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个案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个案浅谈

杨华幸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五里铺小学 722400

【摘要】:后进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门学科中都存在,数学由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后进生的人数很多。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后进生更是不在少数。他们叛逆、自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在对待后进生时,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正视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分析了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让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提高,以达到后进生的转化效果。

【关键词】转化 后进生 个案研究

【前言】

我校是一所硬件环境较差的乡村小学,学生家长多数因经济原因,外出经商、务工,对子女的教育要么只是对子女简单粗暴的惩罚式教育,再加上一部分家长自身素质较差,家庭的不和谐,导致一些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偏差,进取意识不强。而部分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环境比较重视的家庭,则把一些基础较好的孩子送到了城里就读,剩下的学生中,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班级中所占比例明显偏大,这种现象和生源结构,影响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效,影响着我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个案分析】

王逸豪,男,四年级学生。该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日常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迷恋游戏。性格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日常自由散漫,行为习惯欠佳,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该学生是家里独生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的关心、精心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孙,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由于父母出外忙于工作,对孩子无暇教育,加上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他养成了懒散、固执、倔强、我行我素的性格。该生虽然思维较为灵活,但学习缺乏自觉性,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目标,课堂自由散漫、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课内外作业应付了事,长期不能完成,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游。

根据王逸豪内因和外因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下面就数学后进生的转化个案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自身修养

在新的课改下,教师作为知识的引领者,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素质修养。包括渊博的知识,亲切幽默的语言,良好的师德,以及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等等。因为渊博的知识能吸引学生,亲切幽默的语言能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现代教学技术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扎实度都大大提高。

(二)用心了解后进生的情况

1.外部因素,由于爷爷奶奶内心的孤寂使孩子得到更多的溺爱

通过家访了解到在家里很受宠爱,所有的事情爷爷、奶奶都由着他的兴,如在家他是电视迷,看起电视来连饭都不吃,奶奶心疼他,怕他饿坏了肚子,都是在他不吃饭时把饭端到他的跟前让他吃。在学习上爷爷和奶奶根本不关心,他们的思想就是只要能长大成人就可以了,农村不识字的人多着,对农村老年人来说体会不到读书的重要。

2.长期以来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

王逸豪在班上总是很“显眼”,上课不认真听讲,纪律散漫,好动贪玩,作业抄袭……甚至老师说今天有一同学作业做的不好错误很多,全班同学会习惯性地将目光转到他的身上,老师面对面这一现象也无法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来帮助他,这种歧视导致该生破罐子破摔,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3.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社会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原因,王逸豪一直对学习没有真正产生兴趣。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三)激发后进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挖掘学生潜力的基础。只有自信才有竞争,才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我就尽可能的去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让孩子多做基础题,以求他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调动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诱发他的上进心,从而转化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使他懂得基础知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四)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所以说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尤为重要。

1.关心后进生,诱发兴趣。日常学习生活中,我注重和孩子感情的交流。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在生活上对他进行帮助,用真心去感动他。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都有了很大改善,成绩得到很大的提升。

2.表扬鼓励,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记得有一节课,班上学习气氛不浓,简单的问题举手发言的也很少,我就抽王逸豪同学起来回答,他回答正确了,我趁此机会当着全班同学好好表扬了他。当我问下一个问题时他就主动地高高举起了小手,同学们一看也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课堂气氛一下浓厚了,学生兴趣也高涨了。通过这次不经意的表扬,这位孩子上课爱回答问题了,后面经常注意他,抽他回答问题,他觉得老师关心、喜欢他,也慢慢改掉了不做家庭作业的懒惰习惯。

3.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后进生兴趣。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把学生引入琳琅满目的超市中,首先通过屏幕展示货架上的各种货物,在轻音乐的伴奏下闪烁出各种物品的价格,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读出各个物品的价格,如:2.5元,5.36元,23.25元,10.06元,知道小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快就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小数的含义。

(五)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习惯是一切行动的因素,不同的学习习惯对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个人认为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孩子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面对提问尽量浅显易懂,启发思维。另一面还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的任务,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是学生“听懂”数学课的关键。

2.动脑多思的习惯。在课堂上,我提倡积极动脑思考,正确与否都鼓励举手发言,说到哪儿不会了,提示大家做帮助,如果不会答,也可以把别人的说法复述一遍,这样逐步训练孩子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首先要求具体明确,即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另外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总之,转化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相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教师用足够的爱心去关心和呵护他们,用我们无私的爱去为他们导航,后进生定能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 徐云虎.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1,000(006):279-279. 

  2. 达选勋.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教师,2015,000(033):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