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思考能力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思考能力培养研究

张大治

白山市第二十五中学 134704

摘要:思考能力是指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习的一种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生历史思考能力 培养研究

引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思考能力的培育,提升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总结、表达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初中生的抽象思考有了一定的发展,有独立思考、主动质疑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历史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应试教育并没有把这点做得很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上,而这两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占主要地位,注重预习与复习才能提前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思考与思维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考动机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让学生敢想、敢问,这需要轻松的课堂氛围作支撑。在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身心放松,没有任何负面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学生不敢说、不敢问的局面。营造轻松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和学生多交流,尤其在课余时间,教师要多找学生交流、谈心,询问学生是否存在学习上的困难,从而缩小师生距离,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让学生敢于“亲其师”,将教师视为朋友。这样学生不仅会喜欢历史这门学科,在课堂上也会自觉、主动地与教师互动,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视频,如影视剧、纪录片等,为学生打造可视化情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学生身心放松,这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接下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畅所欲言奠定基础。

三、教师精心提出疑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有效的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难也不易简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疑,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辅助各小组进行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疑问让学生进行预习,比如,秦始皇是怎么统一天下的?秦始皇统一的六个国家都有哪些?你认为秦始皇是一个值得大家崇拜的皇帝吗?秦始皇都统一了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问父母等方式进行寻找答案,再将答案拿到课堂中与大家探讨,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找出历史规律,深化知识记忆

历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件,还需掌握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时间,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等,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快速且牢固地记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引导他们透过历史事件发现异同,探索规律,进而根据规律快速记忆知识。例如,在近代史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战争发生的时间与背景、战争名称、不平等条约及条款具体内容等表格化,这样一目了然,学生便能快速地归类与记忆。也可进行对比教学,如将中西方进行对比,或将同一时期不同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找出异同并分析原因,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横向思考能力,还方便其整理与记忆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总而言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发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

五、借助形象语言,提升思考水平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历史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虽然教材中用了大幅的文字、插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但由于篇幅有限、课时有限,学生的了解还是受到限制的。为完善教学内容,教师对讲授的内容要加工、处理,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在感知、分析历史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教学中,很多学生对科举制缺乏深入地了解,教师富有激情地背起了孟郊的《登科后》,并形象生动地描绘孟郊两考科举而不中,屡屡遭到他人的讥讽,直至40多岁时才高中进士,因而在狂喜之余写下了《登科后》,表达自己志得意满的心情。为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师引领学生“穿越”到贞观年间,表演孟郊金榜题名后的情景,并思考:孟郊高中后为何会如此兴奋?学生对打破门第选拔官员的这个制度有了更多的思考。教师形象的语言能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引发他们对科举制度的深入思考。

六、给予及时反馈与评价,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问并不断提升学生提问的质量,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既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指出可优化之处,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例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设置了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规定只要提出问题的学生均可以获得1分的奖励。然后根据学生提问的质量划分层次:提出的问题很有探讨价值可以获得3分,中等则获得2分,其余的则获得1分。最后将学生平时累积的分数折合成成绩,纳入期末的综合考评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历史的传授中应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为以后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发展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宏爽.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思考能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20.

[2]王斌.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第一中学董瑞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7-10-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