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有“利”可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有“利”可图

王爱英

江苏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214000

摘要:适当的分层教学有利于学校的对不同程度学生的管理,有利于教师对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语文课堂实行分层教学,有“利”可图。笔者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例,探讨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有源可溯。

这个概念的运用最先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鉴于当时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部分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他们进行分层教育。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大多数中小学都采用了分层教学。但好景不长,对“分层教学”带来的影响出现了两大对立现象:一是赞成分层教学,认为有利于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带来有效影响;一是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样的分层给学生带来了“歧视”,对“后进生”明显不公。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入了“分层教学”的概念。但多数运用到了数学和英语学科,并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温州教师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对2003级高一新生进行英语分层,探索利与弊。探索结果显示:分层有利于中高层次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但对于低层次学生,弊大于利。

综上:无论中外,对于“分层教学”并没有一致的评价;近些年来,并没有显著的,有巨大影响力的分层教学研究成果现世。

究其原因,分层教学的模式可能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无独有偶,我们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老夫子也提出过相似的概念:因材施教。


《论语•先进》: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对待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去问,孔子的答案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可以理解为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某种程度上,因材施教是儒家教学的基本原则,其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说是分层教学。以下是笔者基于自己任教学课分层教学的相关探究分析。


语文分层教学,有法可循。

与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语文分层教学有它显著的优势,既可以让优等生“吃得饱”,又可以让后进生“走得牢”,然而要想使分层教学发挥其明显优势,其重中之重的责任就落到了任教者身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鉴于这一要求,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内外该如何分层教学呢?


一、课前:目标分层

备课备学生。一个班级学生大致被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优等生,基础知识扎实,语文思维能力强,适合有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等生语文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需要不断点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后进生则掌握不全语文基础知识,对稍有强度的语言运用、语文思维能力题,往往兴趣不大。学生的分层,导致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有不同的目标分层,争取每个学生都有能够达到的一定的目标。


以《木兰诗》的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一、掌握并整理重要的文言字词。

二、朗读分析中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


这是笔者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所列的两大主要目标。针对第一个目标,设计意图是记住课文中所有的课下注释,以及课内的重要实词和虚词,但是这对后进生来说困难颇大,所以这个目标应该分裂为两个。一是掌握并记住课下注释。二是梳理课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并整理常见的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如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等。

相应的,我们的第二个目标也可以分裂为两个。一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木兰巾帼英雄形象。二在木兰英雄形象之下,感受他的小女儿柔情。

从以上每一类目标中可以看出,前一个目标符合大多数学生,后进生也是可以掌握的,而后一个目标,则是对中等生优等生有较高要求。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目标分层好似建屋筑基,有的放矢,才可顺利进入课中。


二、课中:任务分层,提问分层

由于定班教学的局限,学生的座位是固定的,课堂中的分层,就需要教师会下“盲棋”,心里清楚的知道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位置分布,并且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程度。如此才能在后续的课堂中做到提问分层以及任务分层。

(一)提问分层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似乎优等生是主力,课堂也变成了优等生,及教师的“一言堂”,而要打破这一局面则需要教师的任务分层,提问分层,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有所得。

以任务分层为例,可以把一些适合小组活动的学习任务分层。

在学习《木兰诗》时,根据班级原有座位分成了五小组,争取每一组里面都有三类不同程度的学生,然后布置任务,讨论主题:你认为本文着力塑造的是木兰的英雄形象还是小女子形象?依据分别是什么?任务分成一名同学记录,一名同学发言,剩下组员讨论,每人都要有发言。如果该组同学有自愿承担任务者,那就不需要教师分配任务了,毕竟学生的自主自愿高于一切。如果没有学生自愿领取任务,就需要教师对任务进行分组分层。一般发言的选择那些语言表达能力有但不强的中等生,记录的则选择一位字迹还算工整的后进生,让他在记录的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动摇并震撼他一贯的单一的学习思维。其他的几个学生,在每个人都要发言的要求下,都会有话可说。尤其是后进生,他们会为了自己有话可说,会比较认真的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但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进行小组活动,这时候就需要提问分层了。

(二)提问分层

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顺利推进课堂,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思结合,使课堂事半功倍。从眼前来说,提问优等生或中等生似乎更有利于课程推进;但长远来讲,被忽视的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将永无“出头之日”,他们会成为班级语文成绩的“拖油瓶”。提问分层,意在调动所有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好学生学得更好,使后进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在教授《湖心亭看雪》时,有如下问题可对应分层:

提问后进生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

提问中等生这些句子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提问优等生通过有感情朗读写景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课前明确的目标分层再到课中的任务分层以及提问分层,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享受被关注的喜悦之时,学进去一些应学的知识,进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而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所接收消化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不同的作业。

对于优等生的作业,往往减少重复机械的抄写,反之增加创造性写作类或深入思考类的作业。对于中等生必要的抄写要有,但遍数要减少,同时对他们提出一些稍难的,需要动脑筋思考完成的作业,对后进生抄写默写作业是必须的,但同时可给他们一些可以选择性完成的课时练习。

我们要承认,人人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不一定人人都成功上进,但至少机会是均等的。简单说,我们还可以把作业从数量上分层,要求优等生全部完成,中等生完成2/3,后进生完成1/2。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与个人能力相匹配的作业量是相差不多的,完成时间也相当。例如背诵古诗文,尤其是课文时,优等生在背完之后可额外补充名篇背诵,而后进生可画出重点词句背诵。能力与任务相当,这样便于教师统一的作业反馈。

作业反馈中重要的是评价反馈分层,有效的合理的评价,才能促使学生有足够持久的学习劲头。教师已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作业,反馈时不能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中肯评价。弱化等级差别,肯定微小进步,力争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巩固并有所进步。

四、分层教学有 “利”可图

分层教学的施行者是教师,受益者是学生,也是教师本人。

分层教学是对教师的考验,是心中有学生,有任何一个学生,任何时候有任何一个学生,如此分层教学,才会运用到课前,课中课后。心中有学生,是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对我们自己职业的尊重。如果自觉分层教学,繁杂无趣,那退而求其次,可以给学生多一点选择。笔者倒觉得多点选择恰也是分层教学的执行精髓。课前多点目标供不同学生选择,课上多点不同难度系数的问题及内容任务供不同学生选择,课后多点不同程度的作业,供不同学生选择……优等生在选择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中等生在选择中强化自己的能力,后进生在选择中巩固自己的能力,各取所需,各得其乐。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道德中把关爱学生作为师德的灵魂,千百年来教育在发展,教学方法在改进,如果教学分层,大势所趋,那么多点选择不妨成为我们教学之路上的指导方法之一。我们“多点”选择,学生多点“选择”,两全其美,何乐不为?



参考书目:

《思想政治课教学》 (京)2017年第20177期

《江苏教育》 (南京)1999年第06期

《语文建设》 (京)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