B层次学生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要对A、C层次的学生进行“两头抓”。在农村初中学生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上所教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注重学生对教学所学知识的充分掌握,充分考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出设计作业的针对性。如教学了等腰三角形这一内容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为重点进行有效设计。这样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数学作业,学生很容易对所学内容知识点的充分吸收,这样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也得以培养,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三、根据学生学情状况,对学生精准分层

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书写认真,有的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作为教师要客观地看待这些差异,让这些差异化的学生在差异化的教学中得到适合自己层次的发展,获得学习的进步和快乐。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性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层次代表学生的学习状况比较差,在教学内容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属于学习困难型,这一层次的学生时常容易被教师忽略,并极易因为教师的区别对待而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B类层次代表的学生学习状况一般,做题时感觉并不困难,考试检测成绩平平,属于学习中等型;C类层次代表学生的学习状况非常好,这类学生比较聪明、乐于学习,在课堂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积极性,在课后作业上有着十分高效的表现。按照这些特征来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便于采取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使作业的设计质量与实施效果显著提高。教师需要明确两个方面:一是分层次不是对学生级别的划分,而是为了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收获共同学习的成果和体验快乐;二是分类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刻苦学习后,他的学习能力产生稳定持续的增长,经过教师的测评后调整前进一层,而对于处在较好类别层次的学生,如果学习能力下滑,教师就要调节他的层次,避免他在优良层次积累的“生米”越来越多,“举步维艰”,不利于自己的进步。类别层次的调整是按照A→B→C和C→B→A进行的。

四、作业完成后的分层评价设置路径

在进行阶段性检测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设置分层试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测试时都能较好地完成测试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分层作业设计之功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情感,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让他们既有成就感,又会有压力感;对于B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始终处于奋起直追的状态,以促进其不断进步。这样设定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促成学生的每次作业都像是一场无形的竞赛,起着良性循环作用。

结束语

分层作业的布置是老师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必须采取的教学步骤,且更符合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知识基础的教学措施,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使每名学生自觉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下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学目标,实现初中数学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巧玲.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分层设计的新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3):73.

[2]王喜梅.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和评价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3]魏振军.农村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