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院校“英语+专业”双能力融合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的融入——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艺术设计类院校“英语 +专业”双能力融合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的融入——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

黄莹璐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广西北海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工作的创新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可以通过构建“英语+专业”两个课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重新系统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科学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寻求多种途径完成“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关键词:“英语+专业”;艺术设计类院校;课程思政


引言

自2017年起,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研究焦点主要是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思政元素,并且举出教学实例,比较全面的覆盖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各方面。但是,关于艺术类院校的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还鲜有提及。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入与专业相融合的元素构建双课堂模式,完成“英语+专业”的知识内化及课外拓展,并且在教学中把这门课程当成学生扩展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2017)。”由于现今使用的英语教材涉及中国文化的比例很有限,国外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外语学习会“危及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身份”(Andrea De Capua& C. Ann Winterger,2004),造成文化失语现象,导致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较少,抓不住中国文化的精髓。尤其在中外文化对比中,容易产生认识偏颇和不自信(孟秋菊,程庆方,韩朝旭,2020)。因此有必要在授课中坚持加入“课程思政”和中国文化元素,使学生在获得学习自信的同时,也获得“文化自信”,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能从中国走出去,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一、挖掘思政元素,构建第一课堂

(一)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内涵和专业内涵,重置英语教学目标

为实现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功能,教研室重新梳理制定课程思政和专业结合的总体目标,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安秀梅,2017)。根据各单元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重新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表所列:


单元名称

单元主题

融入的专业和思政内容

Unit 1

大学生活

各专业的课程的英语表述,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传统文化中的“劝学”精神

Unit 2

亲情

中国文化中的亲情观,如中秋节传统文化中体现的亲情

Unit 3

数码科技

与“互联网+”相关的专业英语学习,疫情期间智能技术支持在线教学,对数码技术过于依赖的反思,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Unit 4

时代英雄

专业领域的楷模,中国疫情防控中的英雄及体现的中国精神

Unit 5

成功之路

奋斗和梦想,爱国主义精神

Unit 6

工作与否

追求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二)实体课堂教学案例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网络资源供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材料包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寄语以及殷切的期望,例如“2014年5月3日,习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的专业实际,用英文表述自己的专业理想。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单元第五段中提及“婚纱女王”——王薇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学生就这个内容进行专业知识的输入与输出,用英文介绍自己的服装设计方案,参考国际服装选秀等赛事等。教师结合思政元素与专业元素的融入来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社 会责任意识,立志成为一名“有文化、讲仁义、知荣辱、敢担当”的优秀青年。

在讲解重点词汇的时候,教师也应考虑思政内容的融入。例如在讲解“frontier”这个单词的时候,它有“前线”的意思,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抗战时期在前线作战的战士们的牺牲精神,也可以引申到“抗疫”前线上,带领学生感受抗疫英雄的伟大精神与家国情怀。

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在课前预习、课程导入、篇章讲解、语言学习和课后作业和评价等环节,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在吸收和借鉴西方语言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民族情感,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传递给学生,并让他们在继承中积极推动和创造性的转化。

二、拓宽融入渠道,开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包括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四六级考试和与专业相关的汇报和展演。

美术方向的艺术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教研室可以给他们布置与英语结合的绘画、绘本或设计作品的主题作业以适应这部分的学生的专业的特点,并选出优秀作品编辑优秀作业选集,或者进行展览,并且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英语教师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讲解所需要的专业词汇,并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色彩和美术手段来体现作品的主题。

在表达主题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挖掘思政元素,积极表现中华文化的积极内涵,找准绘画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入点等方面。

英语教研室进行了三次与专业结合的展览,在三次展出的学生作品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有意识地融入了思政元素。例如中秋节主题、英雄主题等。学生在中秋绘画的选题上都积极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风俗习惯 、历史文化、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在关于英雄的选题上,学生也选择了抗疫英雄钟南山院士,雷锋同志等进行创作,画面体现了对英雄的尊敬。无论是对参展的学生,或者是对观展的学生而言,这种教育都比任何课堂教育来得更加实际和震撼。


结语

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习西方文化,更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入专业知识与英语的融合,也要从国家发展的现实出发,顺应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要具备“课程思政”自觉,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符合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DeCapua, Andrea, and Wintergerst, Ann C.. Crossing Cultur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 U of Michigan, 2004. Web.

[2]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84-85.

[3] 姜萍萍、常雪梅. 2014年5月3日,习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N].人民日报, 2014-05-04日(01).

[4] 孟秋菊,程庆方 ,韩朝旭.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培养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6):10-12.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