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张德明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中心小学 ,广东 韶关 511190

摘要:学生的学习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对错误资源予以有效利用,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理清问题背后的障碍,不仅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发现意识,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课堂上出现错误的价值有时会高于正确,在一定的教学程度上蕴含着创新的可能性。在课堂里教学中,老师往往满足于学生的对答如流,一路凯歌,而视学生的出错为洪水猛兽,唯恐避而不及或一笔带过。叶澜教授曾在他的书中提到: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它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习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一、错误产生的原因

1.生活经验不足产生错误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的特点和认识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这些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教学“可能性大小”时有学生说:小明的身高不可能比爸爸高。他还解释:“小明是小孩,我们的爸爸都比我们要高。”显然,这位学生由于受到生活中“爸爸都比我高”的影响,考虑问题片面,因而认识发生了错误。

2.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彻

概念和公式是解题过程中的理论依据,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往往只会背诵概念,套用公式,而对概念和公式没有真正理解。如,在学习某个公式时,所有与教学内容相类似的题目都可以根据公式进行解答,但如果把题目稍微做该别,或加以其它的条件,学生在硬套公式去解决问题,就出现错误。

例如,在 “找规律”中有这样一个公式:“不同和的个数 = 总数-框的次数 +1。”许多学生将这个公式烂熟于心,却没能理解其真正含义。

又如:按 一 定 的 规 律 排 列 :1,0.1,5,0.2,25,0.3,( ),( ),( ),( )……

3.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前面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后面学习的知识反过来也会对前面已学习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干扰。如在学习乘法运算律时,学生经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而产生错误。如:在计算(8+10)×125时,有的学生会受乘法结合律的干扰,往往会做成8×125+10;同样用简便方法计算(125×125)×8 时,有的学生会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干扰,做成(125×8)×(125×8)。再如计算7.5+2.5×4时,学生往往受运算律知识的干扰,做成了(7.5+2.5)×4。

又如:“一个数是 27,比另一个数多 5。另一个数是多少?”学生答案:27+5=32。

二、有效利用课堂错误资源的策略

(一)、让“错误”成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由于受个体的差异不同,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合理地利用学生的错误,引导思考,探究原因,在错误中查漏补缺,变“错误”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理解,教师不必回避和遮掩,适时引导,提供给学生充分讨论的平台,进而引发探究,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平衡”进而探究寻找到“平衡”的支点。

五年级数学教学现场——老师出示一道关于年龄问题的思考题:小华今年8岁,爸爸30岁,几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小华的3倍?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陷入了沉思,教室里一片寂静。显然,他们被难住了。正当老师准备讲解时,有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我知道了!(30-8×3)÷3=2(年)。”其他同学听了他的回答,顿时热闹地讨论起来。 “不对,2年后小华10岁,爸爸32岁,32不是10的3倍。”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举例的举例、列表的列表、画图的画图,忙的不亦乐乎。(30-8)÷2-8=3(岁),(30-8)÷2×3-30=3(岁)……一个个不同的解法不断涌现出来。

(二)巧用错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应保持宽容积极的心态,从学生的思维视角来看待这些错误,鼓励学生表达出具体的思路与想法。学生犯错是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水平的真实性反映,应当成为教师进行课堂针对性知识教学的良好契机,是教学过程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画角”一课时,要求学生画一个60°的角。在巡视学生画角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画成了 120°,心想这么简单的操作还出现错误,本想指正,但转念一想,学生既然出现这样的错误,说明思维有不严密之处,可以运用这样的错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错原因。于是,将所画的角放到了展台上,很快台下出现了一片学生的质疑声,纷纷说:“老师,这个角画错了!”追问:“这个同学画的角,错在哪里?”学生们指出:60°肯定是一个锐角,而他画的是一个钝角,显然他画错了。我继续引导:那我们一起来帮助这位同学,好不好?大家帮他找找原因,看看是哪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大家立即热烈地讨论起来,有学生询问那位学生画角的方法,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同学角画好后,没有测量进行验证。很快,有学生寻找到了原因:应该是那位学生没有注意量角器上面的内刻度和外刻度。

通过对错误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既能避免学生因犯错而形成心理与精神上的压力,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较强的求知欲。

(三)分析出现错误原因,触类旁通

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的教学产物。教师要通过差错分析错误的原因,了解错误背后的障碍。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让他们自主发现错误。

比如,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6.8 除以 2.6 ”时,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不对的,有的得出的商是 1.4 ,有的得出的余数是 22 。在看到学生的错误后,我并没有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的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错了。除数是2.6,而余数是22.根据数学知识除数要比余数大,说明余数22是错的。余数22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所得的余数,而正确的余数应该缩小10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是一种宝贵而难得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从错误资源中获取新的知识,在错误中探索,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